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尔烈教授 | 从广泛免疫抑制转向免疫稳态:甲磺酸贝舒地尔探索cGVHD治疗新篇章!
在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康复征途上,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GVHD)犹如一位隐匿的拦路虎,不仅严重阻碍了患者的康复之路,更在感染与血细胞减少的双重夹击下,让治疗策略的选择变得尤为棘手。如何在有效控制cGVHD症状的同时,降低感染风险并维持血细胞计数稳定,成为了医学界亟待攻克的堡垒。
靶向治疗时代,Rho相关卷曲螺旋蛋白激酶2(ROCK2)抑制剂甲磺酸贝舒地尔在展现cGVHD治疗潜力的同时,也表现出良好的安全性,无需频繁根据血象情况调整剂量,为伴有感染高风险与血细胞减少的患者开辟了一条更为安全的治疗路径,已于2023年在我国获批用于治疗对糖皮质激素
或其他系统治疗应答不充分的≥12岁cGVHD患者。为更好地指导临床合理、有效、安全地用药,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白血病专家委员会牵头制定了《甲磺酸贝舒地尔治疗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24年版)》1(简称《指导原则》)。
基于此,医脉通诚邀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姜尔烈教授作为采访嘉宾,剖析伴有感染高风险与血细胞减少的cGVHD患者的临床管理难点,洞悉甲磺酸贝舒地尔如何在保证治疗效益与患者安全之间实现更佳的平衡,为身处困境的患者点燃希望之光。
医脉通:目前,cGVHD的后线治疗主要以免疫抑制剂为主,增加了感染、血细胞减少等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能否请您介绍一下伴有感染高风险/血细胞减少的cGVHD患者在日常管理中面临着哪些挑战?
姜尔烈教授:首先,由于移植后患者的免疫系统未完全恢复,加之目前多数cGVHD治疗方案具有免疫抑制作用,进一步削弱了患者免疫系统对于病毒的控制能力,增加了感染风险,尤其是巨细胞病毒(CMV)感染或再激活。这可能引发组织侵入性疾病,并促使其他机会性感染频发,不仅加重了患者的医疗负担,还对合并症的发生率、死亡率和移植物存活率产生较大影响,甚至对患者构成致命威胁2。
其次,免疫抑制剂是一把“双刃剑”,虽能有效对抗排斥反应,但因其具有骨髓抑制作用,可能会引发白细胞、血小板、红细胞降低等不良反应,导致患者可能出现贫血症状(如疲劳、乏力),白细胞减少进而增加感染风险,以及血小板减少诱发的出血倾向。这些不良反应直接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及预后。
最后,cGVHD致病机制复杂、个体差异大,靶器官特点不同,一线治疗效果有限,约70%的cGVHD患者因一线治疗失败或无法耐受治疗的不良反应而需要转入后线治疗3,其中,免疫抑制剂仍为主要治疗手段。然而,长期依赖免疫抑制剂进行治疗,虽能持续控制cGVHD病情,但也可能增加原发疾病复发和感染等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因此,在使用免疫抑制剂治疗cGVHD的过程中,如何科学、合理地选择药物种类及剂量,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适时调整治疗方案,以在有效控制疾病进展的同时,最大限度地降低感染等不良反应的风险,成为了亟待解决的临床难题。
医脉通:在管理伴有感染高风险/血细胞减少的cGVHD患者时,本《指导原则》形成了规范的治疗推荐,能否请您结合临床经验与相关研究结果,对这些治疗推荐进行深入解读?
姜尔烈教授:对于伴有感染高风险/血细胞减少的cGVHD患者,本《指导原则》1的治疗推荐如下:(1)对于存在感染高风险的患者,尤其是CMV再激活的风险,优先推荐使用甲磺酸贝舒地尔治疗;(2)对于血小板、中性粒细胞或红细胞低的患者,优先推荐使用甲磺酸贝舒地尔治疗,其治疗期间贫血、中性粒细胞减少或血小板减少的发生率较低。
既往已有多项研究结果证实,甲磺酸贝舒地尔治疗后,≥3级血细胞减少和CMV感染的发生率较低,显示出其在感染高风险/血细胞减少的cGVHD患者中的应用优势。如IIa期剂量探索研究结果显示4,甲磺酸贝舒地尔治疗期间,仅两例患者(4%)出现了≥3级血细胞减少,且这些病例发生在基础恶性肿瘤复发期间。而患者在甲磺酸贝舒地尔治疗期间的血细胞计数一直保持正常,也未报告CMV感染或再激活事件。此外,ROCKstar研究3也进一步验证了其良好的安全性,结果显示,在甲磺酸贝舒地尔治疗期间,患者贫血、中性粒细胞减少或血小板减少的发生率较低,仅3%的受试者报告了≥3级贫血,2%的受试者报告了中性粒细胞减少症,2%的受试者报告了血小板减少症。值得注意的是,整个研究期间仅观察到1例CMV再激活事件,且与甲磺酸贝舒地尔无关。
医脉通:在未来的研究和临床实践中,为进一步改善患者预后,您认为伴有感染高风险/血细胞减少的cGVHD患者的管理有哪些优化方向?
姜尔烈教授:目前,注重疗效与安全之间的平衡是首要任务。临床医生应基于患者的具体病情和基因特征,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以最大限度地提高疗效、降低不良反应。与此同时,相关科研人员还需进一步探索和优化不同的用药方案,寻找既能有效控制cGVHD,又能降低感染风险和血细胞减少的最佳方案。多项研究证实,对于感染高风险患者,尤其是存在CMV再激活风险或血细胞减少的患者,甲磺酸贝舒地尔显示出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可作为优先推荐的治疗选项,帮助患者在控制cGVHD的同时,减少感染和其他不良事件的风险。
此外,临床医生需要全面掌握用药注意事项,了解患者所使用的药物及其相关不良反应,并根据患者的体重、年龄、肝肾功能等因素,精确选择合适的用药方案,从而提高治疗的整体安全性和有效性。同时,不良反应的监测也应得到重视。感染和GVHD往往同时或相继发生、相互影响,形成恶性循环,给cGVHD的诊断和治疗带来一定难度。因此,临床中需定期进行血常规、肝肾功能、感染指标等检查,以便及时识别和处理不良反应。
展望未来,随着甲磺酸贝舒地尔的广泛应用,将有更多饱受cGVHD之苦的患者重获新生,挣脱病痛的枷锁,迈向充满阳光与希望的美好生活!
姜尔烈 教授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干细胞移植中心主任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造血干细胞移植专委会主任委员
中国血液病专科联盟白血病自体移植协作组组长
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造血干细胞应用学组副组长
中国抗癌协会造血干细胞移植与细胞治疗学组副组长
CSCO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工作组副组长
中华骨髓库专家委员会委员
天津市抗癌协会常务理事
天津市血液与再生医学学会副理事长
中华血液学杂志、白血病&淋巴瘤等杂志编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