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BMT专家说丨致力感染防治,改善移植预后,孙于谦教授分享EBMT会议上的研究成果和收获
医脉通编辑整理,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第50届欧洲血液与骨髓移植学会(EBMT)年会(EBMT 2024)于4月14日-17日在英国格拉斯哥召开,会议探讨了造血干细胞移植和细胞治疗相关的前沿研究进展。会议现场,医脉通特邀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孙于谦教授接受采访,分享本次会议上的研究成果和收获。
医脉通:2024 EBMT会议上,您和团队的多篇研究入选了口头报告和壁报展示,能否为我们介绍一下本次EBMT会议上您团队发表的相关研究成果?
孙于谦教授:在黄晓军院士的领导下,我们课题组非常荣幸有一篇口头报告和三篇壁报入选本次会议。口头报告的内容是关于首次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植入失败的患者使用新方案进行二次移植的最新经验。研究结果表明,使用Flu/Cy方案从不同供体进行挽救性单倍体移植,对于首次单倍体移植后植入失败的患者是一个有希望的选择。壁报内容包括中国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患者突破性侵袭性真菌病的多中心流行病学研究、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重症肺炎患者中白细胞介素-6显著升高并可能诱发肺损伤的研究,以及二代测序在血液疾病患者血流感染一线诊断中的多中心研究。这些研究的入选展示了我们在造血干细胞移植及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我们将继续努力,为推动移植医学的发展做出更多贡献。
医脉通: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开展相关的科研工作为移植技术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也为整个医学领域树立了典范。未来,您和团队还将开展哪些工作?
孙于谦教授:我们未来的研究将主要聚焦于造血干细胞移植领域,特别是移植后的感染方面。首先,我们计划在治疗和机制方面对病毒感染进行探索,尤其是那些引起重症肺炎的病毒感染。我们将研究不同治疗时机和治疗方式的选择,以寻找更有效的治疗方案。
其次,我们计划在造血干细胞移植的真菌感染方面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包括更新流行病学数据以及探索新的诊断和防治策略。我们希望能够提高对真菌感染的早期诊断能力,并寻找更有效的治疗方法,以减少感染对移植患者的不良影响。
通过这些研究,我们希望能够为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的感染治疗提供更深入的认识和有效的解决方案,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医脉通:在本次EBMT会议上,您关注了移植领域的哪些研究内容?
孙于谦教授:我对几个方面特别感兴趣:首先是与感染相关的内容。本次会议涵盖了许多关于CMV感染的最新进展,另外,我也留意到一项关于应用EBV细胞疗法作为实体器官移植或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的二线治疗的研究,这无疑是本次会议的一大亮点。
其次,我对老年人造血干细胞移植也非常关注。未来,老年人造血干细胞移植可能成为一个重要的趋势。在本次会议中,有一份口头报告引起了我的注意,研究者进行了一项随机对照研究,比较了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和巩固化疗的疗效。结果显示,在这一群老年AML患者中,造血干细胞移植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此外,本次会议还涵盖了许多与移植相关的内容,如肝静脉闭塞症(VOD)、血栓性微血管病(TMA)等并发症的最新进展。整个会议的内容非常丰富,让人收获匪浅。
医脉通:对于本次EBMT大会现场参会,您有哪些感受和感想?
孙于谦教授:非常高兴来参加本次第50届EBMT会议,作为全球移植领域最大的盛会之一,这次会议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宝贵的收获。通过与国际顶尖同行面对面的交流和会议上的讨论,能够进一步加强与国际的合作与交流,推动我国移植领域的基础和临床研究,提升临床诊疗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服务。我们将继续努力,与国际共同推动移植领域的发展,为患者带来更多的福祉。
孙于谦 教授
主任医师、副教授、博士生导师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血液内科
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
国家血液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第十一届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造血干细胞应用学组委员兼秘书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真菌病专业委员会秘书长
北京市医学会血液学分会青年委员会委员
中国老年医学学会血液学分会移植感染专业组委员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感染疾病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
欧洲骨髓移植协作组(EBMT)高级访问学者
欧洲骨髓移植协作组(EBMT)全球青年大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