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道旁平滑肌瘤合并尿道鳞状上皮乳头状瘤一例

来源: 2015.03.05
我要投稿

患者,女,45岁。因尿道旁肿物伴排尿不畅及尿痛1年于2014年4月7日入院。查体:尿道外口12点尿道旁可见一大小约2.0 cmx1.5 cm的肿物,稍隆起,触诊质实,无压痛,尿道外口可见3个黄豆粒大小肿物,表面光滑,触之出血,质地软,无触痛及压痛,活动可,尿道触诊尿道旁肿物突向尿道。会阴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示:尿道旁皮下软组织内低回声包块,大小约2.0 cm×1.7 cmx0.7 cm,包膜尚完整,包块内血流稍丰富。人院诊断:①尿道旁肿物;②尿道口肿物。


腰硬联合阻滞麻醉下经尿道旁切口行尿道旁肿物及尿道口肿物切除术。术中见肿物距尿道12.5px左右,肿物有假包膜,将肿物完整切除。术中探查未损伤尿道,可吸收线缝合创面。尿道外口肿物缝扎基底部后切除,留置导尿管,术毕。术后病理报告:①尿道旁平滑肌瘤。镜下:肿瘤主要由平滑肌细胞组成,呈束状或旋涡状排列,其间有少量纤维组织分隔。②尿道鳞状上皮乳头状瘤。镜下:肿瘤乳头轴心由疏松的血管和结缔组织间质组成,表面由鳞状上皮构成,上皮细胞未见角化不良或角化珠形成。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平滑肌肌动蛋白(+++)、结蛋白(++)、波形蛋白(+)、CD34血管(+)、S-100(一)。术后随访8个月未见复发和转移。


讨论


发生于尿道旁的平滑肌瘤比较少见,是一种间叶组织良性肿瘤,女性多见,发病年龄多为20~50岁。研究发现其发病因素与雌激素刺激有关。现已证实女性尿道周围组织内雌激素受体水平同子宫、乳腺一样可随月经周期变化而相应变化,且高水平的雌激素促进肿瘤生长。临床表现主要有排尿不畅、尿线变细及性交痛等。


鳞状上皮乳头状瘤是一种以富有血管的结缔组织间质为主,表面被覆鳞状上皮的良性肿瘤,发生于尿道者罕见。研究发现尿道鳞状上皮乳头状瘤多见于绝经前女性,但亦有发生于男性的个案报道,故其发病是否与雌激素有关有待进一步研究。临床表现主要为排尿不畅、血尿、尿痛等。一般认为,尽管其病理为良性,但切除后易复发,最后可能造成局部破坏及转移而表现为恶性倾向。


这两种疾病应与尿道憩室、尿道息肉、尿道肉阜、尿道旁腺囊肿、尿道癌、尿道黏膜脱垂、尖锐湿疣等疾病相鉴别,尿道镜和尿道造影有助于鉴别诊断,但确诊主要依靠病理组织检查。尿道旁平滑肌瘤镜下可见瘤组织由分化较好的平滑肌细胞构成,瘤细胞呈梭形,胞质丰富,边界清楚,聚集成束,核分裂象少见。手术切除肿瘤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尿道旁平滑肌瘤可以选择经尿道旁切口,术中需注意避免损伤尿道括约肌,以防止术后发生尿失禁。尿道旁平滑肌瘤是良性肿瘤,尚无恶性病变的报道,预后好,复发率低,但需定期随访。预防尿道鳞状上皮乳头状瘤应尽量去除局部刺激诱因,治疗则以手术完整切除为主,因其易复发及有低度恶性倾向,故需严密定期随访。


(作者:苏世强,刘丽哲,庞书舰.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14年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