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参数心脏MRI用于急性心肌炎进展
作者:王姝文,周璐,葛英辉,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放射科
心肌炎临床表现多样,其病因包括感染、自身免疫疾病和毒素/药物毒性,尤以感染为主,可随病情进展而发展为急性心力衰竭
、心源性休克
和慢性扩张型心肌病
,早期明确诊断对治疗及预后具有重要价值。心内膜活检是诊断心肌炎的金标准,但有创,且取材具有一定难度,使其临床应用受限。
多参数心脏MRI(cardiac MRI,CMRI)可评估心肌炎病理改变。延用至今的2013年心肌炎诊断专家共识指出,CMRI可反映心肌水肿和局灶性瘢痕,是评估心肌炎的最佳非侵入性成像方式:2018年修改的路易斯湖标准(lake Louise criteria,LLC)亦强调多参数CMRI对于诊断心肌炎的重要性,并建议检查中应至少包含1个基于T2的水肿相关序列和至少1个基于T1的心肌损伤相关序列。本文就多参数CMRI研究急性心肌炎(acute myocarditis,AM)进展进行综述。
1. T1相关成像
基于T1的主要技术包括纵向弛豫时间定量成像(T1 mapping)、钆对比剂延迟强化成像(late gadolinium enhancement,LGE)和测量细胞外容积(extracellular volume,ECV)。
1.1 T1mapping
心肌水肿、细胞外间隙扩张和纤维化时,心肌固有T1值升高,故T1mapping可用于评估心肌炎症及损伤。目前常规T1WI多用于观察心肌解剖结构,较少用于评估相关疾病。利用T1mapping可量化心肌固有T1值,是无创评估心肌组织特性的新技术;目前以改进Look-Locker反转恢复序列应用最为广泛,其基本原理是基于组织纵向弛豫时间与信号强度的关系,通过定量心肌组织和血液T1值而客观评价心肌疾病。
以非参数MR评估心肌弥漫性病变需要参考正常心肌,使其应用受限。T1mapping无需参考正常心肌组织,相比传统序列具有更高的敏感度,且能用于观察LGE无法显示的心肌弥漫性纤维化。一项基于53篇心肌炎相关文献的荟萃分析结果显示,全部心脏MR(cardiac MR,CMR)序列中,T1 mapping 诊断AM 的敏感度最高,为82%,且特异度达87%。DABIR等分析55例重症AM 患者,发现native T1mapping具有较佳诊断效能,其敏感度为85%、特异度为90%。PALMISANO等认为早期增强T1mapping对AM 具有极佳诊断价值,以早期T1缩短百分比≥70%诊断的敏感度为93%、特异度为100%,准确率为95%。
1.2 LGE
钆对比剂可缩短T1弛豫时间。心肌损伤可致细胞外间隙扩大、对比剂滞留增加,LGE表现为高信号。MAHRHOLDT等通过组织病理学研究发现,LGE状态与心肌活动性炎症程度相对应。既往LGE阳性被视为不可逆性心肌损伤表现,但近年发现心肌炎患者LGE阳性范围随时间推移而显著下降。
AQUARO等对187例AM患者进行6个月随访,发现其中11%患者的LGE完全消失;该现象可理解为LGE系由间质间隙扩大如纤维化、水肿和炎症细胞浸润所致,故AM患者LGE阳性代表其存在可逆或不可逆心肌损伤,而在心肌炎慢性阶段LGE则代表残留的局灶性纤维化。
LGE位置及其模式与AM 患者预后有关。一项荟萃分析结果显示,对于AM 患者,基线CMRI显示LGE阳性为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MACE)的独立相关因素;且平均2年的随访资料显示,LGE阳性患者发生MACE风险较LGE阴性患者增加近3倍,LGE分布较广泛和位于前间隔位置者发生MACE风险升高。一项多中心研究对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保留的心肌炎患者进行平均为期4.3年的随访,发现LGE位于室间隔者出现终点事件较其他患者更为频繁。
上述结果提示,利用增强CMRI可检出心肌炎致心肌损害的具体位置,有助于提高诊断敏感度并指导活检。另一方面,钆对比剂不适用于肾功能不全患者;且LGE还需观察正常心肌信号强度以评估心肌纤维化,使其在评估心肌弥漫性纤维化方面应用受限。
1.3 ECV
ECV可反映细胞外间质占整个心肌容积的百分比,进而量化评估AM 弥漫性纤维化。基于注射对比剂前、后T1值可计算ECV:ECV=(1-血细胞比容)×(1/增强后心肌T1-1/初始心肌T1)/(1/增强后血池T1-1/初始血池T1)。ECV与心肌细胞外间质状态改变有关,其升高反映细胞外水肿、胶原成分增加和纤维化。BRENDEL等将48例心肌炎患者分为急性组和亚急性组,发现以ECV 诊断亚急性心肌炎的效能最佳,其敏感度为96%、准确率为91%。GRNI等认为ECV与心肌炎预后独立相关,无论其有无LGE或LVEF是否降低,ECV≥35%者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的风险均较<35%者显著升高。
2. T2相关成像
2.1 T2WI
心肌发生水肿时,T2WI表现为弥漫性或局灶性高信号。临床常用的脂肪抑制T2序列有助于提高心肌水肿检出率,但图像中缺乏骨骼肌或存在骨骼肌相关病变时,其应用价值受限;且T2WI易受呼吸运动及心律不齐的影响而出现较重伪影并使信噪比下降;心腔内血流缓慢时,心内膜下血流信号增高,亦可致近心腔处心肌的对比度较差。
2.2 T2 mapping(横向弛豫时间定量成像)
T2mapping技术克服了常规T2WI的局限性,可通过定量心肌组织横向弛豫时间评估心肌水肿,并能用于诊断、分期和监测心肌损伤。一项以心内膜活检结果为金标准的研究肯定了T2mapping用于诊断心肌炎的价值,并认为其诊断效能优于LLC及心肌平均T2值。然而T2mapping仅适用于诊断AM,而对慢性心肌炎的诊断效能较低。
目前T1、T2mapping相关参数均已被纳入LLC,但相关技术仍存在缺陷,即以不同厂商、场强及型号MR设备进行扫描时,其正常值范围有所不同;此外,AM 患者与健康人mapping值有部分重叠,亦使该技术临床应用受限。
3. 心肌应变分析
心肌应变(myocardial strain,MS)是基于心脏电影序列的后处理技术,无需增加额外序列扫描及注射对比剂,其代表技术为CMR 特征追踪(CMRfeature tracking,CMR-FT)。通过分析CMR-FT可详细评估心肌组织及其功能,包括超声心动图无法覆盖的心肌区域,其可重复性亦已通过一项大型临床队列研究得到验证;常用于评价左心室的指标包括纵向应变(longitudinal strain, LS)、周向应变(circumferential strain,CS)、径向应变(radial strain,RS)、旋转角度(rotational angle,RA)及应变率(strain rate,SR)。
PORCARI等指出,与超声心动图相比,通过分析CMR-FT可更为全面地评估双心室应变。根据LLC诊断AM 具有时间依赖性,可能漏诊部分LVEF保留患者。利用CMR-FT可在亚临床期及早发现心功能受损。有学者根据LLC将83例临床疑诊心肌炎而LVEF正常患者分为LLC阳性组与阴性组,结果显示,组间CMR-FT分析结果无明显差异,且多数患者CMRI虽表现为LGE 阴性,但CMR-FT分析结果已出现异常。
CHEN 等根据LGE将108例LLC阴性AM 患者分为LGE阳性组和阴性组;结果显示,与健康对照组相比,AM 患者心功能和心肌形变能力均已受损;而左心室整体RS、CS和LS对2组AM 均具有诊断价值。尹晨旺等报道,AM 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尚未出现异常时,其左心房储存和管道功能已受损。此外,MS相关参数、特别是LS还对评估AM 预后及危险分层具有一定价值。
FISCHER 等对455例AM 患者进行中位时间为3.9年的随访,发现LS与MACE显著相关;一项纳入LVEF≥50% AM患者的多中心研究亦得出类似结论。但CHEN等认为,MS参数中,仅左心房晚期负向SR峰值对AM 患者发生MACE具有预测价值。上述研究结果有所不同,可能与样本量差异有关,有待后续开展大样本研究进一步观察MS对评估AM 患者预后的价值。
4. 小结与展望
多参数CMRI对评估AM 具有重要作用,仍无法明确AM 具体病因,且目前定量技术对其预测预后的价值尚无定论。近年来,mapping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提高了CMRI的诊断效能,未来并有望为评估AM 患者远期不良心脏事件及并发症提供更多可靠信息。另一方面,心肌弛豫时间受较多因素影响,导致不同研究所获结果存在差异。未来应针对AM 开展大型前瞻性研究,以规范标准mapping值范围。
来源:王姝文,周璐,葛英辉.多参数心脏MRI用于急性心肌炎进展[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24,40(05):787-7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