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CP 2018丨陈荣昌教授:呼吸与危重症学科规范化建设标准

来源:医脉通 2018.06.22
我要投稿

CACP 2018的年会主题是「推行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的规范化建设」。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长陈荣昌教授就《呼吸与危重症学科规范化建设标准》进行了报告。



一、我国呼吸系统疾病负担与现代呼吸病学的责任


呼吸系统解剖与生理学特点决定了其重要性。人口老龄化、吸烟/二手烟、空气污染、生物燃料的使用、不同地区药物可及性差异大等原因造成我国慢性气道疾病管理形式严峻。如何提高慢性气道疾病的防治水平?


我国20岁及以上成人的慢阻肺患病率为8.6%,40岁以上则达13.7%,60岁以上人群患病率已超过27%,年龄越高,慢阻肺患病率越高。平均每四个人中就有一位慢阻肺患者。


SARS、人感染H7N9等提示感染性疾病,尤其是呼吸道感染始终是人类健康面临的一大挑战。


我国呼吸系统疾病防治形式严峻,如呼吸系统疾病位居我国城乡主要疾病死亡率首位;呼吸系统疾病导致巨大疾病负担;慢性呼吸疾病是“四大慢病”之一;慢性呼吸疾病严重威胁我国人民健康;学科发展仍显薄弱,研究欠活跃。


社会发展进步与医疗保障需求不断增加。现代呼吸危重症学科是数量和难度上的大学科。肺部少见病特别多,需要更专业的团队。仅弥漫性间质性肺病的病因就超过1000多种。通过机械通气、ECMO、IABP、CRRT、MARS等诊疗手段,呼吸危重症科拥有着全面生命支持的能力。但PCCM科室规范化建设现状堪忧。142家医院调查显示,34家医院无ICU,这意味着近1/4的三级医院未开展ICU。加强PCCM科室规范化建设势在必行,按照国际现代PCCM科完整建制和体系推动规范化建设刻不容缓。


二、提高诊治水平和应对疾病能力的关键问题


➤ 临床医疗的三个阶段:缺医缺药时代;赤脚医生时代;高速发展时代;医学未来?(规范发展时代?)

➤ 2014年(新中国成立65周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体系建立

➤ 2017年(新中国成立68年):试点专科医师培训


高水平医疗团队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需要完善工作平台,形成学术团队-人才培养体系。优秀的专科(亚专科)的理想标准是:临床工作有特色和形成规范、建立教学资源和规范教学流程、有明确的研究方向与特色。


正确认识专培体系建设的要求与任务。专培不是一句口号,不是一个政策,而是一个规范的体系。PCCM专培体系将会为我国呼吸与危重医学科培养优秀的人才队伍。支撑学科可持续的高水平发展。让多数患者能够找到信得过(符合标准)的呼吸与危重症专科医师。


三、PCCM学科建设标准的考虑(讨论)


PCCM规范化建设的核心在于五个方面,包括业务建制、硬件建设、人力资源、科室管理与文化建设。从设立PCCM科及病房、专属的呼吸专科门诊、配备专门的医疗技术人员,规范管理诊治疾病和相关诊疗技术,细化学组、建设多学科综合诊疗(MDT)和呼吸专科医联体,提高医疗质量与保证医疗安全,教育、研究、培养人才等,到充分考虑医院级别和地区差异实行PCCM单位分层制、划分建设类型,均是PCCM学科建设标准制定过程中需要全面、多方位、多角度考虑的重点。



三级医院PCCM规范化建设准入标准


四、评定流程和认证(暂定)


目前PCCM建设的评定,首先由医院根据规范化建设标准进行建设,通过三至六个月的建设期后申请专家组的实地考核认定评级,在完成考核后由CACP、CTS、呼吸专科医联体、国家呼吸质控中心共同挂牌认定,并定期复核、动态调整等级。


三级医院规范化建设、二级医院的联动,落实执行分级诊疗制度,加强基层医院与社区医院的医疗力量,PCCM规范化建设将会为我国呼吸与危重医学科培养优秀的人才队伍、提高慢性气道疾病的防治水平,助力支撑学科可持续的高水平发展、满足新时代社会对医疗健康的需求。


日程安排


启动:3月31日全国启动会

➤ 报名:4月1-30日各地解读细则,并报名。

➤ 认证:5月1日-6月10日组织专家认证(在线+实地)

➤ 遴选:6月1-10日分别遴选出不同等级医院师范、优秀、合格、培育

➤ 颁证:6月22-24日中国呼吸医师年会颁证


更多会议内容敬请关注》》》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年会2018暨第十七届中国呼吸医师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