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TH中国之声丨卓尔不群,大放异彩,胡豫教授谈血栓与止血领域中国智慧熠熠生辉
医脉通编辑整理,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2024年第32届国际血栓与止血大会(ISTH)于2024年6月22日-6月26日在泰国曼谷举行。在2024年ISTH会议上,数千名全球血栓形成、止血和血管生物学方面的专家聚集在一起,展示最新的研究进展,分享最新的科学发现。与会期间,医脉通特邀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胡豫教授接受采访,谈一谈AT(抗凝血酶)缺乏症的治疗进展与参会感受。
医脉通:国际血栓与止血学会特别邀请您在2024 ISTH大会上就“AT(抗凝血酶)缺乏症的基因治疗”进行专题报告。首先想请您为我们介绍一下,基因治疗在AT缺乏症方面有哪些进展与突破?还存在哪些应用挑战?
胡豫教授:在2024年国际血栓止血大会上,我受邀就抗凝血酶(AT)缺乏症的基因治疗做了一次专题报告。众所周知,基因治疗在纠正血友病A和B等方面已经通过基因编辑技术和腺病毒载体技术取得了显著成功。然而,针对易栓症与抗凝血酶缺乏症这类疾病,目前尚未有基因治疗的探索。临床上,遗传性易栓症患者主要依靠抗凝治疗,甚至终身抗凝来防止血栓形成,然而血栓事件仍对这些患者的生命构成重大威胁。
我们团队首次采用了基因编辑技术和腺病毒载体技术相结合的方法来纠正抗凝血酶的缺陷,目前已在动物实验中取得了成功。然而,这一全新探索仍面临诸多挑战。首先,需要解决基因在体内稳定表达的问题,以确保抗凝血酶水平能够长期维持在安全范围内,这亟需进一步研究和解决。此外,腺病毒载体引起的肝毒性也应予以高度关注。基因治疗是否会诱发肿瘤也是需要长期观测的重要问题。
尽管面临这些挑战,我们坚信,通过不断努力,我们终将逐步攻克各种障碍,实现易栓症的彻底根治。
医脉通:ISTH大会为全球血栓与止血领域的专家和研究人员提供一个交流和分享最新研究成果的平台。您作为ISTH大会特别邀请的中国参会代表,您对于参加本次ISTH大会有什么特别的感受与体会?
胡豫教授:此次大会在亚洲的泰国曼谷召开,吸引全球出凝血领域的专家学者齐聚于此,共同探讨最新的研究成果与发展方向。首先本次会议规模宏大。如此高水平的平台为学术交流提供了宝贵的机会,参会者能够从本次会议中了解并学习到最新的前沿进展。
其次,会议内容丰富且井然有序。各个专题会场几乎座无虚席,充分体现了本次大会的学术吸引力和影响力。
第三,由于此次大会在亚洲召开,中国学者的表现尤为抢眼。许多国内出凝血领域的专家在这个国际舞台上担任主持或演讲的角色。众多中国专家在多个专题中进行了口头报告,甚至在某些环节中,中国专家占据了半壁江山。这充分展示了我国在出凝血领域的人才辈出与科研成果不断涌现,中国学者在国际舞台上的声音越来越大,影响力也越来越强。这无疑是一个令人鼓舞的信息。
总之,此次大会不仅为全球出凝血领域的学者提供了一个交流与合作的平台,也展示了中国学者在该领域的突出贡献与蓬勃发展。
医脉通:2025年第13届亚太血栓与止血学会(APSTH)大会预计将于2025年9月25-28日在中国湖北省武汉市举行。对于2025 APSTH大会您有何期待?
胡豫教授:首先,我们将致力于将此次大会办成一个高水平的学术交流会议。通过这一平台,参会者可以了解并学习到全球最前沿的研究成果和技术进展。
其次,我们要把它办成一个促进国际合作的大会。世界各地的专家来到中国武汉,利用这一机会和平台,与各国学者进行深入交流和合作。
第三,我们希望此次大会成为一个增进友谊、提升中国国际影响力的盛会。我们将邀请中国血栓与止血领域及相关领域的学者,包括跨学科的专家,利用这一机会增进与各国专家的友谊与合作。在合作中不断提升我们的国际影响力,深化国际友谊。
总之,我们将全力以赴,确保第13届APSTH在武汉取得圆满成功,为全球学者提供一个卓越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平台。
专家简介
胡豫 教授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院长
教育部生物靶向治疗重点实验室 主任
华中科技大学血液病学研究所 所长
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 候任主委
中华医学会内科学分会 副主委
中国医师协会血液科医师分会 副会长
中国医院协会 副会长
国际血栓与止血学会 教育委员会委员
临床内科杂志/临床急诊杂志 主编
中华血液学杂志/临床血液学杂志 副主编
中国医院管理 副主编/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编委
国家杰青、长江特聘
全国教书育人楷模
全国优秀医院院长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全国创新争先奖章
何梁何利基金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