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佩艳教授:海曲泊帕铸就移植后植入功能不良及继发性血小板减少患者高效应答与快速升板之路

来源:医脉通 2024.04.16
我要投稿

移植后期(移植后30~90天)是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的血液系统恶性疾病患者血小板减少的好发时期1。移植后植入功能不良(PGF)和继发性血小板减少(SFPR)作为移植后常见的血小板减少类型,可能导致患者移植失败或移植后并发症发生风险增加,探索其改善和治疗方案尤为重要。本文特邀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新桥医院)孔佩艳教授解读PGF和SFPR的治疗困境与新型策略,以飨读者。


以临床需求为引,观PGF和SFPR治疗困境

临床上,移植后造血干细胞成功植入表现为外周血中中性粒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迅速达到植入标准并保持稳定2。随着移植体系的不断完善,大多数患者能够达到快速稳定的造血重建,但仍有部分患者在移植后出现血小板减少,发生率约5%~48.6%,易增加出血及移植相关死亡的风险,影响患者生存预后3


其中PGF指在移植后+28天,出现两系或三系细胞计数未达到植活标准(中性粒细胞≥0.5×109/L连续3天且脱离G-CSF应用,血小板≥20×109/L连续7天且脱离血小板输注,血红蛋白≥80g/L且脱离红细胞输注)持续2周以上,骨髓检查提示骨髓增生低下,原发病处于缓解状态,细胞为完全供者嵌合,而无严重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和疾病复发。PGF发生率约5%~27%4。患者由于粒细胞缺乏容易合并致命性感染,而持续性血小板减少容易导致严重出血,移植后PGF是导致移植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2


SFPR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最常见的血小板减少类型5,指因感染、GVHD、血栓性微血管病等因素,血小板重建后血小板计数再次降至50×109/L以下且持续7天及以上6。研究显示,多达20%-40%的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会发生SFPR7。SFPR是影响总生存(OS;图1)率、无病生存(DFS)率及非复发死亡(NRM)率的独立危险因素(p值均<0.001)3


640.jpeg

图1 SFPR组与对照组OS曲线


跨越经典之阶,海曲泊帕为PGF和SFPR患者提供治疗新策略


在移植期间积极治疗血小板减少,对于降低患者出血风险以及改善其预后尤为重要。移植后血小板减少主要与外周血液循环中血小板被破坏增加,以及骨髓中血小板产生不足相关。临床通常采用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TPO-RA等治疗药物改善患者血小板减少;对于严重血小板减少者,则需要输注血小板以降低出血风险1。同时积极寻找血小板减少的原因,如感染和GVHD等因素并予以相应处理也非常重要。


针对移植后PGF和SFPR,血小板输注难以满足临床需求,输血相关风险及血小板输注无效等难题为临床治疗带来较大不便,促血小板生成类药物具有重要意义。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常规有效,但存在给药途径欠便捷的问题,且部分患者可能产生药物中和抗体,导致血小板反应丢失8、临床应用时间受限。以海曲泊帕为代表的口服小分子非肽类TPO-RA的出现,为移植后血小板减少的治疗难题提供了有效策略,自上市以来已惠及众多血液病患者。同时,我国学者在使用海曲泊帕治疗PGF和SFPR方面的探索亦硕果累累,陆续出炉了多项研究成果。


河南省肿瘤医院符粤文教授团队发表的一项单中心、回顾性、观察性研究评估了多种方案治疗移植后血小板植入不良的疗效。纳入57例移植后+4天开始应用rhTPO但效果不佳、仍出现血小板植入不良的患者,以1:2随机给予海曲泊帕或其他升板治疗(IL-11、地西他滨、血小板输注等)。结果显示,海曲泊帕组血小板恢复的患者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47.3% vs 7.9%,P<0.0001),两组血小板恢复至50×109/L的中位时间分别为10天和33天(P=0.004),血小板输注平均单位分别为2.7U和6.3U(P=0.001)。研究证实,海曲泊帕较传统治疗可快速升高血小板计数,减少血小板输注,同时不增加急性GVHD(aGVHD;42.0% vs 44.7%,P=0.850)和NRM(5.2% vs 7.9%,P=0.714)风险9


在SFPR方面,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新桥医院)高蕾教授团队开展的一项回顾性研究分析了41例移植后发生SFPR的患者使用海曲泊帕的疗效和安全性,治疗前的患者基线中位血小板计数为11×109/L。经海曲泊帕治疗后,75.6%的患者获得完全缓解(CR,血小板≥50×109/L,连续7天摆脱血小板输注),9.8%获得部分缓解(PR,血小板[20-50]×109/L,连续7天摆脱血小板输注)。至获得CR的中位时间为46天。海曲泊帕可以促进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SFPR患者的血小板恢复,从而提高患者的存活率和生活质量,为移植后血小板减少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方法和策略5


总结


PGF和SFPR是移植后常见血小板减少类型,与出血、移植失败、较差生存和移植相关死亡有关。积极治疗血小板减少对于降低出血风险及改善预后尤为重要。以海曲泊帕为代表的TPO-RA的出现,为移植后发生PGF和SFPR患者的治疗困境提供了有效策略,可助力患者实现高效应答与快速升板,从而提高存活率及生活质量,为移植领域的发展注入了强劲活力。


孔佩艳.jpg

孔佩艳 教授

陆军军医大学新桥医院

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止血和血栓学组委员

中国老年医学学会委员

中国南方肿瘤研究协作组淋巴瘤委员会委员

重庆市血液学专委会委员

重庆市中西医结合血液学专委会委员

重庆市抗癌学会淋巴瘤专委会常务委员

重庆市抗癌学会血液肿瘤专委会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