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EHA中国之声:结构优化的新型抗CD20单抗-瑞帕妥单抗治疗B-NHL的回顾性研究
在目前广泛使用的WHO分类中,恶性淋巴瘤分为霍奇金淋巴瘤(HL)和非霍奇金淋巴瘤(NHL)两大类1。我国淋巴瘤每年发病约10万人,其中7%为HL,其他的淋巴瘤都被归类为NHL。
NHL分为T细胞和B细胞淋巴瘤两类,其中95%为B细胞淋巴瘤2。中国常见的B细胞淋巴瘤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滤泡性淋巴瘤(FL)、套细胞淋巴瘤(MCL)、边缘区淋巴瘤(MZL)、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小淋巴细胞淋巴瘤(CLL/SLL)等。目前多数B细胞NHL常用的一线治疗方案为以利妥昔单抗(R)或奥妥珠单抗
(O)为代表的抗CD20免疫疗法联合苯达莫司汀
(B)或环磷酰胺
、多柔比星
、长春新碱
和泼尼松
(CHOP)的化学疗法。
瑞帕妥单抗是神州细胞自主研发的新型抗CD20单抗,中国一项多中心III期临床试验显示,瑞帕妥单抗-CHOP方案一线治疗CD20阳性DLBCL的疗效和安全性不劣于R-CHOP方案3。与同靶点产品利妥昔单抗具有结构差异化,瑞帕妥单抗有更好的安全性趋势,尤其在非血液学毒性中的呼吸系统以及血液学毒性中的骨髓抑制方面部分不良事件发生率瑞帕妥单抗-CHOP组较利妥昔单抗-CHOP组更具优势4。
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血液肿瘤中心李军博士后提交的瑞帕妥单抗治疗B-NHL的一项回顾性研究入选了第29届欧洲血液学会(EHA)年会,大会将于2024年6月13日-16日在西班牙的马德里举行,本期我们分享该研究初期数据5。
研究方法
该研究纳入了2022.8至2023.12期间确诊为CD20 + B-NHL的患者,至少接受过两个周期的瑞帕妥单抗治疗,并至少进行过一次治疗后疗效评估。研究者收集了患者治疗前的基线数据、瑞帕妥单抗治疗数据、疗效评估和随访数据等。疗效评估每2个周期进行一次。主要终点为总缓解率(ORR),次要终点为完全缓解(CR)率、部分缓解(PR)率、缓解持续时间(DOR)、6个月无进展生存(PFS)率、不良事件(AEs)发生率等。
研究结果
共纳入分析了 47 例患者,中位年龄为60岁,其中 66%为男性,患者的基线特征见表1。其中亚型分布如下:DLBCL 19例(40.4%)、BL 7例(14.9%)、FL 3例(6.4%)、MCL 8例(17.0%)、MZL 9例(19.1%)、SLL 1例(2.1%),其中30例(63.8%)是新诊断患者,34例(72.3%)患者为疾病晚期(Ann Arbor III-IV期),39例(83.0%)患者的ECOG PS为0-1,3例患者(6.4%)曾接受过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
表1. 患者人口及临床特征
瑞帕妥单抗治疗中位周期数为5(IQR:3-10),中位随访时间为6个月(IQR:2-15月),ORR为93.6%,随访数据显示,中位DOR 为8个月(IQR:5-10月),6个月PFS率为70.2%。总体疗效评估及亚组分析详见图1和表2。
图1: 47例患者整体疗效评估
表2. B-NHL 亚组疗效分析
最常见的3/4级血液学AE是中性粒细胞减少(25.5%)和血小板减少(17%),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和贫血
各占6.4%。在非血液学AE中,最常见的3/4级事件是恶心/呕吐(8.5%)、疲劳(6.4%)和感染(6.4%)。3例(6.4%)轻度过敏反应,没有严重过敏反应的报告。
研究结论
初步结果表明瑞帕妥单抗在中国人群中治疗 B-NHL 具有良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在临床上可以替代利妥昔单抗。然而,为了加强研究结论的有效性,在更大的队列中进一步探索是有必要的。
刘耀教授点评
刘耀教授:已有多项临床研究支持抗CD20单抗用于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治疗,含R的方案在一线或二线后的挽救治疗DLBCL、FL、MCL、MZL等均已被纳入NCCN和CSCO指南推荐。瑞帕妥单抗是神州细胞自主研发的新型抗CD20单抗,在上市前,与原研利妥昔单抗进行了III期研究对比,结果显示,疗效不劣于利妥昔单抗,在临床关注的部分不良事件中,瑞帕妥单抗联合CHOP组更具优势,包括肺部疾病及≥3级输注反应等,对于年长有肺部基础疾病的患者来说,瑞帕妥单抗可能是个更好的治疗选择4,6。
瑞帕妥单抗于2022年8月获批上市,在真实诊疗环境中应用瑞帕妥单抗治疗B-NHL的疗效和安全性还未得到证实,在这项回顾性研究中,收集了我中心的47例患者数据,进行初步分析,总体人群客观缓解率达93.6%,与上市前III期研究结果相似,并且整体的安全性良好。说明国产原研的瑞帕妥单抗可以为临床中治疗B-NHL提供一个新的选择,未来也会有大样本的前瞻性数据来进一步证实研究结果的可靠性。
刘耀 教授
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血液肿瘤中心主任、美国南加州大学博士后
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
重庆英才——创新领军人才
重庆市淋巴瘤精准诊疗国际合作工作站——领衔专家
院淋巴瘤联合诊疗专家组——首席专家
重庆市十佳科普使者,刘耀教授科普工作站——首席专家
主要从事于淋巴肿瘤与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3项、军队创新课题1项,发表论著200余篇。副主编专著1部。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中华医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重庆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3项。
担任中国抗癌协会中西整合淋巴瘤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淋巴瘤整合康复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康复医学会血液病康复专委会常委、中华老年保健协会淋巴瘤专委会常务委员、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淋巴系统疾病学组委员、CSCO淋巴瘤专家委员会中西部免疫缺陷相关淋巴瘤诊治协作组组长、重庆市中西医结合学会精准医学与分子诊断专委会主任委员、重庆市医药生物技术协会血液病专委会主任委员、重庆抗癌协会肿瘤血液学专委会主任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重庆市药监局重点实验室评审专家。
《重庆医学》《国际检验医学杂志》编委,JHO、Leukemia Research杂志审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