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皮肤病、皮下疾病、性传播疾病和皮肤肿瘤的疾病负担有多重?可能已超乎你的想象!

来源: 2024.07.04
我要投稿

导读


作为人类最常见的疾病之一,皮肤病可发生在所有年龄段。皮肤病已成为全球非致命性疾病负担的第四大原因。近年来,人们越来越认识到皮肤病负担的重要性。为了解中国皮肤病的患病率和致残率,对可改变的危险因素进行调整,以制定更好的预防和治疗干预策略。山东省皮肤病性病防治研究所使用2019年全球疾病、伤害和风险因素负担研究(GBD)的数据,分析了1990-2019年中国皮肤和皮下疾病负担的变化趋势,包括性传播疾病和皮肤肿瘤。


研究设计


2019年GBD研究统计了204个国家及区域的369种疾病的发病率、患病率、死亡率、过早死亡损失寿命年(YLL)、疾病所致伤残损失寿命年(YLD)和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包括影响和损伤皮肤的疾病。DALY评估致命和非致命疾病负担造成的损失,是YLL和YLD的总和。


2019GBD研究将皮肤和皮下疾病分为以下12大类:皮炎(特应性、接触性和脂溢性皮炎);银屑病;细菌性皮肤病;疥疮;真菌性皮肤病;病毒性皮肤病;寻常痤疮;斑秃;瘙痒症;荨麻疹;褥疮;以及其他皮肤和皮下疾病。麻风病属于“被忽视的热带病”类别。HIV和性传播感染(梅毒、衣原体感染、淋球菌感染、滴虫病、生殖器疱疹和其他性传播感染)和皮肤肿瘤(恶性皮肤黑色素瘤、鳞状细胞癌和基底细胞癌)也被纳入本研究。研究终点为患病率、发病率、YLD(以百万计)和每10万人中年龄标准化YLD。


研究结果


皮肤疾病和皮下疾病


1990年,皮肤和皮下疾病影响了中国698万人的生活质量;2019年则为817万人。2019年,中国负担最重的4种皮肤病是皮炎、疥疮、病毒性皮肤病和痤疮(图1)。


1.png

图1:2019年中国皮肤病(前10名)的年龄标准化伤残损失寿命比例(每10万人)


在中国,皮炎的年龄标准化患病率和发病率普遍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图2、3),其中特应性皮炎的发病率最高。疥疮的年龄标准化患病率和发病率在5-24岁人群中上升,25岁以后呈下降趋势,75岁后再次上升,在20-24岁和>95岁时出现两个高峰(图2、3)。病毒性皮肤病的年龄标准化患病率在5-14岁之间,年龄标准化患病率峰值<5岁,15岁后出现急剧或稳定下降。痤疮的年龄标准化患病率和发病率在5-19岁之间呈上升趋势,15-19岁达到高峰,20岁后逐渐以较快的速度下降(图2、3)。


1.png

图2:2019年中国各年龄阶段疥疮、皮炎、痤疮、病毒性皮肤病的年龄标准化患病率


2.png

图3:2019年中国各年龄阶段疥疮、皮炎、痤疮、病毒性皮肤病的年龄标准化发病率


以下几种皮肤病的YLD增长趋势较为明显:褥疮增长了100%;瘙痒症增加58.33%;接触性皮炎增加56.76%;细菌性疾病增加了50%;真菌性皮肤病增加44.44%(表1)。


表1:1990-2019年中国皮肤疾病及皮下疾病、法定传染病和皮肤肿瘤的年龄标准化患病率、2019年发病率、YLD人数和年龄标准化YLD率

1.png


法定传染病


在中国,2019年,麻风病的年龄标准化发病率为0.04(95%不确定性区间[UI]:0.03-0.05)。麻风病年龄标准化YLD由1990年的0.09(95%UI:0.06-0.13)降至2019年的0.04(95%UI:0.03-0.06),降幅达55.56%。


2019年艾滋病病毒和性传播感染的年龄标准化发病率为10464.71(95%UI:8845.26-12388)。1990年至2019年期间,艾滋病毒的年龄标准化YLD增加了374.25%,性传播感染(不包括艾滋病毒)的年龄标准化YLD同期下降(-5.24%)。


梅毒(0.35,95%UI:0.24-0.48)、衣原体感染(1.60,95%UI:0.99-2.44)和淋球菌感染(0.60,95%UI:0.35-0.91)的年龄标准化YLD在1990年至2019年间显著下降(表1)。


恶性肿瘤


2019年恶性黑色素瘤的年龄标准化发病率为0.92(95%UI:0.58-1.16),1990-2019年年龄标准化YLD显著增加(272.72%)。2019年非黑色素瘤皮肤癌(NMSC)(包括鳞状细胞癌和基底细胞癌)的年龄标准化发病率为14.32%(95%UI:12.36-16.31)。1990-2019年NMSC的年龄标准化YLD从0.01(95%UI:0.009-0.02)增加到0.13(95%UI:0.08-0.19),增加了1200%。


2019年,基底细胞癌的年龄标准化发病率(12.20,95%UI:10.33-14.02)高于鳞状细胞癌(2.12,95%UI:1.79~2.48),但鳞状细胞癌的年龄标准化YLD(0.12,95%UI:0.08-0.18)在NMSC中的比例远高于基底细胞癌(0.007,95%UI:0.003~0.01;表1)。


研究讨论


在所有皮肤病和皮下疾病中,皮炎是中国最大的皮肤病负担,特别是特异性皮炎和疥疮,其次是病毒性皮肤病和寻常痤疮。全球麻风病新发病例数从2000年的75万例下降到2019年的约20万例,控制情况有显著改善。2016-2020年,中国报告的麻风发病率和患病率逐年稳步下降,麻风总体上保持较低的流行率。


性传播感染在全球仍然是一个巨大的公共卫生挑战。1990-2019年间全球性传播感染(不包括艾滋病毒)的年龄标准化YLD有所下降,但YLD却有所上升。2019年中国性传播感染(不包括艾滋病毒)的年龄标准化发病率高于全球发病率,这可能与中国扩大无症状和高危人群常规性传播感染检测有关。中国梅毒、淋球菌感染和衣原体感染的年龄标准化YLD率在1990年至2019年间呈下降趋势,与全球变化一致。皮肤恶性肿瘤方面,全球NMSC的年龄标准化DALY每10万人从1990年的14.44显著增加到2019年的14.67。


总结


皮肤和皮下疾病的疾病负担重。在中国,特应性皮炎和疥疮是影响生命和健康的重要疾病。考虑到人口老龄化对皮肤病负担的深远影响,应重点关注NMSC。在国家、社区和个人层面制定新的预防和治疗方案,是提高生活质量、有效保护皮肤健康的公共卫生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