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曦教授、王筱淇博士剖析《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GVHD)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24年版)》,开启cGVHD治疗新篇章
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GVHD)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常见的并发症,发生率为30%~70%,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根据其发病机制,治疗主要为抑制免疫反应,并减少组织纤维化,进而保护靶器官的功能[1]。随着研究的深入,新型小分子靶向药物、免疫抑制剂等新疗法不断涌现,其中ROCK2抑制剂贝舒地尔可同时靶向cGVHD的炎症和纤维化过程,为激素难治性cGVHD患者提供了更多的治疗策略。
为规范cGVHD的诊断与治疗,指导临床实践,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造血干细胞应用学组对《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GVHD)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21年版)》进行了修订及更新,出版《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GVHD)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24年版)》(简称新版共识)。基于此,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新桥医院)张曦教授、王筱淇博士以“《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GVHD)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24年版)》解读”为题对新版共识进行了解读,并发布在《临床血液学杂志》[2]。
前情概要
新版共识更新亮点:在诊断方面,新版共识增加了cGVHD受累系统非典型征象的内容。在预防方面,新版共识定义了中国人群最佳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的暴露范围。在治疗方面,新版共识更新了二线用药如贝舒地尔,并根据受累靶器官推荐用药,新增康复治疗部分。在预后评估方面,新版共识提到了FACT风险评分系统的构建、机器学习的应用。此外,新版共识简要描述了生物标志物的应用场景,新增了生活质量评估。
精准评估,诊断先行——cGVHD的诊断和临床评估
诊断
目前cGVHD的诊断主要依赖于临床征象,此部分仍遵循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2014年共识报告。cGVHD常见受累器官的临床征象以及临床严重程度分级新版共识未做大的变更。
更新亮点:cGVHD在早期阶段可能表现为非典型征象,容易导致漏诊或误诊。新版共识增加了cGVHD受累系统非典型征象的内容,建议在cGVHD随访过程中注意非典型征象的变化,提前预警。
预后分级
关于cGVHD的预后危险分级,新版共识仍推荐使用欧洲血液和骨髓移植学会(EBMT)确定的12项危险因素进行预后评估。
更新亮点:新版共识提到,可以基于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40%、肺炎、肺外cGVHD和呼吸衰竭构建FACT风险评分系统,以识别高风险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综合征(BOS)患者。此外,机器学习的应用可以帮助识别与cGVHD发生进展高度相关的风险因素,更好地评估cGVHD患者的预后,未来工作集中于结合已知风险因素、生物标志物等,帮助识别高风险cGVHD患者,提早干预。
生物标志物
生物学标志物筛查是一种简便而重要的早期诊断手段,包括T细胞亚群、细胞因子、趋化因子家族、自身抗体、微小核糖核酸等,有利于促进cGVHD的精准诊断和分层治疗。
更新亮点:新版共识根据功能分类简要描述生物标志物的应用场景,主要包括诊断、预测、预后、易感性/风险、治疗反应性五种类型。
生活质量评估
多器官受累、纤维化表现以及与免疫抑制治疗相关的毒性和漫长周期,使得cGVHD患者的功能和生活质量大幅下降。影响生活质量重要的因素为总体症状负荷、眼睛严重程度分级以及口腔症状负荷。
更新亮点:新版共识新增生活质量评估部分,突出了移植后患者对于生活质量日益增高的现实诉求以及纳入患者报告结局作为评估指标的重要性。
前瞻防范,更多破局——cGVHD预防
目前暂无单独针对cGVHD的预防方案,我国预防体系以ATG为主,兼有移植后环磷酰胺(PTCy)模式。另外一个药物预防方案的趋势是ATG和PTCy相互融合,取长补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此外可以应用间充质干细胞(MSC)进行预防。
更新亮点:针对使用ATG进行T细胞体内去除的场景,新版共识定义了中国人群最佳ATG暴露范围[活性ATG的总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为100~148.5(UE·d)/mL],此区间患者植入稳定、GVHD及病毒激活率较低,便于提前干预,便于实现个性化的ATG给药;此外建议根据临床需求选择MSC输注时间预防cGVHD。
共同决策,个体施治——cGVHD治疗
cGVHD主要病理生理过程为免疫炎症反应,常见和特征性的病理改变是纤维化,其发生分为三个阶段:组织损伤引起的早期炎症,慢性炎症引起的胸腺损伤及B细胞和T细胞免疫失调,最终导致组织纤维化[3]。无论治疗线数,cGVHD的治疗目标应包括抗炎、降低B细胞和T细胞活化状态,以达到免疫调节、延缓纤维化进展的目的[4]。
一线治疗
糖皮质激素联合或不联合钙调磷酸酶抑制剂(CNI)仍是cGVHD一线治疗的标准方案。糖皮质激素减量应遵循一个原则即缓慢减量、足够疗程,尽量使用足以控制GVHD症状的剂量,新版共识建议:每2周梯度递减原剂量的20%~30%。
更新亮点:新版共识提供了无激素一线治疗方案的应用场景,例如有糖皮质激素禁忌症或不耐受激素的情况下可应用CNI、体外光分离置换等疗法,但仅不到20%的患者适用,无激素一线治疗方案的效果需要前瞻性研究确认。除此之外,新版共识结合临床研究结果提出多种联合治疗策略,在新版共识的基础上探索“糖皮质激素+X”一线治疗方案的研究值得开展,无论减量、替代或协同均需要进一步临床研究增加循证医学证据。
二线治疗
目前尚无标准的优选二线治疗方案,原则上各二线治疗药物可以互换,可依据个体化状况和靶器官特点尝试选择药物和措施。
更新亮点:新版共识将二线药物的推荐增加到12种,并提出根据受累靶器官用药的个体化方案。值得关注的药物是贝舒地尔,其减低免疫炎症和阻抑纤维化进程成为亮点,为激素难治性cGVHD(特别是肺部受累)患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希望。另外,新版共识对羊膜上皮干细胞滴眼液、泊马度胺、新型二线药物如axatilimab等的应用进行了介绍。对于贝舒地尔的治疗推荐基于:
(1)机制创新:贝舒地尔可同时在疾病炎症和纤维化阶段发挥作用,符合临床cGVHD治疗的整体目标。ROCK2是驱动cGVHD炎症和纤维化的关键靶点,ROCK2抑制剂贝舒地尔在炎症阶段可促进免疫稳态的恢复。针对纤维化,贝舒地尔可直接作用于成纤维细胞的ROCK2靶点,阻断成纤维细胞分化成肌成纤维细胞,并诱导已存在的肌成纤维细胞凋亡,同时减少胶原蛋白的沉积,直接发挥抗纤维化作用[5]。
(2)疗效安全性获益明确:多项临床研究证实,贝舒地尔在cGVHD患者中具有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为破解当前cGVHD临床治疗中纤维化问题无有效疗法的困境带来了曙光。总体而言,在一线治疗应答不充分的cGVHD患者中,建议尽早启用贝舒地尔治疗,尤其是存在严重纤维化临床表现的患者。
多项国内外多中心II期研究均显示,在既往多线治疗失败的cGVHD患者(中重度cGVHD患者比例均超过95%)中,经贝舒地尔治疗后,国外研究的最佳总缓解率(ORR)为77%,国内研究的ORR为73.3%,且耐受性良好,感染和血液学毒性风险低[6,7]。在cGVHD诊断后更早启用贝舒地尔治疗的患者中,ORR可高达83%,提示更早接受贝舒地尔治疗的可能获益[6]。
BOS是肺部cGVHD的主要表现形式,可导致正常肺组织结构改变,功能丧失。贝舒地尔治疗BOS的汇总分析显示,最佳ORR达37%,68%的患者lee症状量表(LSS)肺部评分得到具有临床意义的改善;且基线肺部NIH评分越低,ORR越高,提示肺部cGVHD患者尽早启动贝舒地尔治疗可改善临床结局[8,9]。
康复治疗
对皮肤、关节、肺等不同cGVHD靶器官进行康复治疗,能够改善患者的活动受限情况和运动耐受性,同时预防cGVHD并治疗并发症,譬如糖皮质激素导致的骨密度降低、股骨头坏死和肌肉萎缩等。
更新亮点:本次新版共识新增了康复治疗部分,肯定了康复治疗在减轻患者症状、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方面的作用。
总结
张曦教授、王筱淇博士总结了2024年cGVHD新版共识更新的亮点,表示新版共识在诊断、预防、治疗策略等方面提供了更为详细和个性化的建议,并在二线治疗药物的应用上,多维度拓展了候选药物的应用场景和选择建议,这对于提高临床医生对cGVHD的管理水平具有积极意义。同时,张曦教授、王筱淇博士指出,新版共识如何应用到临床实践仍需进一步探索。期待该共识在未来能得到有效实施与持续优化,加速患者的社会功能恢复与生活质量提升,共同推动我国cGVHD管理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
张曦 教授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后)导师;长江学者特聘教授/重庆市首席医学专家
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血液病医学中心/全军血液病中心 主任
重庆市临床重点学科/血液病与微环境重点实验室 主任
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常务委员、造血干细胞应用学组副组长
中国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血液科医师分会常务委员
中国血液病专科联盟副理事长
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实验血液学专委会常务委员
Blood & Genomics 杂志主编
王筱淇 博士
医学博士
陆军军医大学新桥医院血液病医学中心主治医师、讲师
重庆市医师协会血液科医师分会委员
从事造血干细胞移植并发症的相关机制研究,在J Clin Invest.(2020、2023)Haematologica、Leukemia、 Acta Biomater. 、Cancer Letters、 Chin Med J (Engl). 等杂志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影响因子>10分 5篇,参编专著1部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部级及校级课题3项,作为课题骨干参与国家级省部级重点项目4项,参编行业指南3项,主持临床新技术新业务1项,陆军军医大学“红医苗圃”,国防科技三等功,执笔指南1部,参编3部
重庆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主要完成人
免责声明:该信息仅作医学和科研参考,赛诺菲不建议以任何与您所在国家所批准的处方信息不符的方式使用本产品。本材料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使用。
MAT-CN-2417473/V1.0/SEP.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