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医改成绩单“亮相”!医护编制与薪酬迎新变化 | 医脉政事儿

来源:医脉通综合 2025.07.31
我要投稿

跟着医脉通

10分钟了解医周政事儿

********

 

本周关键词:中央巡视组,药品集采,北京医改,辅助生殖技术

 

1.中央巡视组进驻16省!医疗反腐加速推进

 

7月21日,中纪委官网发文,截至7月20日,二十届中央第六轮巡视完成进驻。中央巡视组将对北京、天津、辽宁等1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开展常规巡视,并会同有关省委巡视机构对沈阳、大连、哈尔滨等10个副省级城市开展联动巡视,各组将在被巡视地区工作约2个半月,重点受理纪律方面的举报反映。此次巡视落实二十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部署,该全会与医疗领域密切相关,提出2025年着重抓好医药等领域系统整治,深化医保基金管理等问题治理。伴随巡视进驻,医疗腐败将迎新一轮大起底,中纪委强调紧盯权力和责任、“一把手”和领导班子。

 

中央巡视组由中共中央直接派出,成员来自多单位。近年来,药耗集采扩围等工作加速推进,多轮巡查突出加强对“关键少数”监督,医疗领域多名“一把手”落马。除中央巡视组,各地各部门围绕医疗领域的精准巡查也在加速,国家卫健委有大型医院巡查工作方案,河南省已启动省直医疗机构相关专项行动。从中央到地方,医疗反腐大网渐密,全行业正迎来深度肃清。(赛柏蓝器械)

 

2.宁夏医保局:101家医疗机构垫付款实现“次日到账”,回款再提速

 

7月23日,宁夏医保局发文,积极落实国家即时结算改革要求,自今年6月起优化医保基金结算拨付方式,为医疗卫生事业高质量发展赋能。制度创新上,会同自治区卫健委印发实施方案,构建“日拨付、月结算、年清算”模式,明确月度结算压缩至20个工作日内,建立日拨付机制,60%医保费用“T + 1”到账,缩短了资金拨付时间;技术赋能方面,通过信息化手段打通业务、基金与信息流,实现数据自动提取生成、系统无感对接,同时建立全流程监管体系,引入区块链技术,提升资金安全性;管理创新上,成立工作专班,建立结算争议申诉、复审和合议机制,以及信用分级管理机制,确保改革平稳运行。

 

目前成效初显,结算效率明显提高,医保基金结算周期从30天缩短至1天,效率提升70%以上。截至7月22日,101家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纳入首批试点,日结算拨付总金额7076.73万元。预计每年将为医疗机构释放超十亿元流动资金,减轻医院回款压力。未来,宁夏医保将强化长效机制,探索实现“医、保、患、企”多方共赢新格局。(宁夏医保局)

 

3.国家医保局:药品集采“反内卷”,不再以最低报价作为参考

 

7月24日,国新办举行发布会介绍“十四五”时期深化医保改革情况。国家医疗保障局局长章轲称,过去4年医保局举措不断:制定支持创新药发展措施,“十四五”以来402种药品进目录;深化支付方式改革,出台按病种付费方案2.0版;印发30批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立项指南。同时,推进三明医改经验、指导19省推进医保省级统筹、支持医药创新、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推动医疗影像“上云联通”及“航空医疗转运”落地。

 

国家医疗保障局副局长施子海介绍,药品集采成效显著,2018年以来国家开展10批集采,第11批已启动,此次集采坚持“稳临床、保质量、防围标、反内卷”原则,不再以简单的最低价作为参考。针对医药企业滥用定价权问题,国家医保局采取系列措施净化行业生态。规范企业方面,建立信用评价制度,截至2024年底评定失信企业735家;规范医务人员方面,建立医保支付资格管理制度,实行“驾照式记分”,处理信息全国共享,并与卫健、药监部门形成监管合力。(医脉通综合:《最新!国家医保局:药品集采“反内卷”,不再以最低报价作为参考,推动医务人员劳动付出取得合理回报》)

 

4.北京医改成绩单“亮相”!医护编制与薪酬迎新变化

 

7月28日,国家卫健委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北京深化医改做法。北京从多方面促进医疗资源均衡布局:疏解中心城区优质资源,“十四五”以来建成9个重大项目,疏解床位2700余张;加快重点专科资源补缺,推动多个院区项目实施;建成62个综合医联体、122个市级专科医联体。在强基层方面,实施能力建设、服务改善、机制保障举措。加强基层能力建设,优化人员配备,完善设施设备;改善服务,实施门诊延时、号源提前开放等;保障机制,落实政府投入,建立激励机制。

 

海淀区因地制宜推广三明医改经验,加强组织领导,完善补偿、分配机制,促进资源下沉,强化综合监管。北京还在编制保障、价格调整、薪酬分配上探索公立医院体制机制改革,设立价格动态调整机制,完善绩效工资管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改善患者就医体验,优化绩效分配,固定薪酬占比超总薪酬50%,保障医务人员收入稳定。(国家卫健委)

 

5.国家卫健委推广基层卫生健康试验区新经验

 

7月29日,国家卫健委发文,推广基层卫生健康综合试验区改革创新经验。基层卫生健康综合试验区建设自2021年启动,是深化医改、推动基层卫生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各地高度重视,12个试验区结合实际积极探索,形成可复制推广的经验。2024年,国家卫健委总结印发首批典型经验并宣传推广,发挥“试验田”引领作用。

 

此次,国家卫健委聚焦四大重点任务,在首批经验基础上总结提炼11条新经验,同时梳理部分试验区在绩效评价等多方面的典型案例,印发供各地学习。要求各省卫健委提高认识,以基层为重点,加强经验宣传推广,开展省级和市级试验区建设,形成梯次推进局面,指导试验区持续创新,多出经验做好引领,并及时报送相关经验和举措。(国家卫健委)

 

6.国家医保局:我国已全面将辅助生殖技术纳入报销

 

7月30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育儿补贴制度及生育支持措施有关情况。

 

国家医疗保障局待遇保障司副司长刘娟介绍,全国31个省(区、市)及新疆兵团全面将辅助生殖技术纳入报销,2024年已有超100万人次享受待遇,助力万千家庭圆了“生育梦”。部分省份将分娩镇痛纳入报销,为孕产妇减负又减痛。同时,我们加快新生儿护理、“亲情陪产”等价格项目立项,促进儿科产科优化服务,更好满足群众对生育服务的多元化需求。(央视新闻)

 

7.国家卫健委:2025年国家医疗队巡回医疗工作即将开展

 

7月30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局发布通知,为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与区域均衡布局,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决定开展2025年国家医疗队巡回医疗工作。此次人员选派要求严格,巡回医院需选派政治、技术、医德、身心俱佳且具管理能力者,以副高及以上职称医务人员为主组建队伍,每队不少于5人。

 

巡回内容丰富多样,既要为群众提供疾病诊疗、健康宣教等服务,又要培训当地医务人员,建立长期协作机制;中医医院还需提升受援地区中医服务能力;同时结合相关要求,重点加强儿科等多学科建设,促进县级医院薄弱专科发展。时间安排在2025年7月-11月,巡回不少于3周,县域工作不少于2周,重点关注中西部医疗服务薄弱地区。(国家卫健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