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性胸膜间皮瘤--大家一起来讨论

来源:北京天坛医院 2012.01.12
我要投稿
作者:王利换 张杰

       恶性胸膜间皮瘤是原发于胸膜间皮细胞的肿瘤,恶性度极高,占胸膜肿瘤的5%,一般表现为胸痛、胸闷、咳嗽发热胸腔积液、胸膜肿块等,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故经常被误诊为胸膜炎、肺癌、肺良性肿瘤、肺结核肺炎、纵膈肿瘤等。现将我院2006年10月~2010年10月收治的6例病人分析如下。

一、临床资料

【 一般资料】 2006年10月~2010年10月,我院共收治了6例胸膜间皮瘤患者,其中男性4例,女性2例,平均年龄56.7岁,最大的71岁,最小的28岁,均无明确的石棉接触史。

【 临床表现】 胸腔积液6例,占100%,其中5例为单侧,1例为双侧;胸闷、喘憋3例,占50%;发热3例,占50%;咳嗽2例,占33%;胸痛1例,占17%。其中一例患者是因发现胸腔积液就诊,无胸闷、胸痛、发热、咳嗽等不适主诉。

【 血常规检查】 本组6例患者血常规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血小板均处于正常范围,未见血小板增多。

【 影像学检查】 胸部X线检查示5例为单侧胸腔积液,右侧3例,左侧2例,1例为双侧胸腔积液。胸部CT中2例可见显著胸膜病变,呈环状和结节状增厚。

【 胸水检查 5例为黄色浑浊胸腔积液,1例为桔红色胸腔积液。胸水生化示5例为渗出液,1例为介于渗出液与漏出液之间。

【 胸腔镜检查 本组6例患者均接受内科胸腔镜检查,其中5例可见胸膜广泛弥漫分布的白色小结节,如图1-5;1例进镜后见大量白色胶冻状物质,覆盖整个肺表面,如图6。

【 病理结果】本组6例均经胸腔镜活检病理证实为恶性胸膜间皮瘤,病理切片如图7-12。免疫组化结果:Calretinin 3例阳性,1例阴性,2例未查;Vimentin 5例阳性,1例未查;CK 5例阳性,1例未查;CEA 5例阴性,1例可疑阳性。
恶性 胸膜间皮瘤 病例 讨论 图1                                                   图2                                                        图3 恶性 胸膜间皮瘤 病例 讨论 图4                                                  图5                                                        图6 恶性 胸膜间皮瘤 病例 讨论 图7                                                  图8                                                       图9 恶性 胸膜间皮瘤 病例 讨论 图10                                                  图11                                                        图12

二、分析

       恶性胸膜间皮瘤占胸膜肿瘤的5%,病因不明确,过去许多研究证实石棉是胸膜间皮瘤的重要致病因子,但本组6例病人均无明确的石棉接触史,说明目前胸膜间皮瘤病因的多样性。

       恶性胸膜间皮瘤一般表现为胸痛、胸闷、咳嗽、发热、胸腔积液、胸膜肿块等,本组中6例患者均有胸腔积液,胸闷、喘憋3例,发热3例,咳嗽2例,胸痛仅1例,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误诊率高。文献报道胸膜间皮瘤的误诊率高达30%-70%,常见误诊疾病有胸膜炎、肺癌、肺良性肿瘤、肺结核肺炎、纵膈肿瘤。本组中一例患者在经胸腔镜检查确诊前曾被误诊为结核性胸膜炎并持续抗结核治疗3个月。

       恶性胸膜间皮瘤是少见肿瘤,无准确、普遍接受的分期方法。

       目前以Butchart分期最为简便。
I期  : 肿瘤局限在壁层胸膜的“包膜”内(即仅累及单侧胸膜、肺、心包及膈);
II期 : 肿瘤侵犯胸壁或纵膈脏器(即食管、心脏、对侧胸膜),胸内淋巴结转移;
III期: 肿瘤穿透膈肌侵及腹腔,对侧胸膜受侵,胸外淋巴结转移;
IV期:远处血行转移。

       本组6例患者中3例为I期,3例为II期。

三、讨论

1、影像学检查对恶性胸膜间皮瘤的诊断具有何种价值?胸膜间皮瘤的影像学表现是什么?
2、如何最终确认恶性胸膜间皮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