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EBMT | 陈峰教授:实践为真,百炼成金——CMV预防新策略改写全球造血干细胞移植标准化管理路径
28年间,他亲历了我国血液学科在国际舞台从“跟跑”到“领跑”的发展,也见证了造血干细胞移植CMV感染从一筹莫展到从容应对的变革,近日,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陈峰教授再次登上EBMT舞台,聚焦造血干细胞移植及巨细胞病毒(CMV)预防方案临床试验研究和真实世界研究进展,与国际同道展开深入探讨。
图 陈峰教授在EBMT年会现场
从“跟跑”到“领跑”
移植技术迈步向前,感染挑战依旧严峻
陈峰教授见证了我国造血干细胞移植的飞速发展,但目前移植后并发症仍严重威胁着患者的预后和生命健康,有哪些并发症尤为凶险?我们来听听陈峰教授的分享:
1996年,陈峰教授正式从事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工作,当时我国HSCT仍处于“萌芽”阶段,经过一代代血液人的攻坚克难,我国血液学科经历了从蹒跚起步到领跑国际,在三十年间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同时,一批批创新疗法和药物不断涌现,对支持临床管理、改善患者预后发挥了重要作用。
“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血液病患者可以通过造血干细胞移植重获生命希望,但现阶段,移植后感染和相关并发症仍是威胁患者生命的难关。移植后患者往往又要面临移植后复发、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机会性感染等重重挑战,尤其是病毒感染问题。”陈峰教授表示,“在病毒感染中,巨细胞病毒(CMV)感染最为常见,尤其是在以单倍型为主要移植模式的中国,CMV感染率一度可达70%以上,成为临床无法绕过去的难题和导致移植失败、移植病人死亡的元凶。”
从治“已病”到治“未病”
主动预防,从源头防控CMV再激活
一次次技术、科学的突破,带来了更新、更优秀的临床管理手段,我国CMV管理也迎来了众多重大变革,让我们一起听听陈峰教授对这些变革有何感悟:
“我和CMV打了半辈子交道,经历了从最初的一筹莫展,到现在的深入认知、终于可以从容应对。”陈峰教授见证了CMV管理的巨大变革,但回想起既往因CMV感染而导致移植失败的患者,依旧感到痛心。
“早期临床面对CMV只能被动应对,出现激活后使用抗病毒药物抢先治疗,过高的CMV再激活率使得部分患者因严重的CMV病导致死亡,每每看到这种案例都感到非常可惜。此外,抢先治疗药物还存在明显的骨髓抑制、肾毒性以及交叉耐药等问题,不仅会给患者造成更大伤害,也会带来更大经济负担。临床迫切需要一个能够有效减少CMV再激活的药物,避免再有患者因CMV激活导致移植的功亏一篑。”
谈及近年CMV管理理念和方案的发展,陈峰教授展现出极大的信心:“凭借近年落地的CMV创新预防方案,我们对CMV的管理策略已从被动的抢先治疗转向了主动的普遍预防。主动预防确实使得造血干细胞移植后CMV感染发生率显著降低,从既往的50%以上降低到20%甚至15%以下,极大减少了医生和病人的心理负担和经济负担,使得移植更加的安全和有效。”
这是一个变革的时代
来特莫韦真实世界研究数据涌现,主动预防时代已然来临
医学的发展离不开临床研究和真实世界研究的不断探索,本届EBMT大会上有众多研究结果发布。
陈峰教授参与了多项HSCT以及CMV管理的相关会议,与其他与会者相互交流,相互借鉴,在本届EBMT年会中,陈峰教授对众多关于CMV来特莫韦预防方案的临床试验研究和真实世界研究的数据印象深刻。
来特莫韦的预防可直接有效降低CMV的感染发生风险,大会中来自法国的一项纳入104例allo-HSCT CMV+患者的回顾性队列研究以Poster形式展出,结果显示,相比无来特莫韦预防,来特莫韦预防显著降低具有临床意义的CMV感染(CS-CMVi)发生率(2.7% vs 19.4%,p=0.017)1。
图 来特莫韦可显著降低具有临床意义的CMV感染发生率
除此之外,大会中提到的一项意大利单中心回顾性研究也探索了来特莫韦的治疗效果,研究显示2,相比没有来特莫韦预防的时代,来特莫韦可使移植后II-IV急性GVHD(28% vs 37%,P=0.005)、中重度GVHD(10% vs 21%,p=0.003)以及慢性GVHD(12% vs 30%,P=0.04)发生率显著降低,表明来特莫韦还能有效减少CMV所带来的间接效应。
不仅如此,来特莫韦还可显著改善患者远期预后并降低死亡风险,大会中提到的一项Meta分析显示3,使用来特莫韦预防可显著减少92%移植后100天的CMV相关住院率(p<0.01);在更远期的200天后,还可观察到来特莫韦可显著降低27%的全因死亡率(p<0.01)。
基于众多真实世界研究的积极结果,陈峰教授兴奋地表示,“种种真实世界研究结果都非常鼓舞人心,来特莫韦的主动预防策略极大地改善了CMV感染所带来的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在提高了造血干细胞移植成功率的同时,进一步改善患者预后。”
每一步都是新的起点
逐步探索延长预防疗程方案
面对CMV高危患者,如何进一步降低CMV感染风险?接下来,陈峰教授将带领我们一起探索这个问题的答案:
不单单关注更多真实世界研究的公布,陈峰教授还时刻聚焦着CMV更优管理策略的探索,结合多年临床实践和最新研究成果,他表示“对于CMV延迟感染的高危患者,可考虑通过延长预防方案,来减少迟发性CMV感染的激活。”本次EBMT会议中,同样也有学者探索了来特莫韦的延长应用方案的有效性:
一组大型三期研究评估了来特莫韦预防疗程延长(第100-200天)对于高危人群的获益,结果显示,来特莫韦显著减少CS-CMVi的发生(第100-200天 3% vs 19%),并且具有良好的耐受性。一项来自日本的包含79例脐带血移植(CBT)成人的回顾性研究显示,来特莫韦组停用来特莫韦后迟发性CMV再激活的发生率达34.2%,1年后CMV再激活的累积发生率为45.3%。由于迟发性CMV再激活的高发生率,停用来特莫韦后需要密切监测,应考虑延长来特莫韦预防时间超过100天4。另一项来自日本的单中心研究也显示,对于接受了CBT或移植后使用ATG,CMV抗体阴性的供体的患者,可能受益于来特莫韦预防疗程超过100天以上5。
这些研究都提示我们对于高危CMV激活和CMV病的患者,包括脐血移植,单倍体移植,使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都应考虑通过延长预防到移植后100天来减少迟发性CMV高危激活的风险,以降低CMV病发生的可能性。
见证血液学科近30年的发展与变革,陈峰教授深刻感受到“大浪淘沙沙去尽,沙尽之时见真金”,来特莫韦作为时代的“真金”真正实现了CMV的更优管理,实现了HSCT患者的更优获益。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同时也是一个变革的时代,对于CMV的管理,我们还有很多进步的空间,陈峰教授对未来充满着期待:“如何建立更好的检测方法学,并应用于临床,来监测移植后患者体内对某些病毒的特异性免疫能力(CMI),也就是病毒特异性的免疫细胞重建和中和抗体水平,这样会助力临床医生在实施抗病毒治疗时,更加的精准、科学和高效,这也是今后我们努力的方向。”
陈峰教授
苏州大学附一院血液科: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
专业方向:造血干细胞移植、移植后并发症诊疗
«中华血液学杂志»:通讯编委
江苏省血液学分会/移植与免疫治疗学组:副组长
江苏省研究型医院学会/ 移植与免疫治疗分会:副主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