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卫平教授:结合实际,考虑全面,新版指南更具中国特色|2024 CSCO指南会

来源:医脉通 2024.04.24
我要投稿

由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北京市希思科临床肿瘤学研究基金会联合主办的2024年CSCO指南大会将于4月26-27日在济南举办。本次大会将发布最新版CSCO指南。本期,医脉通特邀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刘卫平教授为大家详细讲解新版指南撰写和修订的目的及意义。



更适合中国“体质”的临床诊疗指南——《CSCO淋巴瘤诊疗指南》致力解决中国问题


基于中国国情制定的CSCO指南在撰写和修订过程中,非常重视针对中国患者人群、中国研究者参与或发起的相关研究。例如,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章节中,特别强调了基于POLARIX研究的亚洲人群数据,并将维泊妥珠单抗纳入一线治疗方案。对于亚洲尤其是中国患者人群,相较于传统R-CHOP方案,加入维泊妥珠单抗的治疗方案显示出更好的生存获益。


除了关注最新研究进展外,CSCO指南还兼顾到了各个治疗方案在大型医疗中心和基层医疗单位中的可及性。因此,CSCO指南治疗推荐中包含了许多基层可及的经典治疗方案。对于指南在基层的推广与实施,CSCO及淋巴瘤专家委员会开展了许多工作。通过一系列针对基层医生的巡讲活动,包括CSCO指南巡讲、推广会等,帮助基层医生更好地理解指南制定和修订的目的以及循证医学背后的原则和证据。此外,CSCO还提供远程培训和指导,包括线上巡诊、多学科诊疗(MDT)、线下实际教学等,更好地助力指南推广。


临床实践“参考书”——《CAR-T细胞治疗恶性血液病指南》更加精准指导临床实践


目前,CAR-T细胞治疗在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如淋巴瘤、骨髓瘤和白血病方面均显示出良好的疗效和可控的安全性。但由于CAR-T细胞治疗技术比较新颖且价格比较昂贵,因此,CSCO制定了《CAR-T细胞治疗恶性血液病指南》。该指南旨在让各个中心以有原则、有理由、有循证医学证据的方式应用CAR-T细胞治疗,确保患者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可作为各个中心CAR-T细胞治疗实际应用或临床研究的参考工具书。


今年,《CAR-T细胞治疗恶性血液病指南》最重要的更新内容为CAR-T细胞治疗相关不良反应的处理。不同于常规药物治疗,对于处理常见的CAR-T细胞治疗相关不良反应,如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RS)和免疫效应细胞相关神经毒性综合征(ICANS),部分中心仍缺乏足够经验。因此,CSCO专门编写了关于不良反应处理的独立章节,以便临床医生及时处理。


《CAR-T细胞治疗恶性血液病指南》最初制定时,仅淋巴瘤领域具有CAR-T细胞治疗产品,故指南重点在于淋巴瘤CAR-T细胞治疗。但近年来,随着我国对CAR-T细胞治疗产品的重视,多发性骨髓瘤和白血病领域逐渐涌现出一些CAR-T细胞治疗产品。因此,今年修订指南时,专家们根据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已批准上市的CAR-T细胞治疗产品,提供了更详细的推荐意见,方便CAR-T细胞治疗在临床中的应用。


开展个体化诊疗——结合实际应用《肿瘤相关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与治疗指南》


临床实践中,患者病情复杂多变,临床医生需要根据不同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比如,对于出现深静脉血栓形成(DVT)且近期伴有脑出血的老年患者,需要肿瘤科、血管科(含血管外科)和神经科医生共同进行MDT,讨论静脉血栓栓塞(VTE)治疗的最佳时机。此外,在某些情况下,医生可能明确患者存在一些高凝风险因素,但由于患者血小板水平较低,无法进行VTE预防,需要临床医生根据患者血小板恢复程度,选择进行VTE预防的最佳时机。因此,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做好个体化治疗决策。


DM_20240424203512_001.jpeg

刘卫平 教授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移植与免疫治疗病区副主任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淋巴瘤专委会青委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工作组秘书长

中国人体健康科技促进会淋巴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淋巴瘤分会常委兼秘书长

北京抗癌协会淋巴血液肿瘤专委会常委兼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