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宏铭教授:着力构建肿瘤营养支持体系,点及面推动最佳支持治疗中心建设

来源: 2024.07.12
我要投稿

肿瘤患者的营养支持已成为肿瘤多学科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有效地提供营养支持对改善肿瘤患者的预后及生活质量具有积极作用。在第七届CSCO肿瘤支持与康复治疗学术年会暨第二十届全国癌症康复与姑息医学大会上,医脉通特邀大会主席、浙江大学附属邵逸夫医院潘宏铭教授为我们分享我国肿瘤营养支持治疗的现状。


微信截图_20240712102550.png



医脉通:本届大会受到了领域内专家学者们的高度关注,作为大会主席,你认为本届大会有哪些不容错过的亮点?


潘宏铭教授:今年,中国抗癌协会癌症康复与治疗专业委员会(CRPC)迎来了成立三十载里程碑,为此我们全面回顾和总结了过去30年CRPC的发展历程、梳理取得的成就,同时正视发展中遇到的问题与挑战。会议期间,CRPC第八届全体委员会同时举办并举行了换届选举,完成了CRPC委员的新老交替,罗素霞教授当选为CRPC第八届主任委员,王杰军教授、王昆教授、黄岩教授、褚倩教授、刘勇教授和本人荣幸当选为副主任委员。新一届的专委会吸纳了更多年轻专家,包括八零后甚至九零后的专家,以促进支持姑息事业的传承和持续发展。


同时,多部权威指南在本次会议上发布,并邀请国内顶尖专家进行深入解读,其中包括由四大专委会联合发起的《中国抗肿瘤治疗相关恶心呕吐预防和治疗指南2023版》,其凝聚了众多专家学者的智慧和心血,以及国内一系列最新研究成果作为循证学证据,以期进一步规范肿瘤支持治疗的临床实践。


此外,在本次会议上我们发布了多项国家自主研究的临床试验成果,并与参会者分享了宝贵的经验,激发更多创新的思考。值得一提的是,本次会议还特别评选出多篇优秀论文,这些论文不仅代表了高质量的学术研究,更彰显了年轻学者在前沿领域探索的锐气与活力,为年轻研究者提供了展示和交流的平台,激励更多的年轻学者投身于科研事业,共同推动支持姑息事业的繁荣与进步。


支持与姑息治疗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从针对营养、疼痛、恶心呕吐等单一问题的点对点干预,跃升至一个更为系统、全面的视角。我们希望由点及面地推动最佳支持治疗中心的建设,呼吁研究机构与医疗机构携手,共同构建一个全方位关注肿瘤患者的服务体系,涵盖癌痛管理、营养支持、恶心呕吐缓解、骨髓移植、心理治疗、康复评估与训练等多个关键环节,从而让每一位肿瘤患者得到全方位的最佳支持治疗,让生命更有尊严、更有质量。


医脉通:肿瘤营养支持是肿瘤诊疗的重要一环,可否请您为我们介绍一下,肿瘤营养对肿瘤患者有哪些意义?您认为肿瘤营养治疗的未来前景如何?


潘宏铭教授:营养治疗在肿瘤患者康复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首先,肿瘤营养治疗能够有效减少抗肿瘤治疗带来的并发症,如术后切口裂开、感染风险增加和住院时间延长等。其次,规范合理的营养治疗能显著降低肿瘤患者的总体医疗费用,这也是最具经济价值的医疗手段之一,凸显了其在价值医疗中的核心地位。最后,在抗肿瘤治疗过程中,化疗和放疗等疗法可能导致新的营养问题,因此,将肿瘤营养治疗整合到整个抗肿瘤治疗过程中,进行全程管理,对于提高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延长生存时间至关重要。


展望未来,肿瘤营养治疗的发展方向将聚焦于对肿瘤相关医生的规范化培训,确保他们能够为患者提供专业的营养治疗。对于复杂或严重的营养不良情况,多学科团队的参与尤为关键,特别是营养科医生和营养药师的参与,因此,临床营养支持小组(NST)的建设至关重要。中国已经建立了180多家肿瘤营养治疗指导中心以及300多个肿瘤营养基层500强优秀基地,极大地提升了我国肿瘤患者营养治疗的规范性和合理性。为了进一步推动肿瘤营养治疗的发展,我们还需鼓励更多的医疗机构和肿瘤科室重视患者的营养治疗。同时,肿瘤营养治疗指南的发布也为各级医生提供了学习的资源,希望专家能够深入基层,为医务人员提供更深入的解读,确保指南的有效实施。今年我们也将继续加强肿瘤患者营养体系的建设,这需要大家长期的坚持和共同的努力,我们期待通过这一举措,进一步推动国家相关政策的落地,让更多的医务人员认识到营养治疗的重要性,并付诸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