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管圆线虫感染合并白癜风1例

来源:中国皮肤病学杂志 2025.05.22
我要投稿

作者:黄晓慧,魏璐,陈嘉莹,杨琛儿等,北京大学深圳医院皮肤性病科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31 岁,面部、躯干、手背多发白斑6 个月。 患者6个月前出现面部、躯干散在白斑,表面光滑,无痒、痛等不适。 3 个月前患者自觉白斑加重,于外院就诊,考虑为白癜风,给予308 nm激光治疗3 次,白斑仍扩大。 查血常规示: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1.46 ×109/L,嗜酸性粒细胞百分率27.8%,医患均未在意。 1个月前于本院皮肤科就诊,追问病史发现既往患者曾多次进食海鲜生腌。 追溯既往体检结果,发现血常规(2022⁃05⁃07):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0.88 ×109/L,嗜酸性粒细胞百分率17.0%;血常规(2023⁃03⁃31):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1.21 ×109/L,嗜酸性粒细胞百分率24.0%。 因嗜酸性粒细胞百分率及绝对值持续升高,结合病史,进一步检查发现广州管圆线虫抗体阳性,转入感染科住院治疗。 发病以来饮食、睡眠及大小便正常,近期体重无明显增减。 患者既往体健,否认家族史,否认药物及食物过敏史。 体检:系统检查未见明显异常。 皮肤科情况:额部、右侧耳前、下颌、右手背、躯干可见散在白斑,大小不等,边界较清晰(图1)。 实验室及辅助检查:血常规中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1.38 ×109/L,嗜酸性粒细胞百分率27.8%;尿常规、肝肾功能、肿瘤三项、凝血、血脂及电解质等常规检查未见明显异常。大便常规及虫卵、脑脊液常规及寄生虫检查、头颅MRI 检查未见明显异常。 伍德灯示:白斑区域可见明亮蓝白色荧光,边界较清晰(图2)。 皮肤镜示:皮损区明显色素脱失,上有白色毛发生长(图3)。 诊断:寄生虫感染合并白癜风。 治疗:予阿苯达唑片驱虫治疗,予他克莫司软膏外用联合308 nm准分子光治疗白癜风。 治疗2周后复查血常规嗜酸性粒细胞百分率及绝对值恢复至正常范围,皮肤白斑未见进一步扩大及增多。


微信图片_20250213083933.jpg


2 讨论


性粒细胞增多的原因复杂,首先需确定或排除过敏性疾病、寄生虫感染、结缔组织病等继发原因。该患者既往2年嗜酸性粒细胞反复升高,但未引起初诊医生重视,于本院就诊时对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的原因进行相关病史追问及实验室检查,发现广州管圆线虫抗体阳性,经驱虫治疗后嗜酸性粒细胞水平下降至正常水平,考虑为寄生虫感染所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花斑癣、梅毒、麻风等炎症及感染性疾病也可引起皮肤白斑,常表现为炎症后色素减退,临床表现及伍德灯检查与白癜风不同[4⁃5],而此患者白斑为典型白癜风表现。 但患者拒绝皮肤活检,未能明确皮肤组织内受累情况,故尚不能证明白癜风为寄生虫诱发。 虽不能明确两者之间的相关性,但白癜风继发于寄生虫感染之后,且驱虫治疗后白癜风未进展,其相关性值得深思。白癜风的局部治疗可选择外用糖皮质激素软膏或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剂。 对于局部治疗疗效欠佳或皮损较广泛者,推荐NB⁃UVB光疗[6]。 该患者外用他克莫司软膏联合308 nm准分子光治疗,部分白斑已缩小,目前持续随访。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无利益冲突。


参考文献略。


来源:黄晓慧,魏璐,陈嘉莹,等.广州管圆线虫感染合并白癜风1例[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25,39(03):318-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