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鸥教授:人才培养筑基,科研创新领航,走进吉大一院惰淋专科发展的时间记忆 | 中国惰淋之声

来源:医脉通 2025.03.03
我要投稿

惰性B细胞淋巴瘤,作为一种生长速度相对缓慢的淋巴系统肿瘤,尽管整体预后较好,但是仍存在病程长、复发等问题,且复发后患者预后变差;同时,其存在组织学转化风险,加大了临床治疗的挑战。为系统探索惰性淋巴瘤未尽之需,全面推动学术发展,持续改善患者临床获益,《中国惰淋之声》系列报道开启,传递中国惰性淋巴瘤进展强劲之声。本期《中国惰淋之声》将由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吉大一院)白鸥教授分享吉大一院惰淋领域科研成果与学科建设。

以吉大一院为中心推动区域内惰淋同质化管理


医脉通:贵中心于2021年成立“淋巴肿物与淋巴瘤专病门诊”,三年来开展了极具亮点的多项特色研究及诊疗工作,并最新增设了东北地区首个惰淋专病门诊及惰淋中心,能否请您结合患者未尽之需谈谈惰淋中心和专病门诊设立的初衷是什么?您中心在惰淋专科建设方面有哪些特色与亮点?


白鸥教授:我们最早开展淋巴瘤专科化建设工作是在2008年,首先成立了淋巴肿瘤疗区,后于2018年成立了淋巴瘤专病联盟,2021年开设了淋巴肿物与淋巴瘤专病门诊,今年又增设了惰淋专病门诊,在淋巴瘤专病门诊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


惰淋是一种临床进展相对缓慢的疾病,患者生存期较长,需要长期治疗和随访,还有部分无治疗指征患者需要观察和等待。由于患者不一定需要长期住院,专病门诊的设立显得尤为重要,以便于实现精细化和全流程的管理。在门诊管理的基础上,我们还建立了患者登记系统和微信群,方便患者及时获取最新治疗进展及诊疗日程安排。同时,依托吉大一院的数据库,我们建立了淋巴瘤患者的生存和管理档案,并制定了完善的诊治流程,每年1月会根据国内外最新会议成果和指南进行更新。我们也希望将登记注册系统进一步推向全省,以更全面地掌握吉林省的淋巴瘤发病情况、诊治水平及患者生存。


在吉大一院,淋巴瘤患者治疗效果及长期生存较全国平均水平高出10%-15%,有患者和医生曾评价,在吉大一院接受治疗是淋巴瘤的一个独立预后因素。我们致力于不断提升医疗服务质量,逐步形成吉大一院的特色管理模式,作为中间桥梁,及时接收国际和国内的最新进展,并将治疗理念下沉至基层医院,通过上下联动,实现省内淋巴瘤尤其是惰淋的同质化管理,确保患者无论身处何地,都能享受到吉大一院标准的医疗服务与呵护;并以此为契机,进一步扩大影响,辐射更广区域,最终实现提升东三省诊疗水平乃至在全国范围内产生积极影响的目标。


免疫治疗革新续写惰淋患者生命奇迹


医脉通:得益于近年来新药研究取得的显著成果,极大地丰富了惰淋患者的治疗选择。基于国际GALLIUM研究,新型CD20单抗奥妥珠单抗已在我国获批上市三年余,作为该研究的重要参与单位,您中心也入组了多例患者,能否请您分享一下您中心在长期随访中观察到的患者生存获益情况?


白鸥教授:20年前,人鼠嵌合型CD20单抗利妥昔单抗的问世是淋巴瘤免疫治疗的里程碑式起点。随着医学的不断进步,新型CD20单抗奥妥珠单抗作为人源化单抗,降低了免疫原性,增强了抗体介导的反应1,使惰性淋巴瘤的治疗有了明显的提升。根据GALLIUM研究长达8年的随访数据,奥妥珠单抗+化疗较利妥昔单抗+化疗表现出对初治滤泡性淋巴瘤(FL)患者无进展生存期(PFS)的改善2。我中心也有多例患者入组了GALLIUM研究,值得一提的是,其中一例患者至今已获得长达10年的无复发生存,并回归了正常的家庭和社会生活,该患者还曾与我们一同前往上海参加了全国病友分享会。患者的良好反馈和认可,无疑是对我们临床医生的莫大鼓励,也是支撑我们不断攀登医学高峰的重要动力。作为医生,要帮助患者解决困难、战胜疾病,当患者需要时,我们的存在便有了更深远的价值和意义。


科研与人才双轮驱动惰淋专科建设与发展


医脉通:您中心既往也在美国血液学会年会等国际会议中多次展示了研究成果,在国际舞台上奏响了中国之声。请您简单介绍一下贵中心惰淋领域的科研成果?您认为这些研究结果将会为惰淋临床实践带来哪些有益的启示?


白鸥教授:惰淋的治疗从单纯化疗到免疫化疗,再到无化疗甚至全靶向治疗逐步发展,疗效也随之提升,治疗模式的演变也推动了我们在临床研究设计上的变革,我中心目前注册临床研究已超过10项,相关工作在良好管理下稳步推进,并逐渐扩大至与全国同行共同完成。其中约一半聚焦惰淋,包括CD20单抗联合BTKi治疗惰性B细胞淋巴瘤、新型CD20单抗联合PI3Ki治疗边缘区淋巴瘤的探索,此外还有惰淋发病情况的调查性研究以及针对惰淋合并乙肝病毒患者的研究。新型CD20单抗上市后,我中心也开展了其在高肿瘤负荷人群以及其用于维持治疗的探索,研究成果也已在ASH年会上展示。


过去十年,我们的工作主要集中在研究淋巴瘤的诊疗、患者管理模式以及临床结局上,随着研究的深入,我们进一步将其与基础研究相结合,并将科研成果投稿至高影响力期刊和国际学术会议。这不仅促进了我们自身专业的发展,还使得我们的经验和研究成果逐步获得全国及国际认可,从而为相关治疗理念和方法应用于更广泛的人群奠定了基础。截至目前我们已在SCI期刊上发表了约40篇论文,2021-2023年年均保持在5-10篇,今年已发表7篇。未来,我们将继续努力,力争每年发表10篇以上的高质量文章,启动2-4项重要临床研究或科研课题。同时,我们的团队建设也较为成熟,为未来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医脉通:在科研创新的道路上,您及团队一直走在前沿,请问您中心目前在惰淋领域还有哪些科研计划正在积极推进?


白鸥教授:作为吉林省慢淋工作组的组长单位,我们正与全国慢淋中心合作,统计全国范围内慢淋患者中乙肝病毒感染的发生情况,探索乙肝病毒感染与慢淋发生发展的关系以及相对应的机制。此外,我们还参与了几项与惰淋相关的国际注册临床研究,包括CD20×CD3双抗Mosunetuzumab治疗FL的全球研究,将以我们为中心扩大周围中心的加入,尽快完成患者入组以尽早获得研究数据,并推动研究成果获得国家乃至国际层面的认可。除此之外,我们也同步开展了对应课题的相关基础研究,两相结合以进一步提升诊疗水平。我们将继续秉持严谨的科研态度,力求在各个方向取得突破,为患者带来更多福祉。


医脉通:学科的发展离不开人才建设,您认为如何能更好地推动人才的成长与发展?您科室目前已在惰淋专科人才培养方面开展了哪些工作?


白鸥教授:自2008年至今已16年,初期的确面临诸多困难,但时至今日,我们的人才梯队已基本建成,成员医生具备着丰富的履历和较高的专业起点。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我们注重临床实践,要求医生在工作中始终保持细致、全面的患者管理意识,而不仅是简单下达医嘱;同时给予每位医生在全国性比赛中展示自我、锻炼并提高综合素质的机会;我们还鼓励医生积极参与科研工作、承担科研课题,并撰写和发表学术论文,以不断推动个人专业水平和学术能力的提升。


淋巴瘤专科参与的临床研究占据了血液科的两倍之多,专科内部分工明确并进行定期总结。为了确保科研工作的顺利进行,我们也定期召开沟通会议,跟进学生的研究进展,帮助他们解决遇到的困难,明确下一步的工作方向。通过专业化的培养,我们已形成了良好的人才队伍和梯队结构,因此,我对我们专科的发展充满信心,渡过了最艰难的时期,专科现已进入明显的上升阶段。


多学科联动为淋巴瘤学科发展再添新动能


医脉通:作为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淋巴瘤专病联盟负责人,您带领的团队与多个中心长期保持着密切的学术交流,这对学科发展和临床实践带来了哪些重要影响?您认为多中心的交流合作如何为专科发展赋能?


白鸥教授:在临床研究方面,单中心的研究可能存在一定偏倚,而多中心研究由于有不同医院和不同地域的加入,不仅更加科学化,还提高了其统计学意义。同时,多中心研究的开展也是互相鼓励、互相学习、互相支撑、共同提升的过程,是正能量的赋予。


在学术交流方面,我们的MDT模式分三种层次:首先是院内MDT,每月一次,涵盖所有相关科室的参与;然后是省内MDT,我们成立淋巴瘤专病联盟联动了吉林省近20家中心,除了联盟的日常合作,在此之前我们还创立了特色学术活动“吉林有约”,每季度举办一次,联盟成员通过群组分享信息,召集有意分享病例或展示科研成果的中心参与,如有疑难病例也可共同讨论;最后还有全国MDT大家谈,通过与区域内以及全国中心的沟通,进一步提升诊疗水平。


1.jpeg

白鸥 教授

教授、博士生导师

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血液科副主任

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淋巴瘤专病联盟负责人

国家卫生健康委能力建设和继续教育中心淋巴瘤专科建设项目临床组专家

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淋巴细胞疾病学组委员

中国老年医学学会血液学分会第二届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青年学组组长

中国女医师协会淋巴瘤学组副组长

CSCO 中国抗淋巴瘤联盟(UCLI)常委

中国抗癌协会淋巴瘤专业委员会常委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临床化疗专业委员会常委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肿瘤内科学分会副秘书长

吉林省健康管理委员会淋巴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吉林省慢淋工作组组长

吉林省卫生系统拔尖人才 

发表论文110篇,第一及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42篇

获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重点课题子课题、省级课题30项


参考文献
1.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淋巴瘤专家委员会. 奥妥珠单抗临床用药指导原则中国专家共识(2021年版)[J] . 白血病·淋巴瘤, 2021, 30(10) : 581-587.
2.William Townsend, Wolfgang Hiddemann, Christian Buske, et al. Obinutuzumab Plus Chemotherapy Demonstrates Long-Term Benefit Over Rituximab Plus Chemo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Previously Untreated Follicular Lymphoma: Final Analysis Of The GALLIUM Study[Z]. 2022 EHA. Abstract S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