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承新教授:糖皮质激素系统使用的合理选择及体会
医脉通编辑整理,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糖皮质激素具有明确的抗炎和免疫抑制作用,目前广泛应用于诸多皮肤科疾病。虽然其疗效明确,但随之而来的副作用同样不容忽视,使用时应严格把握应用原则、用药方法、疗效和常见副作用。在中华医学会第二十八次全国皮肤性病学术年会期间,医脉通特邀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李承新教授,结合临床诊疗经验,为我们分享糖皮质激素系统使用的合理选择及体会。
李承新 教授
➤科室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中国整形美容协会医疗美容继续教育分会会长
➤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常委兼过敏亚专业副组长
➤中国整形美容协会激光美容分会副会长
➤全军皮肤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北京市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科技新星。先后承担国家“863”计划课题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7项等十余项科研课题,发表论文200余篇,其中SCI收录50余篇。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陕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
医脉通:糖皮质激素是皮肤科最常用的药物之一,可以广泛应用于多种皮肤病。您认为在选择糖皮质激素治疗方案时,需要考虑哪些关键因素?
李承新教授:皮肤科有三个里程碑式的药物,包括抗组胺药、糖皮质激素和维A酸类药物。其中,糖皮质激素作为临床上最为有效的免疫抑制和抗炎药物之一,在皮肤病中应用广泛。然而,糖皮质激素犹如一把“双刃剑”,既能“治病”,也能“致病”,其在改善患者疾病进展的同时,也可能导致新病变的发生。因此,合理使用糖皮质激素十分重要。
临床选择糖皮质激素治疗时,主要考虑两个关键因素。其一是病情,根据疾病性质、病情严重程度等,考虑是否使用糖皮质激素,如需使用应如何选择剂量。例如,重症药疹可因治疗不及时或出现并发症引起死亡,需要早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控制病情;而感染性疾病原则上不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但因感染导致严重并发症时,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糖皮质激素辅助治疗。其二是患者的个体情况,根据患者的性别、年龄、体重、合并症等,考虑糖皮质激素的剂量和疗程。例如,儿童患者使用糖皮质激素可能出现生长抑制,可短期应用,长期使用的不良影响较大,应严格掌握适应证以及选用合理的治疗方案。
总的来说,临床合理选用糖皮质激素时,应综合考虑疾病性质和患者的个体情况,并依此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医脉通:您认为,在糖皮质激素治疗中,如何平衡其疗效与安全性?
李承新教授:多数药物的副作用是由于特异性不够导致的,例如,抗组胺药除了与H1、H2等组胺受体结合外,还可以结合胆碱能受体、肾上腺素受体等,因此容易透过血脑屏障引起嗜睡。与之不同的是,糖皮质激素与受体结合时,疗效与副作用共存,因此其副作用无法完全避免。
在平衡糖皮质激素的疗效与安全性方面,主要原则是以患者为中心,在评估患者病情与使用糖皮质激素的获益与风险下,做到“两害相权取其轻”。例如,一般建议妊娠期妇女谨慎使用糖皮质激素,但在特殊情况下,如严重的妊娠性脓疱病等就可以考虑使用。总的来说,临床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时,应结合患者病情,并遵循用药原则,选择合适的药物、剂量与疗程;在特殊情况下使用时,应做好评估与监测。
医脉通:临床用药时可能遇到一些特殊情况,例如,患者当前病情必须使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但同时又存在某种用药禁忌时,应该如何考虑用药?
李承新教授:如患者当前病情必须使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但同时又存在糖皮质激素的某种用药禁忌时,可以在积极治疗原发疾病、严密监测病情变化的同时,慎重使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例如,采用低钠、高钾、高蛋白质饮食,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加服预防消化性溃疡
及出血等不良反应的药物;如为严重感染患者,在积极有效的抗感染治疗和各种支持治疗的前提下,使用糖皮质激素。
医脉通:糖皮质激素系统使用的合理选择是否受到新的研究成果和指南的影响?在现代医学发展的背景下,如何根据最新的临床证据优化糖皮质激素的应用?
李承新教授:国内外学者一直致力于糖皮质激素的相关研究,使得新型糖皮质激素的研制和开发有了可能。基于作用机制的新型糖皮质激素研发方向包括优化结构、更换剂型等,以期改变其理化性质和药代动力学特征,进一步减少副作用。
虽然有关新型糖皮质激素的研究越来越多,但应该指出的是,目前糖皮质激素的副作用无法完全规避,因此,临床合理用药十分重要。除此之外,还应做好患者教育,告知患者严重副作用一般多见于长期大剂量用药的患者,在合理、规范应用的前提下,糖皮质激素的副作用是可防可控的。
总而言之,在皮肤科中,选择糖皮质激素治疗需慎之又慎,寻求一种既能避免糖皮质激素副作用,又能发挥糖皮质激素治疗作用的合理用药方案,将是医药学研究者和临床医生的不懈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