1例A/O血型嵌合体的血清学特点和家系遗传学分析
作者:李纯白,陈萍萍,黄敏敏,林甲进等,温州医科大学附属苍南医院输血科,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育英儿童医院
血型嵌合体又称血型开米拉,即TwinChimeras[1],指1个人血液中有2种血型红细胞群现象,大多数发生在异卵双精或双生受精、异型骨髓移植、异型输血,其中后两者的血型嵌合属获得性嵌合(暂时性嵌合),而前者属先天遗传性嵌合(永久性嵌合)。随着血清学检测技术和分子基因测序技术的发展,稀有的血型嵌合体近年来国内也有个案报道[2],其中以血型鉴定中发现的A+B/O、AB/ O血型嵌合体为主[3-4]。笔者近期发现了1例A/O血型嵌合体,现将其血清学和分子基因特点及家系遗传学分析报告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先证者,女,30岁,无输血史,无生育史,无骨髓移植史,曾以A型多次献血,2023年2月献血后复核血型时发现其ABO血型凝集结果异常,于是采集先证者及其父亲、母亲和哥哥的血样进行ABO血型、基因测序分析[遵循患者知情同意原则,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伦审第2024118号)]。
1.2 方法
1.2.1 血清学试验 单克隆抗-A、抗-B、抗-H血型定型试剂、抗-A1凝集素(上海市血液生物医药有限责任公司);ABO反定型红细胞、不规则抗体筛查试剂(江苏力博医药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血型正反定型卡与抗人球蛋白卡(瑞士达亚美有限责任收稿日期:第一作者:通信作者:2024-07-09李纯白,主管技师,Email:867729320@qq.com。林甲进,主任技师,Email:ljj88879099@126.com。公司),采用常规盐水试管法和微柱凝集法,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所有试剂均在使用有效期内。
1.2.2 基因检测 抽取静脉血液EDTA-K2抗凝,采用DNA基因组试剂盒(北京天根生化科技有限公司)提取先证者及其父亲、母亲和哥哥外周血DNA。分别对上述人员ABO基因第1-7外显子进行扩增,引物序列、扩增条件按试剂说明书进行。采用人类ABO血 型基因检测试剂盒,采用Sanger测序法检测E1-E7外显子和单倍体基因,整个试验委托江苏伟禾生物试剂有限公司协助完成,全部试剂均在有效期内。
2 结果
2.1 血清学先证者及母亲红细胞定型结果显示:盐水试管法正定型抗-A表现为3+~混合外观;微柱凝集法抗- A凝集上下分层且抗-A测定管底部有大量红细胞;反定型A细胞、O细胞均不凝集,B细胞4+。先证者直接抗球蛋白试验阴性,不规则抗体筛查试验阴性。先证者父亲和哥哥血型均为O型。见表1、图1、图2。
2.2 基因测序先证者直接测序第3外显子c.106G>T,第4外显子c.188G>A、c.189C>T,第5外显子c.220C>T,第 6外显子c.261delG、c.297A>G,第7外显子c.646T>A、c.681G>A、c.771C>T、c.829G>A;根据c.646T>A突变位置不同有ABO*A1.01/ABO*O.01.02、ABO*AW.30.01/ABO*O.01.35两种可能,经单倍型测序显示O基因在第646位核苷酸发生T>A的单碱基突变,结果确认先证者基因型:ABO*A1.01/ ABO*O.01.02,测序结果见图3。其父亲、母亲和哥哥基因型分别为ABO*O.01.01/ABO*O.01.13、ABO*A1.01/ABO*O.01.02、ABO*O.01.02/ABO*O.01.02。
3 讨论
DUNSFORD等[5]于1952年报道第1例嵌合体血型,张工梁等[6]于1983年报道中国第1例血型嵌合体。血型嵌合体不仅表现在ABO血型系统,也可存在于其他血型系统如Kidd、Duffy、P等[7-8]。临床上发现的血型嵌合体,其红细胞在ABO血清学鉴定时表现为外观混合视野,使用玻片法、试管法鉴定血型时易漏检,采用高灵敏度卡式微柱凝胶法可能会出现疑似结果,弱抗原特点无法通过吸收放散及抗原减弱来区别[9],确诊需借助分子基因测序技术。 SUN等[10]报道中国台湾1例患者,血清学检测为AelBel型,其父母的基因型分别为B101型和A102/O02型。单体型基因检测血型为A102O02/ B101O02嵌合,由此推测可能为低活性A转移酶的遗传或A102O02、B101O02两者影响所致。本例先证者作为多次献血者,一直被误为A型献血者用于临床。本次发现其血清学结果红细胞凝集表现出不同表型的两群红细胞:试管法呈现混合凝集外观,卡式微柱凝集法呈现分层凝集现象。通过基因直接测序和单倍型测序,发现具有O01基因的特点c.261delG;具有O02基因的特点c.646T>A、c.681G>A、c.771C>T、c.829G>A;其他位点具有A101等位基因特点;结果对比基因数据库为ABO*A1.01/ABO*O.01.02基因型,结合血清学特点推测属于血型嵌合体。这种血型嵌合体在体外表现2种细胞群特点,应属于先天性嵌合体。目前分子机制主要认为有2类:一是早期妊娠异卵双生子间血管交叉吻合,植入的造血干细胞可在对方体内长期增殖,导致由造血干细胞发育成熟的体内全部细胞都是嵌合的[11];二是在受精的过程中,2个卵细胞与2个精子结合产生四倍体,再继续减数分裂过程产生不同来源细胞系[12-13]。 根据先证者非双胞胎及健康史,推测可能是后者的嵌合体机制。通过检测,基因测序结果先证者与其母亲一致,与其父亲及哥哥不一致。先证者的嵌合血型来自于母亲,母亲的等位基因ABO*A1.01没有遗传给其哥哥。文献报道嵌合体血型如误诊也能引起严重输血反应[14],需引起临床输血工作者的重视。随着生殖医学技术的推广与应用,双胎比率的上升,嵌合体血型的发现可能会有所增加。根据血清学特点分析,结合基因测序有助于确认血型嵌合体。对嵌合体血型的发现可更好地指导临床用血,采用按照ABO血型相容性原则进行输血[15],为临床输血安全提供科学依据。
参考文献略。
来源:李纯白, 陈萍萍, 黄敏敏, 等. 1例A/O血型嵌合体的血清学特点和家系遗传学分析[J].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2025, 55(4): 329-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