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素霞教授:更长生存时间,更高生活质量,肿瘤支持治疗不容忽视 | 2024 CSCO肿瘤支持与康复治疗学术年会

来源: 2024.07.02
我要投稿

导读


支持与姑息治疗已经成为肿瘤规范治疗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交流国内、外临床肿瘤学支持与姑息治疗领域的实践经验和科研成果,积极推动我国肿瘤支持与姑息治疗学科的健康发展,第七届CSCO肿瘤支持与康复治疗学术年会暨第二十届CACA癌症康复与姑息医学大会于2024年6月20-22日在合肥市召开。医脉通特邀大会主席、河南省肿瘤医院的罗素霞教授介绍癌痛的应对策略,剖析肿瘤支持治疗新药临床研究的设计理念,并分享本届大会召开的重要意义。



约50%的癌症患者存在癌痛的症状,其中难治性癌痛的治疗尤为棘手。作为难治性癌痛的重要应对手段,阿片类药物在癌痛治疗领域具有怎样的地位?


罗素霞 教授:癌痛是肿瘤诊疗过程中最常见的症状,其诱因包括肿瘤直接压迫、侵犯神经、治疗导致、合并感染、肿瘤转移和心理原因等多方面因素。作为一种慢性病,癌痛特别是难治性癌痛目前的处理仍较为困难,药物治疗难以实现完全控制。


在难治性癌痛的临床应对策略上,阿片类药物仍然是治疗基石。于此同时,手术治疗、神经阻断、鞘内镇痛泵植入和神经毁损等手段也在日益丰富着临床的治疗选择。癌痛的治疗离不开多学科团队的配合,同时专科医生需要接受规范化培训和技术指导,多维度、全方面实现症状控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支持治疗是肿瘤诊疗全程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目前的探索热点之一。您认为,支持治疗相关的新药临床研究与抗肿瘤治疗相关的临床研究有哪些不同?在研究的实施落地方面,又有哪些挑战?


罗素霞 教授:近年来,肿瘤领域的探索越来越火爆,在所有的临床试验中,肿瘤领域的相关研究约占半数。这其中大部分的研究是抗肿瘤治疗相关研究,但需要明确的的是,抗肿瘤治疗易引发多种不良事件,包括恶心、呕吐、疼痛、疲乏、焦虑、抑郁、肠梗阻、血栓或者骨髓抑制等,如何通过支持治疗控制这些不良事件,同样应成为临床关注的重点。


这其中,支持治疗相关研究的设计理念与抗肿瘤治疗相关研究存在些许不同。首先,抗肿瘤治疗的目的是改善患者的生存获益,通常以客观缓解率(ORR)、无进展生存期(PFS)或总生存期(OS)等近期或远期疗效指标作为主要终点;而支持治疗相关研究多旨在减轻治疗的毒副作用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或从成本控制入手以提高治疗的经济性。


另外,在研究的结果评估方面,两者也存在差异。与抗肿瘤治疗侧重数值结果不同,支持治疗相关药物的数据结果多涉及主观评价。以癌痛为例,评估治疗是否有效需要通过疼痛评分或生活质量量表实现,这其中医生、护士、患者及患者照顾者的主观因素影响不容忽视。


因此,规范化的培训和严格的质量控制非常重要。研究的设计阶段应注意评分标准、评估时间和评估周期的统一,做好随访特别是院外带药患者随访策略的规划。


本届大会是我国支持与姑息治疗领域的学术盛宴,您认为本次大会的召开将为我国的癌症临床治疗提供哪些助力?


罗素霞 教授:“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为我国肿瘤患者的5年OS率设定了新目标,同时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也提出了新要求。目前在患者的生存获益方面,临床中已经获得了长足的发展。目前肿瘤的治疗手段已不局限于既往手术、化疗和放疗的“三板斧”,靶向治疗、免疫治疗、抗体偶联药物以及核素药物的不断涌现为患者带来了更多的治疗选择,同时多种新型药物的联合用药以及治疗阵线前移,已显著延长了患者的生存。


同时,随着我国综合实力的增强和人民经济水平的提高,患者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支持治疗实际上已经处于和抗肿瘤治疗同等重要的地位。本次会议全面展示了当前肿瘤支持与姑息治疗研究领域的新成就和新进展,旨在培养临床医生对肿瘤治疗的全程管理意识,更好地落实规范化诊疗理念。


当然,这一目标的实现离不开政府相关部门的牵头和药企等药物研发工作者的参与配合,相信通过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肿瘤患者的生存时间和生活质量都将迎来新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