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BOC/BOA | 王峰教授:聚焦肠癌肝转移治疗策略优化,探索微卫星不稳定肠癌免疫新方案

来源: 2024.07.12
我要投稿

2024年7月5日-7日,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联合北京市希思科临床肿瘤学研究基金会共同主办的“2024年中国临床肿瘤学年度进展研讨会(BOC)暨Best of ASCO® 2024 China”在广州举行。在消化道肿瘤专场,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王峰教授分享了4项2024年ASCO年会公布的结直肠癌领域重磅研究进展,医脉通特邀王峰教授对此进行解读。


微信截图_20240712101705.png



创新策略挑战结直肠癌肝转移治疗难题


王峰教授:在结直肠癌肝转移领域,有两项研究值得关注:TRANSMET研究是在无法切除的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中进行的肝移植联合化疗对比单纯化疗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研究结果显示,与仅接受化疗的患者相比,接受肝移植联合化疗的患者在总生存期(OS)、两年无复发生存期以及长期OS率方面均表现出显著优势。值得注意的是,肝移植组中超过40%的患者达到了无疾病状态(NED),而单纯化疗组这一比例不到5%。这一结果进一步支持了在广泛肝转移情况下,肝移植可能是一个有效的治疗选择。然而,我们也必须面对临床中的诸多挑战,如肝源稀缺和严格的病人筛选标准。


第二项关于结直肠癌肝转移的研究是COLLISION研究,它针对的是初诊即可手术切除的肝转移患者。该研究对比了热消融治疗与手术治疗对小病灶可切除结直肠肝转移患者的疗效。结果显示,在OS方面,消融治疗组与手术治疗组相当,但消融治疗组的住院时间和费用明显下降,且其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发生率更低。这一结果表明,在初始可切除的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中,消融治疗可作为手术的一种有效替代方案。


双免联合扩大MSI-H/dMMR结直肠癌获益优势


王峰教授:免疫治疗已成为微卫星高度不稳定(MSI-H)或错配修复缺陷(dMMR)结直肠癌的重要治疗方案,从晚期疾病的后线治疗到一线治疗,甚至在早期结直肠癌的新辅助治疗,均展现出优异的疗效。在今年的ASCO会议上,这一领域有两项研究值得关注。一项是由徐瑞华院长牵头,旨在探讨抗PD-1抗体单独或联合抗CTLA-4抗体新辅助治疗MSI-H/dMMR结直肠癌患者的疗效差异。结果显示,两者联合病理完全缓解(PCR)率显著提高,从47%提升至80%,几乎翻倍。这一发现不仅证明了抗CTLA-4抗体联合抗PD-1抗体可协同增效,还展示了其在新辅助治疗中的巨大潜力。此外,有80%的可切除患者治疗后达到了病理完全缓解,这引发了我们对MSI-H/dMMR结直肠癌是否仅需内科治疗即可获得良好疗效的深思。


另一项研究为评估纳武利尤单抗联合伊匹木单抗对比研究者选择的化疗用于MSI-H/dMMR转移性结直肠癌一线治疗的 CheckMate-8HW研究。结果显示,双免治疗组显示出显著优于化疗组的无进展生存期(PFS)。我们也期待CheckMate 8HW研究双免对比免疫单药研究结果的公布,以进一步验证双免联合治疗的优势。值得注意的是,虽晚MSI-H为少见亚型,在晚期结直肠癌中仅占约5%,但通过免疫治疗,超过50%的患者可能获得长期生存,这无疑是革命性的进展。在新辅助治疗领域,MSI-H肠癌占比高达20%,且研究显示在抗CTLA-4抗体联合抗PD-1抗体的治疗下,仅六周即可使80%的患者肿瘤完全消退,这一结果令人振奋,期待未来的III期临床研究能为我们带来更多确凿的证据。


改变临床实践尚需更多证据支持


王峰教授:尽管多项研究均展现出重要的临床价值,但尚未能改变当前的临床实践。具体而言,尽管TRANSMET研究观察到相较于单纯化疗,肝移植联合化疗在提升患者生存率方面展现出显著优势,但由于样本量较小,且肝移植作为治疗手段,对适应症的把控极为严格,因此仍需更大规模的临床研究来进一步验证其疗效。而COLLISION研究无疑具有改写治疗指南的潜力其实在多学科临床实践中,在手术基础上联合消融治疗的方式已被广泛应用。此外,针对MSI-H/dMMR结直肠癌的两项研究, CheckMate -8HW尚未获得PD-1抑制剂单药与PD-1抑制剂联合CTLA-4抑制剂的直接对比结果,因此目前还不能将联合治疗方案作为常规治疗手段来替代PD-1抑制剂单药治疗。在新辅助治疗领域,我们同样亟需III期临床试验的证据来支持治疗决策,相关研究也正在积极筹备中,旨在探索免疫治疗在晚期乃至中期、早期结直肠癌患者中的应用潜力,以期通过免疫疗法替代或部分替代传统手术治疗。虽然目前尚无法断言免疫治疗能完全取代手术达到根治效果,但PCR率的显著提升无疑为我们带来了极大的鼓舞与希望。对于MSI-H患者群体而言,免疫治疗无疑是一种极具前景的治疗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