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髋关节感染猪霍乱沙门菌

来源: 2013.01.16
我要投稿
病历摘要

       主诉及现病史 

        患者男,35岁,2011年6月29 日因受凉后出现左髋关节疼痛,不能下地行走。

       
既往史

        患者自诉青霉素及头孢类药物有过敏史,患者有系统性红斑狼疮史5年,间断应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治疗。

       入院查体

       患者左髋部无红肿,左腹股沟深压痛,轴向叩击痛阴性,髋关节能自行屈曲活动,左髋屈伸、内收外展及旋转各向活动均痛性受限,托马斯(Tommas)征阳性,4字试验阳性,末梢循环及感觉正常。

       化验检查

       WBC 10.8l×109/L.中性粒细胞0.752,红细胞沉降率88 mm/l h;超敏C反应蛋白90.6 ms/L,提示左髋关节感染性关节炎。

       辅助检查

       核磁共振(MR)提示:左股骨头颈部骨髓水肿,左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左髋关节囊内积液,左髋部软组织水肿,故左股骨头坏死的可能性大。

诊断

     (1)系统性红斑狼疮;

     (2)左髋关节感染性关节炎。

治疗

       入院后常规抗炎、对症治疗无效,左髋关节疼痛加剧,不能活动,示内科治疗无效,遂行左髋关节切开引流术。术中见关节囊内含暗红色浑浊脓液约30 mL,吸尽脓液,并用等渗盐水反复冲洗,切除少许关节囊敞开引流,置入引流管一根另戳空引出。脓液培养为猪霍乱沙门菌,药敏结果显示其对亚胺培南、氨曲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吡肟头孢他啶左氧氟沙星阿米卡星敏感,对氨苄西林头孢唑林和复方磺胺甲噁唑耐药。根据药敏结果结合药物价格及药物分级使用规范予氨曲南(2.0 g,1次/d)及左氧氟沙星(0.2 g,1 次/d)。患者左下肢抽搐样剧痛发作频率减少,疼痛减轻,病隋逐步好转,继续抗感染、补钙对症治疗。

讨论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累及多脏器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因患者免疫系统本身存在的功能紊乱或低下,且常需应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以控制疾病活动,患者易继发细菌、病毒等感染。猪霍乱沙门菌感染虽然很常见,但感染髋关节炎不多见。研究发现,免疫系统的缺陷会使沙门菌穿过肠道黏膜,进入血流并感染其他器官。细菌进入关节腔后,首先在滑膜表面引起急性炎症反应,由于滑膜不能抑制细菌生长,细菌很快进入关节液,产生急性化脓性关节炎,炎性细胞释放出细胞因子和蛋白酶,降解软骨并抑制其合成,大量关节液渗出产生的压力可导致软骨和骨缺失,在年轻人中更易出现。

       由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感染的症状、体征与原发病表现相互掺杂,再加上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等药物的影响,多数患者发生感染后的表现与一般感染也大相径庭,血液培养结果有可能呈阴性,但一般在CT导引下经皮穿刺活检可作出明确诊断。

      沙门菌性髋关节炎的治疗可分为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两种。由于该患者内科治疗无效,遂进行手术治疗。手术的主要目的是清除死骨、炎性肉芽组织、消灭死腔和有效引流。术中可根据具体情况使用等渗盐水或抗菌药物冲洗,术后务必留置引流管以便术后灌洗,且应结合有效的抗菌药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