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CRPC | 王树森教授:一文梳理激素受体阳性晚期乳腺癌的临床治疗进展

来源:医脉通 2018.06.29
我要投稿

2018年6月22日,第一届CSCO肿瘤支持与康复治疗学术年会暨第十四届全国癌症康复与姑息医学大会在江南水乡苏州拉开帷幕,本届大会的主题是“支持与姑息使癌症治疗更有效”。会上,中山大学肿瘤医院王树森教授就激素受体阳性晚期乳腺癌的临床进展进行了详细介绍。


王树森教授


传统:HR+晚期乳腺癌诊治现状


1.HR+晚期乳腺癌诊治的复杂性


(1)转移时点的差异性


➤初诊即有远处转移

➤早期复发

➤晚期复发


(2)转移部位的广泛性



(3)分子指标的多变性



(4)治疗选择的多样性


➤手术治疗

➤内分泌治疗

➤放射治疗

➤化疗

➤生物靶向治疗


2.HR+晚期乳腺癌诊治的基本策略


对于激素受体阳性的乳腺癌患者,内分泌治疗通常是首选方案,可使病死率降低 25%-30%。内分泌治疗以其毒副作用小,疗效维持时间长、SD患者仍可获得较长的OS并且无MDR现象,简便经济等优点一直占据HR+晚期乳腺癌治疗的优先地位。


(1)绝经前晚期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


➤TAM

➤OA/OS

➤OA/OS+TAM

➤OA/OS+AI


(2)绝经后晚期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


➤TAM

➤AI

➤FULVESTRANT


3.HR+晚期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的选择现状



研究显示,FALCON-氟维司群为目前治疗晚期乳腺癌最优内分泌治疗单药。


(1)EFECT研究


在EFECT研究中,研究者比较了氟维司群负荷剂量(首剂500mg)和依西美坦25mg/d对于经非甾体AI治疗失败的(辅助中或晚期一线后)绝经后激素受体阳性的晚期乳腺癌患者的疗效。研究结果显示,氟维司群负荷剂量组与依西美坦组疗效相当,主要研究终点中位TTP3.7个月vs.3.7个月,无统计学差异,次要研究终点0RR,CBR也无差异。


(2)SoFEA研究


在SoFEA研究中,入组病人为阿那曲唑来曲唑进展后的病人,分为三组对比,分别是氟维司群负荷剂量组,氟维司群负荷剂量联合阿那曲唑组及依西美坦单药组。研究结果显示三组的疗效相当。


变革:HR+晚期乳腺癌内分泌治疗新策略


1.一线内分泌治疗进展


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CDK)在调节细胞周期进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细胞周期失控是癌症的一个标志性特征,而CDK4/6是细胞周期的关键调节因子,在许多癌症中,CDK4/6过度活跃导致细胞增殖失控。近年来,靶向抑制CDK4/6通路已成为抗癌新药研发的一大热点。


CDK4/6抑制剂一线治疗研究


CDK4/6抑制剂联合芳香化酶抑制剂治疗绝经后激素受体阳性的晚期乳腺癌能使晚期乳腺癌患者PFS显著延长。


2.二线及后续多线内分泌治疗新进展



MONALEESA-3研究:结果显示,与安慰剂+氟维司群组相比,Ribociclib+氟维司群组的PFS显著改善且具有临床意义,各患者亚组的Ribociclib治疗获益一致。Ribociclib+氟维司群可成为绝经后HR+/HER2-ABC患者的一线或二线治疗新选择。


SANDPIPER研究:结果显示,氟维司群联合taselisib可以显著改善PIK3CA突变患者的INV-PFS,联合治疗同时可以改善次要终点事件,包括ORR、CBR、DoR和BICR-PFS,OS数据尚不成熟。


BOLERO-6研究:结果显示,依维莫司与依西美坦联合用药较单药依维莫司可使患者的PFS显著获益。另外,虽然在依维莫司在与卡培他滨相比时未具备优势,但这与基线失衡与信息删失有关。该联合用法在有效性及安全性上均应获得认可。


3.内分泌维持治疗的策略


在临床上,仍有一部分HR(+)HER2(-)晚期乳腺癌患者适合进行化疗,这部分患者化疗结束之后,内分泌维持治疗是一个合理的选择吗?王教授分享了自己团队开展的FANCY研究结果。



该研究提示我们,对于HR(+)HER2(-)晚期乳腺癌一线化疗的患者,化疗结束以后,内分泌维持治疗也是一个可以考虑的策略。


总结


1.HR(+)HER2(-)晚期乳腺癌内分泌治疗进入新标准时代



2.内分泌联合治疗面临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