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CACA整合乳腺癌大会丨张瑾教授:深耕学科,引领整合,使前沿技术直达乳腺癌患者
“2024 CACA整合乳腺癌大会”于2024年7月12-13日在云南昆明召开。会议秉承“肿瘤防治,赢在整合”理念,邀请全国乳腺癌领域相关的知名专家学者,围绕学术研究、外科手术、中西医结合、整合康复、整合护理、整合防筛、防治科普等各个领域的进展进行深入交流,聚焦乳腺癌诊治的新观念、新知识和新技术,共同探讨最新治疗的热点及难点。值此会议之际,医脉通特邀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张瑾教授展望整合医学在乳腺肿瘤中的发展与应用前景。
医脉通:CACA乳腺癌委员会一直致力于推动乳腺癌防治事业,并开展了众多学术交流活动。能否请您谈谈对于专委会未来的发展,您有怎样的愿景和期待?
张瑾教授:乳腺癌专业委员会是CACA成立后首批设立的专委会之一,也是目前委员人数最多的专委会之一,如今已迎来了第十届。在此首先要感谢总会的支持,新一届专委会站在前辈的肩膀上,将继续为中国的乳腺癌防治事业贡献力量。
面对国家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和新挑战,第十届专委会肩负重任。既然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我们就要站得更高、看得更远,承担更多的工作。我希望新一届专委会,无论是几万名会员,还是180位委员,都能沿着健康中国战略的方向,走在乳腺癌防治的最前沿。我们要将乳腺癌防筛、诊治、康复的全方位新技术、新流程推广到全国各地,覆盖省、市、县、乡各级,完成健康中国战略中的乳腺癌防治任务。
与此同时,我们要积极扩大我国乳腺癌学界的国际影响力。众所周知,乳腺癌是威胁女性健康的“头号杀手”,全球乳腺癌研究处于肿瘤研究的最前沿。中国拥有全球最大的乳腺癌防治专家团队和庞大的患者群体,具备丰富的医疗资源,不应逊色于任何国家。通过国际化合作,我们有能力将乳腺癌防治的中国智慧引向全球。
医脉通:作为深耕乳腺肿瘤领域的专家,能否请您谈谈乳腺癌诊疗历经了怎样的发展变化?目前我国乳腺癌的诊疗现状以及临床中有哪些未被满足的治疗需求?
张瑾教授:这个话题直击学科领域的核心需求,涉及瓶颈问题、卡脖子问题、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以及尚未治愈的乳腺癌等等。因此,乳腺癌“防筛诊治康”各环节的医生责任重大。毫无疑问,患者的生存率正在逐步提高,在健康中国2030提出的癌症整体生存率延长15%的目标中,乳腺癌做出了卓有成效的贡献。
然而,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依然存在。乳腺癌在实体肿瘤中属于临床、转化和分子本质研究的前沿恶性肿瘤。例如第一个抗体药物偶联物(ADC)就是针对乳腺癌而诞生,精准医学也在乳腺癌中取得了显著成果。然而,仍然有一小部分乳腺癌患者在不同阶段出现复发和转移。这种需求对临床医生、基础研究人员以及检诊各个领域的专家提出了新的挑战。我们需要具备更深入的知识和能力,提升对疾病分子本质的认识,并结合前沿发展,全面提升我们的整体认知。
目前,我们期待最前沿、最先进的技术能够更快速、更短周期地应用于乳腺癌的诊疗。这不仅需要新技术和新研究的落地,还需要临床医生的实践,将其转化为患者的生存改善。面对新的挑战,每个人都有责任去迎接,共同推动乳腺癌治疗的进步。
医脉通:纵观乳腺癌治疗发展,从单纯的外科治疗到现今的综合治疗模式,乳腺癌治疗已历经多次革命。能否请您谈谈,如何在发展变化中,为乳腺癌患者选择精准化、个性化的治疗策略?
张瑾教授:乳腺癌在局部治疗和全身治疗方面不断取得进展。回顾百年前,从Halsted根治术的发明开启了乳腺癌的外科治疗历程,随着全身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我们不仅能在外科治疗方面取得突破,还能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我们有信心地表示,对于部分非常早期的乳腺癌患者,外科治疗的侵袭性可以进一步降低甚至豁免。
在全身综合治疗方面,传统的化疗、内分泌治疗以及靶向治疗已经取得了显著成就。如今,我们已进入ADC和免疫治疗时代。这一进步得益于肿瘤医学专业人士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展望未来,我们希望临床医生和研究人员能够设计出更优的临床方案和更先进的临床实验,逐步实现精准医疗的目标,确保每一位乳腺癌患者都能接受到最适合他们的治疗方案。
医脉通:本次大会的理念是“肿瘤防治,赢在整合”,能否请您谈谈,“整合”这一理念如何乳腺癌诊疗中发挥作用?这一理念为我国乳腺癌临床实践带来哪些影响?
张瑾教授:“肿瘤防治,赢在整合”,毫无疑问,乳腺癌的防治关键也在于整合。这里的整合不仅是不同治疗方案和手段的结合,更是从分子水平到治疗前沿,从实验室到临床的全方位整合,更是要求我们在防筛、诊治、康复全流程中具备综合能力,同时以饱满的姿态迎接全新的诊疗技术。
在整合理念的指导下,对乳腺癌进行全生命周期的管理,是延长患者生存期乃至实现终身健康的关键所在。然而,整合理念的落实并非一句口号或一次多学科会诊(MDT)所能实现。我们需要在病种研究、技术开发、医疗流程管理等各个方面深耕细作,才能真正实现这一理念,并将其转化为乳腺癌患者的生命延续和健康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