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EHA速递】在中国真实世界中,以卡非佐米为基础的化疗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ORR可达84.9%

来源: 2024.06.14
我要投稿

2024年欧洲血液学年会(EHA)于6月13日至16日在马德里举办,作为全球血液学领域学术盛会之一,本届大会汇集世界各地血液肿瘤专家,传递最新的科研和临床实践成果。作为新一代蛋白酶体抑制剂,卡非佐米在国外使用经验丰富,而在中国于2022年上市,使用经验2年左右。由此,探寻中国MM人群真实世界中使用该药的疗效和安全性尤为重要,可对MM患者的治疗方案提供一定参考。四川省人民医院血液科李慧教授团队在今年的EHA大会上发表了一篇题为“真实世界中,以卡非佐米为基础的联合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的疗效和安全性”的摘要,报道了该中心以卡非佐米为基础的联合方案治疗MM的真实世界数据。医脉通特别邀请李慧教授为我们解析点评。


摘要号:PB2733

标题:REAL-WORLD Study of Carfilzomib-Based Chemotherapy Regimen for The Treatment of Multiple Myeloma


方法:纳入2022年3月至2023年9月在四川省人民医院至少接受2个疗程含卡非佐米方案治疗的65例MM患者,均采用以卡非佐米为基础的方案治疗,每两月随访1次,以研究对象首次使用卡非佐米的时间为随访起点,以死亡、疾病复发或随访结束为随访终点。以总缓解率(ORR)、≥VGPR率及无进展生存期(PFS)评估患者疗效。并根据患者的治疗线数、细胞遗传学异常、髓外病变、DS分期、ISS分期、合并肾功能不全、合并心血管疾病进行亚组分析。使用SPSS软件进行分析,生存分析使用Kaplan-Meier曲线,生存曲线的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


结果:患者中位年龄66岁(范围:20~79岁),男31例,女34例。随访过程中,12例患者失访,剩余53例患者可进行疗效评估。其中,14例患者为一线接受卡非佐米治疗,20例患者为首次复发后治疗,14例患者为三线或后续治疗,5例患者因其他药物不良反应而改用卡非佐米。


疗效评估


经2个周期卡非佐米化疗后,总缓解率(ORR)为75.5%(40/53),其中32.1%(17/53)达到部分缓解(PR),20.8%(11/53)达到非常好的部分缓解(VGPR),7.5%(4/53)达到完全缓解(CR),15.1%(8/53)达到严格的完全缓解(sCR)。≥VGPR率为43.4%。


53例患者总体疗效评价中,ORR最高为84.9%(45/53),≥VGPR率最高为71.7%(38/53),其中VGPR率达到15.1%(8/53),CR率达到18.9%(10/53),sCR率达到37.7%(20/53)。


中位随访时间为8个月,中位PFS为12个月。


在17例髓外受累的患者中,ORR达76.4%(13/17),≥VGPR率为47.1%(8/17)。


在mSMART分期的高危患者中,ORR为73.2%(30/41),≥VGPR率为19.5%(8/41)。不同治疗线数患者PFS和总生存期(O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79, P=0.015; χ2=4.879, p=0.027)。卡非佐米作为一线和首次复发治疗的疗效明显优于三线和后期治疗。


安全性评估


感染是最常见的不良反应(15.1%),其次是心血管不良事件(13.2%)。53例患者均未出现治疗相关死亡、输液反应或肿瘤溶解综合征。


结论:卡非佐米对MM患者疗效良好,可作为新诊断和复发/难治性患者的治疗选择。它对髓外和高危MM患者也显示出良好的疗效。此外,它在年轻和老年患者中都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和安全性,不良反应可控。


李慧.jpg

李慧 教授

四川省人民医院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硕士生导师

电子科技大学医学院教授

四川省卫健委学术技术带头人

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

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青委会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罕见病浆细胞学组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中西淋巴瘤学会会员

四川省医学会白血病专业组副组长

成都高新医学会血液肿瘤专委会主任委员

四川省人工智能信息学会副主委

四川省康复医学会血液专委会副主委

成都市医学会副主委

任多个杂志编委。主持或参与两项国家自然基金项目、多项省部级重点科研项目,发表论文40余篇;出版论著1部,注册4项临床实验,获授权发明专利2项;对血液系统肿瘤基础和临床有深入研究


专家点评

李慧教授:蛋白酶体抑制剂(PI)是MM治疗的基石。PI主要通过阻断IκB和/或促凋亡蛋白在蛋白体酶体中的降解,来抑制NF-κB信号通路的激活,NF-κB通路的激活是多发性骨髓瘤的增殖、生长和存活的关键,从而更直接促进MM细胞凋亡[1-2]。卡非佐米是新一代蛋白酶体抑制剂,不同于硼酸肽类(硼替佐米伊沙佐米)仅与蛋白酶体N-末端苏氨酸的羟基非共价结合,可逆性结合蛋白酶体,卡非佐米的环氧酮基团同时与20S蛋白酶体N-末端苏氨酸的羟基和游离氨基共价结合,生成高度稳定且不可逆的吗啉代环,且双共价键使卡非佐米仅能抑制蛋白酶体N-末端苏氨酸,表现出对蛋白酶体的高选择性[3]


在本次真实世界研究中,使用以卡非佐米为基础的联合方案,最佳ORR达84.9%,最佳≥VGPR率为71.7%,对比卡非佐米相关临床研究,如ASPIRE(KRd: ORR 87.1%,≥VGPR率70%)[4]、ENDEAVOR试验(Kd: ORR 77%)[5]、IKEMA[6](Isa-Kd: ORR 88%,≥VGPR率80%)、CANDOR(DKd: ORR 84%,≥VGPR率69%),本研究的ORR、≥VGPR率相近。本研究显示中位PFS为12.0(10.0,13.9)个月,与ASPIRE试验(KRd:中位PFS 20.6个月)、CANDOR试验[7](Kd:中位PFS 15.8个月)、IKEMA(Isa-Kd:中位PFS 19.1个月)、ENDEAVOR试验(Kd:中位PFS 18.7个月)相比较短。原因可能为:1、随访时间较短,本研究中位随访时间为8.0个月,与ASPIRE试验32.3个月、CANDOR试验27.8个月以及ENDEAVOR试验11.9个月的中位随访时间相比大大缩短。2、mSMART高危患者及合并髓外病变患者占比高,本研究纳入的患者中,mSMART高危患者占56.6%,合并髓外病变患者占32.1%,mSMART高危及髓外浸润预示着高进展风险、较差的药物反应率和更短的生存期。3、在真实世界中,许多患者一般情况差、基础病多,用药受到耐受程度、经济条件的限制,无法规律用药,故疗效较临床研究略差。


MM合并软组织浆细胞瘤(EMD,即骨髓外增殖)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通常与高危细胞遗传学异常相关,肿瘤负荷普遍较高,预后较差[8]。在本研究中,以卡非佐米为基础的化疗方案对髓外病变患者疗效不错,ORR能达76.4%,包含皮肤、肌肉、淋巴结、中枢神经系统受累,提示卡非佐米联合治疗方案对治疗MM涉及各器官的髓外病变都显示出较好的临床疗效。


本研究显示一线使用、首次复发使用及三线及以上复发使用卡非佐米,三者的PFS和OS生存分析曲线具有统计学意义,提示卡非佐米一线及首次复发使用疗效显著优于多线复发使用,这与现有的研究数据相符合。在FORTE研究[9]中,使用KRd对NDMM患者进行治疗,结果显示4年PFS率为71%,与ASPIRE试验、ENDEAVOR试验等针对RRMM患者的研究相比,其PFS更长,提示卡非佐米联合治疗方案的使用线数尽量靠前。


本研究存在以下不足:纳入患者数量较少,各治疗组人数参差不齐,随访时间不足,可能对预后分析存在一定影响。后续可对上述患者进一步随访,以期探讨MM患者最佳治疗方案。


综上所述,本次中国人群的真实世界研究显示,卡非佐米在MM患者中疗效较好,可作为初诊及复发难治的患者治疗方案,对髓外受累及mSMART高危的患者也具有较好的疗效,可改善MM患者的临床预后,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且对年轻及年老患者,安全性及耐受性均良好,不良反应可控。


参考文献
1.Pinto V,et al. Cancers (Basel). 2020;12(2):407
2.Shaffer AL, et al. Annu Rev Immunol. 2012;30:565-610
3.Thibaudeau TA, Smith DM. A Practical Review of Proteasome Pharmacology. Pharmacol Rev. 2019;71(2):170-197. doi:10.1124/pr.117.015370
4.Stewart AK, Rajkumar SV, Dimopoulos MA, et al. Carfilzomib, lenalidomide, and dexamethasone for relapsed multiple myeloma. N Engl J Med. 2015;372(2):142-152. doi:10.1056/NEJMoa1411321
5.Dimopoulos MA, Moreau P, Palumbo A, et al. Carfilzomib and dexamethasone versus bortezomib and dexamethasone for patients with relapsed or refractory multiple myeloma (ENDEAVOR): a randomised, phase 3, open-label, multicentre study. Lancet Oncol. 2016;17(1):27-38. doi:10.1016/S1470-2045(15)00464-7
6.Kim K, Min CK, Koh Y, et al. Isatuximab plus carfilzomib and dexamethasone in East Asian patients with relapsed multiple myeloma: IKEMA subgroup analysis. Int J Hematol. 2022;116(4):553-562. doi:10.1007/s12185-022-03378-w
7.Dimopoulos M, Quach H, Mateos MV, et al. Carfilzomib, dexamethasone, and daratumumab versus carfilzomib and dexamethasone for patients with relapsed or refractory multiple myeloma (CANDOR): results from a randomised, multicentre, open-label, phase 3 study [published correction appears in Lancet. 2020 Aug 15;396(10249):466]. Lancet. 2020;396(10245):186-197. doi:10.1016/S0140-6736(20)30734-0
8.Joan Bladé,et al.Extramedullary disease in multiple myeloma: a systematic literature review.Blood Cancer J . 2022 Mar 21;12(3):45. doi: 10.1038/s41408-022-00643-3.
9.Mina R, Musto P, Rota-Scalabrini D, et al. Carfilzomib induction, consolidation, and maintenance with or without autologous stem-cell transplantation in patients with newly diagnosed multiple myeloma: pre-planned cytogenetic subgroup analysis of the randomised, phase 2 FORTE trial [published correction appears in Lancet Oncol. 2023 Feb;24(2):e72]. Lancet Oncol. 2023;24(1):64-76. doi:10.1016/S1470-2045(22)0069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