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依教授: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复发的“防”与“治”丨2024年CSCO血液及淋巴瘤、骨髓瘤疾病学术大会

来源:医脉通 2024.02.09
我要投稿

医脉通编辑整理,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治疗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有效的方法之一,虽然近年来移植技术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复发仍然是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死亡的主要原因。一旦发生移植后复发,有效治疗手段及疗效非常有限。早期识别移植后高危复发患者,能够对患者及时进行干预和减少复发风险,从而提高患者生存率。“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白血病专家委员会、淋巴瘤专家委员会及骨髓瘤筹备委员会工作会议暨2024年CSCO血液及淋巴瘤、骨髓瘤疾病学术大会”于2024年1月26-28日在海口线下举办。会议期间,医脉通特邀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罗依教授接受采访,谈谈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复发的“防”与“治”。



医脉通:复发是造血干细胞移植失败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首先,能否请您谈一谈复发的标准是什么?


罗依教授:造血干细胞移植以后导致死亡的最主要的原因是复发。复发的诊断标准为疾病在达到缓解后,再次在外周血中观察到幼稚细胞或者骨髓涂片原始细胞≥5%,以及出现白血病髓外浸润依据,就诊断为原发病复发。


医脉通:随着科技的发展以及移植技术的改进,近年来复发率有所下降,请您介绍一下针对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复发的“防”和“治”有哪些值得关注的新进展?


罗依教授:血液学的专家和研究者都关注着如何有效预防和治疗移植后的复发问题。近年来,在复发防治领域取得了重大进展,其中最重要的进展是基于一些新型靶向药物及细胞免疫治疗的出现。过去,许多难治/复发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没有机会接受移植治疗,而且移植后复发率非常高。随着CAR-T细胞治疗的出现,患者可以通过CAR-T细胞治疗使MRD转为阴性,然后桥接造血干细胞移植,从而显著降低复发率。此外,一些靶向药物的出现,比如有代表性的TKI药物,针对Ph染色体阳性的ALL和伴FLT突变的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在移植前、移植中和移植后序贯治疗,使得患者复发率进一步降低。另外,一些去甲基化药物和维奈克拉等药物在移植后的维持治疗中也有很好的应用效果,近年来,国内外学者也在进行相关的临床研究,探索针对不同疾病状况的患者应用个体化的移植后防治策略,以实现患者的长期无病生存。


医脉通:为减少移植后复发事件,关注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复发高危因素,进行移植后复发评估至关重要。请您结合临床,为我们分享下移植后复发评估的相关经验。


罗依教授:对移植患者的管理应该是全程化管理,基于患者诊断时的疾病危险分层,根据患者的细胞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情况,对其进行个体化的诱导和巩固治疗。为了预测患者的复发情况,在移植前和移植后的微小残留病(MRD)的评估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多项临床数据显示,如果患者移植前MRD为阳性,或移植后三个月MRD仍然为阳性,其复发率非常高。因此,我们需要运用现有的方法,包括流式细胞学检测、PCR检测和二代测序等,来评估患者在移植前和移植后的MRD状态。根据这些综合情况,预测患者移植后的复发,并制定个体化的移植后复发防治策略。


17cuzxgi.png

罗依 教授

医学博士、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骨髓移植中心副主任

浙江省卫生高层次创新人才

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造血干细胞移植学组副组长

浙江省医学会血液学分会常务委员

浙江省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业委员会造血干细胞与细胞治疗学组委员

中国老年医学会血液学分会移植感染学术委员会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业委员会第一届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长期从事造血干细胞移植临床及基础研究,主持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Blood》《Leukemia》《AJH》《BJH》   《BMT》《BBMT》等多篇SCI文章

作为排名第二主参者,获得2015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13年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2011年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