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炅教授:学无止境,通过学术平台不断提升,寻求进一步专业能力发展丨2024 上海乳房重建会议
2024年10月15-17日,第十六届上海乳房重建会议于上海召开。该学术盛宴聚焦于乳腺癌领域的最新进展,邀请国内外专家共同分享最新研究成果及临床经验,聚智共力、共谋未来。值此会议之际,医脉通特邀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吴炅教授分享乳房重建和辅助治疗的前沿进展。
医脉通:手术及术后辅助治疗是乳腺癌治疗的重要方式之一,而术后乳房重建有利于提高女性患者的满意度和自信心。能否请您分享,近年来乳腺癌乳房重建和辅助治疗领域有哪些前沿进展?这些进展为推动我国乳房重建的发展起到哪些作用?
吴炅教授:乳房重建手术在乳腺癌治疗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对于因乳腺癌而失去一侧或双侧乳房的患者来说,乳房的缺失在对外观形体有所影响的同时还可能对其心理造成打击。因此,除了在早期乳腺癌治疗中推广保乳手术外,对于无法进行保乳手术的患者,我们也希望通过乳房重建帮助她们恢复身体形态。
乳房重建手术通常可以在乳房切除的同时进行,即所谓的“即刻乳房重建”。对于乳腺癌患者来说,手术前后通常需要接受一系列治疗,包括术前的新辅助治疗以及术后的系统性辅助治疗,甚至局部区域的放疗。这些治疗方案会影响手术时机和方式的选择,作为专业医生,我们需要为患者提供清晰的治疗路径,帮助她们了解乳房重建手术的最佳时机、适用方法以及如何与辅助治疗紧密结合。
目前的研究表明,系统性围手术期治疗(包括新辅助与辅助治疗)对乳房重建并发症的影响较小。即刻乳房重建也不会显著延迟辅助治疗的开始时间,我们通常也会采取更保守的乳房切除方式,尽可能保留更多的皮肤,甚至包括乳头和乳晕。即使患者在接受新辅助治疗后进行即刻重建,手术时机也不会对肿瘤的预后产生不利影响。长期随访数据已经证明,无论是否进行乳房重建,或采用何种切除方式,手术的安全性是有保障的。
然而术后的辅助放疗,尤其是针对重建乳房的照射,可能会对乳房的外观产生一定影响,特别是对于采用假体重建的患者。因此我们需要更加谨慎地选择适合不同患者的重建方式。对于需要接受放疗的群体,我们也在探索是否可以将放疗提前至手术前进行,以避免对重建乳房的照射损伤。
在患者康复方面,我们将在提高手术质量和加速康复的前提下提供更全面的指导,确保患者能够接受规范、及时、系统的治疗。通过这些综合措施,我们不仅能够保持高水平的肿瘤治愈率,还能满足患者对乳房重建的期望,帮助她们在身体和心理上实现更好的康复。
医脉通:目前,国内乳房重建在接受手术切除的乳腺癌患者中仍仅占较低比例,能否请您谈谈,本届上海乳房重建会议为推广乳房重建术做出了哪些贡献?未来如何进一步推进我国乳腺癌术后整形与乳房重建技术的发展?
吴炅教授:上海乳房重建会议已成功举办至第十六届,作为在乳房重建领域具有悠久历史的学术性会议,它在业内的影响力和持续性都非常突出。作为本届主办方以及多届的参与者,我深刻感受到通过这样的学术交流平台,不仅促进了技术的分享和理念的提升,也推动了乳房重建领域的不断进步。
本次会议特别邀请了多位国际顶尖的整形外科专家,他们在游离皮瓣乳房重建领域做出了许多开创性的贡献。在会议期间,这些专家通过手术直播和专题授课等方式分享了先进的技术和理念,给与会者带来了极大的启发。通过这些交流,大家深刻体会到“学无止境”的真谛。
作为乳腺专科医生,我们需要更多这样的机会,与国内外高水平的同行进行深入交流,并通过这些平台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寻求进一步的个人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