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德慧教授浅谈ASCT和CAR-T细胞疗法在淋巴瘤治疗中的现状及进展 | 第五届天津国际淋巴瘤学术会议

来源:医脉通 2024.09.13
我要投稿

医脉通编辑整理,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2024年9月6日-9月8日,由中国医药教育协会、北京生物制品研究会共同主办,天津市抗癌协会肿瘤临床化疗专委会、天津市抗癌协会肿瘤病理专业委员会、天津市抗癌协会淋巴瘤专委会、天津市整合医学会淋巴瘤专业委员会、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中国肿瘤临床》与《Cancer Biology & Medicine》杂志共同承办的“第五届天津国际淋巴瘤学术会议”于天津隆重召开,与会期间,医脉通特邀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邹德慧教授接受采访,分享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SCT)和嵌合抗原受体T(CAR-T)细胞疗法目前在淋巴瘤治疗中的现状及进展。


医脉通:ASCT是淋巴瘤经典的治疗手段,随着越来越多新药和新方法的出现,ASCT的地位受到了挑战,首先想请您介绍一下目前ASCT在淋巴瘤治疗中的现状。


邹德慧教授


目前淋巴瘤的治疗策略主要分为四个方面,包括传统的放化疗和ASCT治疗,以及近年来迅速发展的小分子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包括单克隆抗体、抗体偶联药物[ADC]、双特异性抗体以及CAR-T治疗等)。


虽然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的出现使淋巴瘤治疗进入了新的时代,但在很多淋巴瘤亚型中,传统的治疗手段仍然是治疗的基石或是不可或缺的治疗方法。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淋巴瘤中国专家共识推荐,ASCT可在以下几种淋巴瘤亚型中作为一线巩固治疗:(1)年龄≤65岁的套细胞淋巴瘤(MCL);(2)除外低危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阳性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LCL)的各种类型侵袭性外周T细胞淋巴瘤(PTCL);(3)年轻高危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


随着淋巴瘤治疗手段的发展,更多的患者能够从一线治疗中获得治愈的机会,有必要在未来的临床实践或研究中重新评估ASCT的适用人群。总体来说,ASCT的适用人群在将来可能会逐渐减少,但是对某些患者来说,若能将既往传统的治疗方法与新的治疗手段和技术有机结合,则有可能使一部分患者获得更好的治愈效果。


医脉通:作为免疫疗法中的佼佼者,CAR-T细胞疗法给不少血液恶性肿瘤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近年来,移植联合CAR-T治疗模式备受关注,能否请您谈谈该治疗模式的相关进展?您和团队有哪些相关探索?


邹德慧教授


ASCT单独治疗不适用于挽救治疗不敏感或多线复发/难治性患者,同时对于如合并TP53突变/缺失或双打击/三打击等的患者疗效不佳;此外,虽然CAR-T治疗获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但是对于复发/难治性DLBCL,大约只有1/3的患者能获得长期生存或临床治愈,仍然无法满足需求。因此,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心在ASCT与CAR-T联合治疗复发/难治性淋巴瘤方面进行了探索,如我们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和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上海长海医院,目前也发表了很多高水平文章,证实了ASCT与CAR-T联合治疗进一步提高疗效的结果。我们中心从2017年开始尝试ASCT与CAR-T联合治疗,目前从我们已发表的文章来看,ASCT与CAR-T联合治疗在非常难治的人群中取得了超过90%的有效率,且完全缓解(CR)率接近3/4。同时,2年无进展生存(PFS)率和无事件生存(EFS)率均超过60%。与同款产品的单独CAR-T治疗相比,联合治疗明显提高了患者的短期和长期疗效。


同时,我们中心的研究还证实,与单独的CAR-T治疗相比,联合治疗加速了CAR-T细胞的扩增过程,提高了峰值水平和持续作用效能等,此外,联合治疗后14天和28天达到ctDNA阴性的深度治疗反应患者比例明显增加。早期达到ctDNA阴性的患者中有极大比例后续能够实现长期的完全缓解,达到临床治愈,即能够更早地预测长期缓解或临床治愈的人群,同时也能尽早发现需要进行早期干预的患者。


医脉通:您认为我国目前淋巴瘤治疗还存在哪些瓶颈问题有待突破?您有什么建议和看法呢?


邹德慧教授


淋巴瘤的亚型非常复杂,B细胞和T细胞各种亚型共近百种,对于不同的亚型,其治疗的目的和方法均有差异,这就要求我们在精准治疗之前,要有精准诊断。精准诊断不仅能有助于预测患者预后,更可以指导进行个体化治疗选择。目前对于精准诊断,至少应该包含临床亚型、临床分期、预后以及可以治疗的靶点等综合信息。近年来国内新药的开发和上市越来越接近国际的步伐,但是我们在诊断,尤其是病理诊断方面还存在欠缺,不同地区、不同医院之间的发展不平衡也十分明显。除了精准诊断以外,我国在疗效评估驱动个体化治疗方面的发展与国外相比还存在一定距离,例如,目前PET/CT评估在国内尚未完全普及,一些新型的方法如液体活检在国内也做的不够完善。这些均是制约我们淋巴瘤诊疗水平进一步提高的较大因素。


1726220531569823.png

邹德慧 教授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淋巴肿瘤诊疗中心病区主任

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

中国抗癌协会淋巴瘤专业委员会常委

天津市抗癌协会淋巴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CSCO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工作组副组长

中国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业委员会淋巴瘤学组副组长

中国老年医学会血液学分会常委

《中华血液学杂志》通讯编委

研究方向:淋巴系统肿瘤(包括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急/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等)的临床和转化研究、造血干细胞移植、CAR-T细胞治疗血液系统恶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