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麻痹性角膜炎误诊1例

来源:吉林省白山市江源区人民医院 2014.05.14
我要投稿

临床资料


病例简介


女,24岁,因左眼畏光、流泪视力下降15天来院求诊。


查体


视力检查,右:1.0左:0.6。左眼球结膜中度混合性充血,角膜上皮点状浸润,荧光染色阳性,中央基质层水肿,前房正常深浅,房水清,晶体不混,玻璃体及眼底正常。


诊断


病毒性角膜炎,给予抗炎、抗病毒散瞳治疗无明显效果。去上级医院诊断为“单疱病毒性角膜炎”治疗一月后,视力0.3,全角膜点状浸润,7~9点近角膜缘形成溃疡,基质层水肿,后弹力层皱折。


去省级医院就诊,诊断为“真菌性角膜炎”,刮片及培养均为阴性。回本院继续治疗。检查过程中病人无角膜刺激征,左上睑及前额皮肤感觉稍减退。


查头部CT显示


脑桥占位,转入北京医院手术治疗,病理诊断:胶质瘤。


讨论


神经麻痹性角膜炎为三叉神经遭受外伤、手术,炎症或肿瘤等破环时,受三叉神经支配的角膜便失去知觉及反射性瞬目的防御作用。因而角膜上皮出现干燥及易受机械性损伤,更由于三叉神经有调节角膜营养代谢作用。三叉神经的损害势必引起角膜的营养障碍,在上皮脱落时很容易遭受感染。


本病例为脑桥肿瘤破坏三叉神经导致的神经麻痹性角膜炎。该病例早期临床表现与病毒性角膜炎相似,角膜刺激症状轻,角膜上皮点状混浊,荧光染色阳性,治疗一月后病变加重形成溃疡,加之角膜刺激征轻又误诊成真菌性角膜炎,后期三叉神经损伤严重,无角膜刺激征,左眼睑及前额皮肤感觉减退,头部CT检查才确诊。


误诊原因:早期症状不典型,采集病史不详细、对病情变化观察不细,对本病认知不足。


防范误诊措施


诊断思路要开阔,对一些临床典型症状做出诊断时,不要轻易锁定某一系统疾病,应熟悉相关疾病原因。其次,临床疗效是判断临床诊断是否正确的重要标准之一,对疗效不佳或病情反复应予以相关检查,积极寻找病因,治疗原发病,以免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