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发头面颈部非黑色素瘤皮肤癌一例

来源: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2025.05.12
我要投稿

作者:李先瑜、郑德义、王宝云、李平洋等,贵州省人民医院整形烧伤科


1病例介绍


患者男性,54岁。因“头颈部多发皮肤肿物伴破溃不愈11年”再次入院。长期户外劳动及沥青接触史,曾被相关部门鉴定为职业性皮肤癌。既往病史:11年间头面部多部位、多次皮肤肿物伴溃疡,病理检查结果均提示“皮肤癌”;2010年1月,因左侧鼻唇沟、右面部皮肤溃疡,手术扩大切除后组织学诊断左鼻唇沟基底细胞癌,右面部上皮增生,上皮轻度异型;2014年6月,因左颞部、右颊部皮肤溃疡伴结痂6年,手术扩大切除、病变组织活检诊断皮肤基底细胞癌,左颞部部分向鳞状细胞癌分化;2018年3月,因右侧颞部、左侧额部皮肤肿物反复破溃不愈再次就诊入院,术后病理检查结果:右额部部分鳞状上皮重度非典型增生,部分区域原位癌。


此次入院查体:右面部、左枕部分别可见一大小4.0 cm×3.0 cm、3.0 cm×2.0 cm皮肤肿物,肿物表面破溃、流液,见血痂及黄白色脓痂覆盖,周围皮肤见色素沉着,额部散在皮肤破溃创面,右额部可见大小3.0 cm×2.0 cm陈旧性瘢痕组织,表面有少许破溃。颈部超声提示:左侧锁骨上探及大小1.0 cm×0.5 cm淋巴结。肺部CT提示:左肺斜裂、左肺下叶外基底段实性结节,右肺上叶后段磨玻璃结节,均未见癌转移。腹部、肾脏超声提示:肝、胆、胰、脾、双肾未见癌转移。


完善术前检查无明确手术禁忌证,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行左枕部、右颊部、鼻根部、额部溃疡扩大切除,带蒂皮瓣转移修复,额部切除后缺损较大无法采取皮瓣修复,故采取植皮术修复。切缘距离病变组织0.5 cm,切除深度达到筋膜层整块切除病变组织,以右侧下颌缘为蒂、设计耳后5.0 cm×3.0 cm皮瓣修复右颊部创面,左侧颈部设计底宽为4.0 cm,腰长为5.0 cm等腰三角形“风筝皮瓣”修复左枕部创面,鼻根部2.0 cm×3.0 cm双叶皮瓣修复鼻根部创面,供瓣区直接缝合。术中冰冻检查提示:左枕部、右颊部为高分化鳞状细胞癌,鼻根部为炎性浸润,基底及切缘均未见肿瘤。术后病理诊断:⑴左枕部皮肤高分化鳞状细胞癌。⑵右面颊皮肤组织慢性炎伴部分上皮非典型增生、癌变为高-中分化鳞状细胞癌。⑶鼻根部皮肤组织慢性炎症伴部分上皮轻中度非典型增生,局灶重度非典型增生。术后皮瓣及植皮全部成活,住院22 d后出院。随访1年,未复发。见图1,2。


1747015991137252.jpg


2讨论


黑色素瘤皮肤癌(non-melanoma skin cancer,NMSC)是最常见的皮肤恶性肿瘤,主要包括皮肤鳞状细胞癌(cutaneoussquamous cell carcinoma,CSCC)和基底细胞癌(basal cellcarcinoma,BCC)。Diepgen和Mahler[1]报道,NMSC占美国所有癌症的1/3,每年新增患者超过600 000例。NMSC中最常见BCC,其次是CSCC,它起源于表皮或附属器角质形成细胞,是NMSC的首要致死病因[2]。CSCC的复发率很高,首次明确诊断3年后再发概率比普通人群首发高10倍左右,同样BCC患者后3年继发CSCC的发病率要比正常人高很多[3]。太阳紫外线辐射是NMSC的主要环境原因,也是其最主要的危险因素,但远不止于此,很多因素与术后复发也有着很大的联系[4]。对于NMSC,其部位也是复发的高危因素[5]。此例患者多次反复发生癌变,且从早期的基底细胞癌进展到后期的鳞状细胞癌,经过放疗+手术治疗后还不断再发,危险因素的暴露可能是反复再发的主要原因,加之肿瘤生长的部位属于高危区域,术后随访以及患者自身对疾病认知的不足也可能是导致其反复再发的重要因素。

患者病程初期左侧鼻唇沟病变病理活检结果为基底细胞癌,后左颞部再发病变,手术切除后病理活检为基底细胞癌,部分向鳞状细胞癌分化,术后行6 Me V电子线放疗;4年后右侧颞部、额部再发病变,再次手术切除活检为部分鳞状上皮重度非典型增生,部分区域原位癌。此次再发住院手术切除后病理结果提示仍为鳞状细胞癌,随访患者此次术后恢复情况较好,未见复发及再发。由于面部各区域组织结构及器官的不同,肿瘤切除后修复难易程度区别较大。既要求达到治疗目的,又要达到美观效果,不影响面部器官的移位、变形,修复的色差、质地要求相近,切口尽量隐蔽。而面部


NMSC大部分位于上、中面部,使用局部皮瓣修复有着很明显的优势:⑴取材方便。⑵皮瓣质地相近,颜色、厚度、皮纹方向基本达到要求。⑶皮瓣成活率较高,面部血供丰富,有极强的吻合支血管。⑷皮瓣远期不挛缩,不臃肿,瘢痕反应较小。⑸供区破坏较小,对功能、外形影响较小,不留下明显瘢痕[5]。此次手术使用的术式,术中检查所有手术切缘情况,能够最大限度地保留正常组织,满足功能和美观需求,减小修复创伤。术后随访患者皮瓣成活情况良好,面容美观度满意度较高。与周玙娇等[6]结论一致。


通过本例患者,针对此类长期危险因素暴露的人群,医务人员应加强对其疾病知识的健康宣教,提高高风险人群预防意识。对于病程已进展的患者,头面部肿瘤切除后可采用局部皮瓣转移修复的方式,对于较大的缺损可考虑采用游离皮瓣修复,加强患者出院后随访频率,提高定期复查率,尽量减少甚至杜绝危险因素暴露,并尝试使用新兴免疫疗法来降低术后肿瘤复发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轻患者多次手术痛苦及经济负担。


利益冲突声明: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参考文献略。


来源: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2025年4月第36卷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