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汇丨王树森教授:“多点开花”的乳腺癌ADC药物
前言
2024年3月8日至9日,备受瞩目的南北汇暨第六届乳腺肿瘤论坛盛大启幕。南北汇旨在为来自全国的中青年学者提供用于学术成果分享、信息交流以及专业技能展示的平台。今年的南北汇延续了其一贯的专业精神,深入探讨了乳腺肿瘤研究的前沿进展与当前最受关注的热点议题。值此会议之际,医脉通邀请了中山大学肿瘤医院王树森教授就ADC药物在乳腺癌领域的现状与未来展开讨论。
专家简介
医脉通:本次会议上您分享了新型Trop-2 ADC药物在乳腺癌领域的全新进展,能否请您简要介绍一下这些新的研究成果,以及您会更加关注哪一些研究?
王树森教授:
乳腺癌治疗领域的药物研发历经多个发展阶段,实现了显著的治疗突破和疗效提升。在早期,化疗作为主流手段,在与乳腺癌的对抗中取得了关键性进展。然而化疗的非选择性杀伤机制常常导致患者遭受严重的副作用,进而贻误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抗体药物偶联物(ADC)的出现是乳腺癌治疗的一大亮点,其通过先进的生物工程平台精准地将细胞毒性药物与特别设计的人源化抗体结合,利用抗体的高度特异性,直接识别并结合肿瘤细胞上的特定抗原。这一过程可以比作将“智能弹头”精确导向目标,确保毒性药物直接送达并集中作用于肿瘤细胞,减少对正常细胞的伤害。
ADC能够在肿瘤局部实现药物的高度集中,显著降低治疗所需的有效药物浓度。这不仅减少了对健康细胞的毒副作用,而且与传统的化疗相比,提供了更宽的治疗窗口,为乳腺癌患者的治疗效果与生活质量同步提升开辟了可能性。
在开发ADC的过程中,选择合适的靶标抗原至关重要。其中,Trop-2的选择尤为突出,因为它在三阴性乳腺癌患者中的高表达率(~90%)为针对性治疗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这一前期认识促进了Trop-2 ADC在乳腺癌领域呈现出“多点开花”的局面。研究显示,相较于传统化疗方案,Trop-2 ADC在提升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PFS)乃至总生存期(OS)方面展现出显著优势。
随着药物开发的不断进步,新一代ADC层出不穷,其应用范围也在不断扩大。如今的ADC不仅针对三阴性乳腺癌,还适用于激素受体(HR)阳性/HER-2阴性、HER-2阳性或低表达的乳腺癌亚型。一些ADC已经从传统的后线治疗跃升为前线治疗选项,并且在单药应用以及联合治疗方案中均显示出潜力。在过去一两年里,大量值得关注的临床研究成果陆续公布,为乳腺癌治疗领域带来了新的希望和方向。
医脉通:随着Trop2-ADC一类药物获批,或将会对临床实践产生影响,特别是目前ADC药物都在寻求治疗时机的前移,也就是把适应证拓展到一线甚至围手术期。对此可以谈谈您的看法吗?
王树森教授:
药物研发遵循一定的规律性:通常情况下,新药的有效性首先需要在晚期肿瘤患者中得到验证,并展现出对比现有标准治疗更优的疗效才能被视为取得突破。一旦实现这一成就,研究重点随即转向探究该药物是否在肿瘤的早期治疗阶段同样具备潜力,这是抗肿瘤药物开发的重要途径。以戈沙妥珠单抗、Dato-DXD,以及国内的SKB264为例,这些药物的研究最初均集中于晚期肿瘤患者。它们在TNBC晚期治疗或HR+/HER2-乳腺癌的后线治疗中显示出显著疗效。在这些成就的基础上,研究人员无不考虑将药物使用的时机提前,以便在病程更早期提供治疗,延长患者生存期,也就是临床上“好药先行”的基本理念。
当药物在后线治疗中显示效果时,其在一线治疗的价值需要通过严谨的临床研究来验证。这正是ADC在治疗策略中提前使用所必须遵循的途径。目前在后线治疗中已经展现出希望的药物,大多都在一线治疗的应用上进行了详尽的研究。将治疗时机提前,通常会涉及到调整或改变治疗策略。例如,讨论是否可以将ADC与其他药物,如靶向治疗或免疫治疗药物相结合。目前,有多种这样的药物组合正在被积极探索中。此外,不管是术前新辅助治疗,还是术后辅助治疗,都有相应研究正在进行,其中一些研究的参与者招募进展迅速。
我个人也有幸领导或参与了这一系列相关的研究工作,期待这些研究最终能够开花结果,造福广大的乳腺患者。
医脉通:联合治疗是目前抗肿瘤领域的一个热点话题。鉴于ADC药物大多是单药方案,对于未来针对乳腺癌的ADC联合疗法,您有什么期待吗?
王树森教授:
肿瘤治疗的复杂性要求我们采用多角度的攻击策略,“单兵作战”往往难以达到彻底根治的效果。为此,医学研究人员一直在探寻更有效的联合治疗方案以增强药物的疗效。历史上,无论是在细胞毒性药物的应用上,还是在靶向治疗药物的发展中,联合治疗方案已被证明是一条成功之路。
ADC作为一种融合了抗体靶向和细胞毒性药物特性的疗法,已经证明了其独特的治疗潜力。继续探索ADC与其他疗法结合的可能性以及这种联合治疗能否进一步提升治疗效果的话题顺理成章。目前的研究已经显示,ADC与免疫治疗药物的结合使用,在某些情况下,相比单独使用ADC可以提高短期有效率并有可能延长无进展生存期。这种联合疗法的潜力不仅适用于晚期肿瘤治疗,也可能扩展到辅助治疗或新辅助治疗阶段。
当前,许多研究正在积极探索这一治疗模式,期待最终能够带来积极的临床成果,为肿瘤患者提供更为有效的治疗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