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EHA速递 | 卡非佐米联合方案是POEMS综合征患者安全有效的治疗选择

来源: 2024.06.12
我要投稿

第29届欧洲血液学会年会(EHA)将于2024年6月13日~6月16日在西班牙马德里举行,这次全球血液学领域的国际盛会所涉及的主题将涵盖血液学研究的各个方面,来自全球各个国家的血液及相关领域专家将一起分享探讨有关血液学的最新研究成果。虽然罕见病领域的新药研发进展较少,但已上市的药物在临床上创新应用所取得的疗效成果也一直备受关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血液科王鲁群教授团队,于霜教授作为第一作者在今年的EHA大会上发表了一篇题为“卡非佐米-环磷酰胺-地塞米松治疗POEMS综合征的疗效与安全性”的摘要,报道了该中心治疗POEMS综合征的治疗数据[1]。医脉通特邀于霜和王鲁群教授进行精彩解读和点评。


研究背景


POEMS综合征是一种罕见的浆细胞肿瘤,以多神经病变、器官肿大、内分泌病变、M蛋白、皮肤改变为特征。由于起病隐匿,缺乏早期特异性表现,POEMS综合征容易误诊,导致治疗延误。到目前为止,标准的治疗方法还没有很好地建立起来,许多临床试验正在研究新的药物。新的二代蛋白酶体抑制剂卡非佐米在多发性骨髓瘤中显示出增强的疗效及更少的神经毒性,但在POEMS综合征患者中很少有报道[1]


研究方法


对2022年3月至2024年1月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就诊的8例POEMS综合征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总有效率(ORR)。


研究结果


8例POEMS患者中,5例在接受一线和二线治疗后复发或进展,3例为新诊断患者。患者在POEMS确诊时的中位年龄为59岁(范围:36-75岁),5例患者(62.5%)为男性。5例复发/难治性患者的一线治疗包括硼替佐米+来那度胺+地塞米松(VRd)(N=2)、来那度胺+地塞米松(Rd)(N=1)、硼替佐米+环磷酰胺+地塞米松(VCD)(N=1)和来那度胺+环磷酰胺+地塞米松(RCD)(N=1)。1例患者在接受以达雷妥尤单抗为基础的二线治疗方案后出现疾病进展。


所有患者均接受卡非佐米+环磷酰胺+地塞米松(KCD)治疗,中位治疗周期为3.5个周期。在接受卡非佐米治疗的8例患者中,7例患者(87.5%)对治疗有反应:4例患者达到CR/VGPR,2例达到PR,1例达到临床反应。2个周期治疗后达到ORR。7例(87.5%)患者经1个周期卡非佐米治疗后周围多神经病变明显改善。1例患者在实现CR后接受了自体干细胞移植(ASCT)。一例患者没有达到临床或血液学反应,并停止治疗。所有患者均未因不良事件中断治疗,治疗期间无死亡病例发生。不良事件包括1例因肺炎住院,2例因容量超载住院。没有患者出现卡非佐米输注相关反应(lRR)。


专家点评


王鲁群教授:POEMS综合征是罕见的浆细胞异常增殖导致的多系统受累综合征,Bardwick等根据该病的几个主要症状:多发性神经病(polyneuropathy)、脏器肿大(organmegaly)、内分泌异常(endocrinopathy)、M蛋白(m-protein)、皮肤改变(skin changes),以首字母组合POEMS综合征最终命名[2]


POEMS综合征的确切原因尚不清楚。有研究表明,POEMS 综合征患者血液中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促炎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 6(IL-6)、白细胞介素1(IL-1)和TNF-α 水平异常高,但仍需要更多的研究来确定细胞因子和VEGF在POEMS综合征发展中的确切作用[3]


POEMS综合征治疗的根本是减少浆细胞克隆,但由于该病发病率低,治疗方法主要基于回顾性研究,目前多采用治疗MM的抗浆细胞药物进行治疗。来自中国的大型回顾性研究曾分析了347例POEMS综合征预后[4],一线治疗方案共3种:自体干细胞移植(ASCT)、马法兰+地塞米松、来那度胺+地塞米松。ASCT与血液学和VEGF的最佳缓解率相关,3年PFS率ASCT组优于来那度胺+地塞米松组(87.6%和64.9%,P=0.003),高危患者接受ASCT的治疗获益更多。硼替佐米也有抗VEGF作用,与地塞米松或环磷酰胺+地塞米松联合可有效治疗神经病变,并有较高的VEGF和血液学缓解率[3,5]。本研究采用卡非佐米与环磷酰胺、地塞米松的组合也为一线及一线治疗失败的患者提供了安全有效的治疗选择。


DM_20240613152019_001.jpeg

于霜 教授

副主任医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血液科

医学博士,山东大学

主持国家青年基金1项、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2项、省医药卫生科技发展计划1项

研究方向:恶性血液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以第一及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8篇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罕见病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DM_20240613152021_001.jpeg

王鲁群 教授

山东大学内科学/齐鲁医院血液科教授,医学博士

亚洲骨髓瘤网(AMN)委员

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浆细胞病学组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多发性骨髓瘤专业委员会委员

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委会骨髓瘤与浆细胞病学组委员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抗淋巴瘤联盟委员

中国医药教育学会血液专业委员会常委

中国老年病学会血液病专家委员会常委

中国老年医学会血液专业委员会委员

山东省医学会血液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山东省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

山东省多发性骨髓瘤工作组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