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CSH | 刘启发教授:举传承与创新之大旗,共攀中国血液学发展之高峰

来源:医脉通 2024.09.29
我要投稿

医脉通编辑整理,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传承与创新是一对相互统一、相互交融的概念。中国血液学历经数十载,已经从最初的一穷二白,发展为目前在多个领域国际领先。这种成果的取得离不开几代人的艰辛努力,传承与创新则是贯穿其中的关键词。鉴往方能知来,传承激励创新,中国血液学正以全新的面貌屹立于世界血液学之林。


新的历史时期,由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主办,湖北省医学会承办,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协办的中华医学会第十八次血液学学术会议近日在武汉成功举办,为中国血液学发展又添新的音符。我们应如何理解传承与创新的概念?中国血液学发展过程又有哪些动人故事?医脉通特别邀请南方医科大学刘启发教授为我们进行深入分享。



薪火永续,中国血液学事业传承与创新并举

刘启发教授


传承与创新对一个学科的发展十分重要,中国血液学在这方面应该是很多学科的典范。回顾历史,以血液病专家邓家栋教授为主的团队,创建了中国临床血液学;陆道培院士创新性开展了亚洲最早的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王振义院士突破性发现了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治疗药物,使APL从既往的不可治愈性疾病到如今95%以上的患者通过简单治疗即可获得长期治愈;阮长耿院士及团队研发了”苏州系列“血小板表面抗原单抗;黄晓军院士团队提出的中国单倍体移植方案在临床广泛应用;嵌合抗原受体(CAR)-T细胞治疗在国内如火如荼地开展,以上成果使得中国血液学在国际有了一席之地。这离不开我们每代人的努力,需要我们秉持传承与创新的精神。


我作为中国血液学领域的一员,对自己的评价是一个传承者。我们传承了老一辈的优良传统作风,在此基础上做了一些创新,为中国血液学事业的发展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寄语未来,中国血液学事业将勇攀高峰

刘启发教授


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年会是每两年召开一次,我期待各位同行在临床科研或者实践中一定要做好传承与创新的有机结合,为中国血液学发展添砖加瓦,在国际上发出更多声音,让世界更加认识中国血液学。 


小结

回顾历史,中国血液学发展是传承与创新相互交织的过程,前辈在艰苦的环境下创造了一大批优秀成果,保证中国血液学在世界有立足之地的同时,也为中国血液学发展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一批批血液学人在这种精神的激励下,不断创新,攻克了一个个难题,最终让中国血液学不仅在国际上站稳了脚跟,甚至已经取得领先地位。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国血液人更应高举传承与创新的大旗,在前人基础上,聚焦临床难题,不断突破创新,攀上血液学事业更高峰。


1727595256419687.jpg

刘启发 教授

南方医科大学血液病研究院院长、血液病研究所所长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血液科学科带头人、终身教授

北京陆道培血液病研究院副院长

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亚太地区血液学会委员

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副主任委员

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感染学组组长

中国老年医学会血液学分会副会长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细胞研究与治疗分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血液医师分会常委

广东省医学会血液学分会主任委员和细胞治疗学会副主任委员

广东省血液肿瘤首席专家

从1983年大学毕业后一直从事血液肿瘤的诊疗和相关基础研究工作,曾在日本东京自治医科大学作为客座研究员进行白血病分子生物学研究工作。

在白血病的分子发病机理、肿瘤免疫治疗、造血干细胞移植和免疫功能低下人群感染防治等领域做出较大成绩。

曾先后主持3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3项863计划,10项国家自然科学包括重大/重点项目和 20余项省部级课题的研究。

相关研究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1项、省部级科技成果一等奖3项和二等奖5项

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300余篇包括:NCB, STTT, Lancet Oncol/Haematol, JCO, PNAS, Blood, JHO和Leukemia等SCI期刊250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