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EHA|傅卫军教授、蔡真教授:MajesTEC-1中国队列研究结果重磅公布,特立妥单抗刷新免疫治疗新选择

来源:医脉通 2024.06.17
我要投稿

近年来,随着免疫治疗的发展,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的生存率明显提高,特别是直接靶向肿瘤表面抗原的单克隆抗体、嵌合抗原受体T(CAR-T)细胞和双特异性抗体(双抗)的出现,进一步改善了多药暴露后MM患者的预后。特立妥单抗是全球首款获批的BCMAxCD3双抗,2024年欧洲血液学会(EHA)年会公布了其治疗三重暴露复发/难治MM(RRMM)患者的MajesTEC-1中国队列研究结果。值此之际,医脉通特邀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第四人民医院傅卫军教授和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蔡真教授接受采访,结合MajesTEC-1研究结果,分享特立妥单抗在RRMM患者中的应用。



医脉通:特立妥单抗在MM双抗治疗研究中随访时间最长,且获得较好的长期随访结果,能否请您谈谈MajesTEC-1研究的全球最新数据如何?您对此有何体会?


傅卫军教授:在全球MajesTEC-1研究1中,特立妥单抗总体表现较好,可为患者带来持久缓解和深度临床应答。在165例RRMM患者中,中位随访30.4个月,总缓解率(ORR)为63%,≥完全缓解(CR)率为46.1%,微小残留病灶(MRD)阴性率为85.7%,中位持续缓解时间(DOR)为24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分别为11.4个月和22.2个月。


在≥CR患者中,中位DOR、PFS和OS均未达到,预计30个月DOR率、PFS率和OS率分别为60.8%、61%和74.2%1


MajesTEC-1研究由于入组时间为2020年3月,与全球COVID-19大流行的时间重合,COVID-19感染对MajesTEC-1研究的总体生存结局产生了较大影响,去除COVID-19感染导致的死亡患者后,中位DOR、PFS以及OS显著改善,分别为26.7个月、15.1个月和28.3个月1


医脉通:MajesTEC-1研究不仅全球数据良好,中国队列的数据结果也同样令人欣喜,您作为MajesTEC-1中国队列的研究者之一,能否请您结合您中心患者治疗应答情况对该研究结果进行解读?特立妥单抗治疗可为患者带来哪些获益?


蔡真教授:MajesTEC-1中国队列研究2共纳入26例患者,既往中位治疗线数为5,其中57.7%患者伴有高危细胞遗传学异常,34.6%患者伴≥1个髓外浆细胞瘤,近30%患者为ISS III期。中位随访15个月,ORR为76.9%,15例患者达到≥CR,其中11例患者获得MRD阴性。中位至首次应答时间为1.4个月,中位DOR、PFS和OS均未达到,12个月DOR率和PFS率和OS率分别为79%、68%和84%。我中心也参与了该项中国多中心研究,在入组患者中,特立妥单抗总体疗效良好。


医脉通:除疗效外,能否请您结合MajesTEC-1中国队列研究结果,谈谈特立妥单抗在中国RRMM患者中的安全性如何?


蔡真教授:在评估药物有效性的同时也要关注其安全性,特立妥单抗在中国队列中的安全性数据2与全球队列一致,最常见的非血液学不良事件(AE)为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RS)和感染。96.2%患者出现CRS,均为1-2级,中位持续2天,均得到缓解;并未观察到患者出现免疫效应细胞相关神经毒性综合征(ICANS);25例(96.2%)患者发生感染,其中73.1%为COVID-19感染,所有级别和≥3级的感染发生率随时间推移逐渐降低。


此外,在15个月随访期间,没有患者因AE而停药,表明特立妥单抗在中国RRMM患者中安全性可控,在未来的治疗过程中,对CRS和感染的预防以及相关副作用的管理至关重要。


医脉通:对于MajesTEC-1中国队列研究中特立妥单抗的良好疗效和可控的安全性,能否谈谈您的体会?


傅卫军教授:MajesTEC-1 全球和中国队列数据显示特立妥单抗整体疗效良好,大多数患者耐受性良好。值得注意的是,在前期使用时,尽管剂量缓慢增加,但仍会发生 CRS,甚至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中枢毒性,如何妥善处理 CRS 显得尤为重要。此外,不同于 CAR-T 细胞治疗,双抗的治疗周期较长,长期治疗可能发生正常浆细胞或 B 淋巴细胞逐渐衰竭,表现出低丙种球蛋白血症,导致感染的问题,这也是治疗过程中需要特别关注的问题。


鉴于特立妥单抗的良好疗效,未来对于联合治疗的探索,AE 的管理至关重要。目前的治疗手段与模式对于患者是否科学、合理和安全,也是未来值得进一步研究的问题,以期在保证患者取得良好疗效的同时又能够使其安全性可控,从而进一步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提高其生存率。


蔡真教授:我中心入组特立妥单抗临床研究的患者临床疗效良好,最常见的AE为血细胞减少和感染,与中国其他中心患者相似。目前无论是BCMA×CD3或是GPRC5D×CD3等双抗,在患者长期用药的过程中,我们均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如病毒感染、细菌感染,甚至特殊的感染如结核、真菌等,给予患者适当的治疗或是必要的预防。


医脉通:特立妥单抗不仅在全球数据中表现良好,在MajesTEC-1研究中国队列中也展现出良好结果,鉴于此,您能否展望一下双抗在RRMM中的未来发展趋势和创新方向?


傅卫军教授:MM 作为不可治愈疾病,复发可能是患者所要面临的问题,全新靶点药物的出现,是改善患者长期生存的重要基础。


免疫治疗在 MM 中至关重要,从单克隆抗体到针对 MM 细胞表面靶点的双抗、CAR-T 细胞治疗及 ADC 药物等,给患者带来更多的治疗选择,助力改善患者预后。在众多免疫治疗靶点中,BCMA 是一个相对较好的治疗靶点,其他还有GPRC5D、FcRH5 等,针对这些靶点的免疫治疗也在临床探索当中。


双抗在免疫治疗中占据重要地位,尤其在可及性、适用人群以及对AE的耐受都展现了较好的数据。MajesTEC-1 中国队列2患者缓解迅速,缓解程度较深,77%患者达到≥部分缓解,中位缓解时间约为 1 个月,≥CR 率为58%。且在临床预后较差亚组中,其仍有良好表现,高危患者 ORR 为 66.7%,伴髓外浆细胞瘤患者 ORR 为 66.7%,ISS III 期患者 ORR 达 71.4%。


然而,尽管双抗、CAR-T 细胞等免疫治疗均在 MM 中均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但并非为治愈性方式,而是 MM 整体治疗中的重要一环。双抗、CAR-T已经在RRMM患者中证实了其疗效,未来需要对这些免疫治疗药物进行更多的研究,例如寻找合适的人群、如何将其有机地整合到当前的整体治疗策略中,如何使患者预后有更大的改善,如何进行AE 的管理,可能也会带来较大的挑战。


蔡真教授:目前MM仍是不可治愈的疾病,在免疫治疗时代,除单克隆抗体外,CAR-T细胞治疗、双抗及ADC类药物相继问世,未来,免疫联合治疗或将在RRMM治疗中有较好发展趋势,BCMA×CD3或GPRC5D×CD3双抗单药有效性高,两者联合使用或者是其一联合CAR-T细胞治疗,也可能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值得进一步探索。


蔡真.png

蔡真 教授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医学博士、浙江大学求是特聘医师、二级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多发性骨髓瘤治疗中心主任、血液科骨髓移植中心副主任

浙江省卫生高层次创新人才

浙江省抗癌协会血液淋巴肿瘤专委会主任委员

浙江省医学会血液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

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委员、浆细胞疾病学组副组长

中国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委会常委、多发性骨髓瘤学组副组长

中国免疫学会血液免疫专委会常委

CSCO中国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工作组 副组长


傅卫军.png

傅卫军 教授

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第四人民医院血液科主任

上海医药行业协会血液转化专委会副主委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骨髓瘤专委会副主委

中华医学会血液学专委会诊断学组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骨髓瘤专委会委员

中国药品监督管理研究会细胞与基因治疗监管研究专委会委员

中国人体健康促进会浆细胞疾病专委会常务委员

亚洲骨髓瘤网委员


参考文献
2.Zhen Cai,et al. 2024 EHA. PB2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