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志嵩教授 | 尿路上皮癌辅助治疗——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
医脉通编辑整理,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2023年1月7日,由北京抗癌协会泌尿男生殖系肿瘤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会、北京医学奖励基金会共同主办“2023北京泌尿肿瘤青年论坛”以网络+现场会议形式隆重召开。此次会议汇聚国内泌尿男生殖系肿瘤领域的权威专家,对2022年泌尿男生殖系肿瘤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系统盘点,传递泌尿肿瘤治疗最新进展,探讨研究背后的临床意义。值此会议之际,医脉通特邀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的何志嵩教授为我们分享尿路上皮癌辅助治疗的临床实践现状及前景展望。
医脉通:以您的角度来看,我国尿路上皮癌辅助治疗的现状如何?有什么样的意义?
何志嵩教授:什么样的尿路上皮癌患者适合做术后辅助治疗?辅助治疗方案如何选择?仍然是目前尿路上皮癌领域亟需解决的问题。基于RCT研究和META分析等高级别循证证据,指南已将尿路上皮癌的新辅助治疗纳入推荐。但是在CheckMate-274研究结果出现之前,指南并未进行这类推荐。因为在各项研究中,尿路上皮癌患者入组困难,且患者的(尤其是膀胱癌根治术)术后恢复期较长、术后合并症的发生率较高,所以患者往往会错失接受术后辅助治疗的机会。随着ctDNA等液体活检技术的迅速发展,研究证实存在微小残留病灶(MRD)的患者较多,这部分患者如若不进行术后辅助治疗,出现肿瘤转移和复发是可以预见的。因此,CheckMate-274研究证实了免疫辅助治疗的有效性与安全性,对临床有着重大的意义。但同期的IMvigor010研究并未在意向治疗(ITT)人群中获益,而是在ctDNA阳性患者中获益。因此,术后辅助治疗能开展到何种程度,还有待进一步观察。我想在不远的将来,关于尿路上皮癌术后辅助治疗,一定会有一个明确的结论。
医脉通:您觉得国内尿路上皮癌辅助治疗的开展还面临哪些问题?
何志嵩教授:基于CheckMate-274研究的结果,对于术后条件允许的患者,我们应当推荐其接受术后免疫辅助治疗。但是,目前国内临床医生所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是有药但是没有适应症,各种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相应适应症尚未获批,因此在药物可及性上存在一定的困难。
医脉通:您觉得尿路上皮癌中哪方面的研究更值得重点关注?
何志嵩教授:在尿路上皮癌领域中,基于目前取得较好成果的一些系统治疗的结果,我们更加关注能在保器官、保功能方面取得突破的研究。目前,无论是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还是抗体偶联药物(ADC)均有相关研究正在开展,结果值得期待。因为对于接受根治性膀胱切除术的患者而言,无论是采用新膀胱替代,还是回肠输出道,亦或是输尿管皮肤造口,都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非常明显的影响。因此,如果我们能够有更好的保膀胱策略,无疑能够造福更多的尿路上皮癌,尤其是局部晚期的膀胱癌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