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岁老人咳嗽、腹泻,但常规检查毫无异常,这次难倒了年轻医生……丨医起推理吧
作者:王玉伟
本文为作者授权医脉通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01
病史——“胃肠型感冒”
本次的患者是一位95岁女性,有20余年的“高血压、冠心病
”病史,平时不规律服用“阿司匹林
、缬沙坦
”等药物进行治疗。
她平常活动量较小,不会诱发胸闷症状;饮食量也不大,几乎只喝小米粥,多年来身体状况还算平稳,没出过太大问题。
最近一周,患者出现了流涕、咳嗽、腹泻
等症状,每日腹泻3~ 4次,排便后有肛门坠胀感,还时不时伴有轻微胸闷。
家属认为这是“胃肠型感冒”,便让患者在家服用“PPA”治疗,但服用一周后,症状丝毫未见好转。家属打算到当地卫生院开些更强力的止泻药,然而医生考虑到患者的心脏病史以及此次出现的胸闷症状,担心是“感染诱发心衰”,不敢给她开药,建议患者前往医院就诊。
于是,急诊科的小王医生接诊了这位患者。
02
检查——意外“正常”的结果
经过小王查体,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没有心衰的体征,BNP、肌钙蛋白、D-二聚体
、血气分析均正常,再加上患者的胸闷症状比较轻微,故而小王觉得患者虽然高龄、心脏基础较差,但这次发病后的症状并非由心脏引起,流涕、咳嗽背后的呼吸道感染
以及腹泻引起的血容量减少可能是胸闷的原因。
所以,小王把诊治的重心放在了呼吸道感染、肠道感染之上,检查结果如下:
➤血常规:白细胞8.02*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59.1%,淋巴细胞百分比34.21%,单核细胞百分比5.8%,血红蛋白
116g/L。
➤C反应蛋白:4.2mg/L。
➤便常规:大便潜血阳性,粪便颜色黄色,未见红细胞、白细胞、脓细胞、霉菌、虫卵等。
➤甲流、乙流、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阴性。
既然感染指标正常,患者也没有发热症状,不便于进行抗感染治疗,那就先补液支持、维持电解质平衡、用泮托拉唑
抑酸护胃、采用雾化吸入药物治疗吧。
然而,第二天下午,患者体温突然升至38.5℃,腹泻次数增加至每日6次,再复查血常规,白细胞、中性粒细胞等指标仍无明显变化,这把小王难住了,于是去请教上级医师。
03
诊断——峰回路转
上级医师老马在了解情况后,平淡地说了一句:“查艰难梭菌毒素基因检测吧。”
小王执行了检查,但对检查的含义并不清楚。次日,微生物实验室危急值报告,患者艰难梭菌毒素基因检测为阳性!
艰难梭菌感染,这是个什么病?小王立即请感染科医生会诊,并带着对老马的佩服之情查阅资料。
艰难梭菌感染(CDI)指由艰难梭菌引起的肠道感染,主要临床症状为发热、腹痛、水样便、腹泻。轻者表现为腹泻,严重者可发生伪膜性肠炎,且常伴有中毒性巨结肠、肠穿孔、感染性休克
等并发症;它是常见的医院内感染类型,通常由于使用抗菌药物导致的肠道菌群失调
引起,是住院患者特别是老年患者出现并发症和死亡的重要原因。
我国的一项系统评价结果显示,腹泻患者中产毒素CDI的总患病率为14%。CDI在老年人群、免疫缺陷人群和外科手术患者中已成为一种常见感染,但目前临床关注度不高,送检率很低,标本送检流程欠规范,检测方法尚未与国际保持同步,这些均导致CDI的患病率被严重低估。
CDI的诊断流程,指南推荐如下,单纯依赖影像学检查对疑似CDI患者进行诊断并无明显临床获益,非重型CDI患者不必进行腹部影像学检查。本患者虽然检查上跨越了GDH检测或NAAT,但毒素基因监测阳性,已一步到位地给出了答案。
04
治疗——喝注射液、停“万金油”
感染科医生会诊意见很快到位,内容也别开生面:注射用盐酸万古霉素125mg q6h口服,甲硝唑
片0.4g tid口服,停用泮托拉唑。
对,你没有看错,用法都是口服。如果不是小王提前学习过,也会认为会诊医生写错了。
根据相关指南,CDI患者可选的治疗药物包括:万古霉素125mg或去甲万古霉素100 mg,每6小时1次;替考拉宁
100~200mg,每12小时1次;甲硝唑500mg,每8小时1次;利福昔明
200~400 mg,每8小时1次;复发性CDI患者使用非达霉素200mg,每日2次;初治的疗程均为10天,复发治疗的疗程至少2~3周;以上药物均为口服给药,重型或暴发型CDI患者应静脉注射甲硝唑。
小王在接诊之初,为患者使用了泮托拉唑,这是他印象中消化道疾病治疗的“万金油”,但在CDI治疗中,质子泵抑制剂(PPI)并不适用。
有研究显示,与未使用PPI的患者相比,使用PPI患者的CDI发生风险更高(1.4 - 2.75倍);在不使用质子泵抑制剂的患者中,CDI复发率可能低于使用PPI的患者,指南专家组建议在充分评估停用PPI的相关风险前提下,实施CDI治疗的同时停用PPI。
患者虽然没有因为长期使用PPI导致CDI风险增高,但既然已经确诊CDI,且没有消化道溃疡、消化道出血等明确需要PPI治疗的情况,理应停用泮托拉唑。
另外,腹泻患者常使用益生菌治疗。有研究数据显示,在CDI高风险的患者中,预防性使用益生菌有可能会小幅度降低CDI发生率、不良事件及抗菌药物相关腹泻的发生率,但目前文献的证据质量低。
且另有研究发现,益生菌可能导致重症患者发生益生菌相关的血流感染,并会影响正常菌群在结肠的定植。专家认为,目前的研究证据不支持在CDI高风险人群中预防性使用益生菌制剂(包括预防复发)。
看来,CDI治疗方案真是与众不同、值得学习。
05
预后——平稳度过
护士将万古霉素注射液(500mg/支)兑入生理盐水,让患者每日分4次服下,这样正好每日用一支。
为控制CDI感染,目前已有证据支持对疑似或确诊CDI的患者进行至少包括患者隔离和接触防护措施在内的预防控制,对CDI患者所在环境应进行清洁-消毒,对患者使用的非一次性医疗器械或用品应专用并进行终末清洁-消毒,与其他患者共用的器械或物品应在使用前做好清洁-消毒。
就这样,患者住进了单间病房,每天口服药物治疗。服药两天后,患者腹泻症状明显好转,胸闷症状未再出现。患者家属问小王:“我们现在住着单间,每天就是按时喝‘口服液’和几个药片,能不能出院回家喝?”
小王面露难色,这可有些难办。如果CDI患者不能单间隔离,也得进行集中隔离,目前没有感染同一病原体的患者,只能选择单间隔离。
另外,可别小看这个“口服液”,真不方便带回家,这可是特殊使用级抗生素啊!
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未再出现病情波折,服药十天后顺利出院。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感染性疾病循证与转化专业委员会.中国艰难梭菌感染诊治及预防指南(2024)[J].中华外科杂志,2024,62(10):893-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