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状RNA在胶质瘤DNA损伤修复中的研究现况

来源: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5.09.23
我要投稿

作者:李佩恒,彭彪,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神经外科

 

胶质瘤是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原发性恶性肿瘤,其中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 multiforme,GBM)恶性度最高,5年生存率约5%。DNA损伤修复在胶质瘤发生、发展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并且影响胶质瘤放化疗的效果。

 

研究发现,DNA损伤修复缺陷不仅增加替莫唑胺(temozolomide,TMZ)的治疗敏感性,还与胶质瘤放疗抵抗相关。环状RNA(circular RNA,circRNA)具有更高的丰度、更加保守的序列和更加稳定的化学性质,可通过调节DNA损伤修复过程影响胶质瘤的发生、发展及治疗效果。本文总结circRNAs调控DNA损伤修复的病理生理机制,探讨circRNAs在胶质瘤DNA损伤修复过程中的治疗前景。

 

1. DNA 损伤修复在胶质瘤中的作用

 

1.1 DNA损伤修复影响胶质瘤的发生、发展

 

DNA损伤修复途径包括DNA双链断裂(DNA double-strand breaks,DSBs)、碱基切除修复(base excision repair,BER)、DNA错配修复(mismatch repair,MMR)及核苷酸切除修复(nucleotide excision repair,NER),其中DSBs是最常见的高毒性DNA损伤途径。机体在受到外部或内源性损伤刺激时,DNA损伤会导致基因组稳定性的失调。此时,DNA损伤修复阻止异常的DNA 复制。当DNA 损伤修复出现缺陷时,受损的DNA继续复制会导致多重异常的细胞生理学改变,从而促进胶质瘤的发生、发展。

 

1.2 DNA损伤修复影响胶质瘤的治疗

 

当肿瘤形成后,DNA损伤修复也在胶质瘤的治疗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化疗和放疗的治疗思路之一是破坏肿瘤细胞的DNA,继而使其发生凋亡。但是胶质瘤细胞具有极强的DNA损伤修复能力,当受损的DNA得到修复后,肿瘤细胞存活,这就造成了化疗与放疗时的治疗抵抗。

 

1.2.1 DNA损伤修复参与胶质瘤的化疗

 

TMZ是胶质瘤化疗的主要药物,可在鸟嘌呤O′6位将DNA烷基化,O′6-甲基鸟嘌呤可阻断DNA复制使细胞凋亡,从而限制胶质瘤发展。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O6-methylguanine methyltransferase,MGMT)是一种DNA修复酶,可剔除鸟嘌呤O′6位的甲基,从而增强TMZ的耐药性。

 

反之,其表达降低,则提高胶质瘤对TMZ的敏感性,改善化疗疗效。DNA损伤中的MMR途径也可作用于O′6 -甲基鸟嘌呤,使DS⁃Bs修复障碍,导致细胞周期停滞。此外,TMZ的耐药性与BER也密切相关。大部分N3甲基化腺嘌呤和N7甲基化鸟嘌呤的DNA损伤可被BER途径识别并修复,且BER成员MPG、PARP-1及MGMT的表达降低会增强胶质瘤对TMZ 的敏感性。抑癌蛋白p53的表达升高也提高胶质瘤对TMZ的敏感性。

 

1.2.2 DNA损伤修复参与胶质瘤的放疗

 

放疗可以破坏胶质瘤细胞的DNA,而DNA损伤修复能力影响胶质瘤对放疗的敏感性。肿瘤细胞受到辐射时,活性氧自由基(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将增多,破坏肿瘤细胞,BER途径中的APE1/Ref-1在胶质瘤形成过程中显著增加,通过清除ROS和增强DNA损伤修复能力来对抗放疗时胶质瘤细胞的损伤。

 

放疗不敏感的肿瘤细胞中,APE1/Ref-1含量增高,使ROS维持在较低水平,并激活BER途径,共同抵抗放疗带来的DNA损伤。除了BER途径外,大部分放疗后DNA损伤会通过DSBs途径修复。此外,抑癌因子p21可以增加胶质瘤细胞在乏氧条件下的辐射抗性,说明p21也可能为解决胶质瘤放疗抵抗的问题提供新的治疗靶点。

 

2. circRNAs 在胶质瘤中调节DNA 损伤修复的机制

 

2.1 circRNAs 调节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信号通路

 

EGFR 信号通路中部分因子参与DSBs修复过程,如EGFR可以通过调节PARP-1促进DSBs修复,而PARP-1的表达降低会增加胶质瘤对TMZ 的敏感性。临床上,PARP抑制剂韦利帕利和TMZ联合使用,显著增加胶质瘤对TMZ 的敏感性。使用靶向EGFR 和DSBs标志物γ-H2AX的可裂解放射免疫耦联物,可以增加对肿瘤的分子放射疗效。

 

circ-E-Cad RNA编码分泌型E-钙粘素蛋白变体,其在GBM中高表达,通过激活EGFR信号通路促进GBM干细胞的致瘤性;而抑制其表达,可增强EGFR靶向治疗GBM的敏感性。circ-EGFR 在胶质瘤组织中翻译得到rtEGFR蛋白,下调rtEGFR的表达可提高EGFR胶质瘤靶向治疗的疗效。

 

circ-EGFR过表达可以通过海绵状miR-183-5p调节TUSC2的表达,抑制胶质瘤的增殖、迁移和血管生成,并促进细胞凋亡。而以EGFR作为胶质瘤治疗靶点的研究已被证明无效,这说明胶质瘤的治疗耐药可能与EGFR通路的下游信号、EGFR配体以及络氨酸受体激酶相关。因此,关于circRNAs的研究为提高EGFR靶向治疗胶质瘤的疗效提供了一个新的方向。

 

2.2 circRNAs调节PI3K信号通路

 

PI3K途径与胶质瘤细胞的增殖、侵袭、血管生成和治疗抵抗等有关。MRN 复合物是DSBs 途径中主要的传感器,参与PI3K-Akt通路的激活,这说明PI3K-Akt通路可能与DSBs有关。此外,PI3K-Akt通路可以通过调控γ-H2AX参与胶质瘤的放疗抵抗。circ-DICER1作为miR-103a-3p/miR-382-5p的海绵吸附该miRNA,可降低其miRNA对ZIC4的负调节,从而激活PI3K/AKt通路,促进胶质瘤暴露的内皮细胞的血管生成。

 

Hsa_circ_0067934 在GBM 中过表达,可激活PI3KAkt通路促进肿瘤细胞增殖和迁移,而低表达的病人则具有更长的总生存期和无病生存期。circ_0037655 作为miR-214 的海绵,高表达时能下调miR-214的表达水平,激活PI3K-Akt通路,从而提高胶质瘤细胞系的活力及侵袭性。

 

2.3 circRNAs调节Wnt信号通路

 

过度激活Wnt通路不仅会导致热休克蛋白对DNA 损伤敏感,还增加DSBs的频率。在造血干细胞中,Wnt通路可参与辐射诱导的DNA损伤修复过程。在胶质瘤中,circ_0001730 可通过miR- 326/Wnt7B 轴激活Wnt/β-catenin通路促进GBM的进展;而下调该circRNA的表达,则可阻滞细胞周期,抑制GBM细胞生长。下调cZNF292 同样可通过Wnt/β-catenin 通路将细胞周期阻滞在S/G2/M 期。

 

此外,circ_0055412 作为miR-330-3p的海绵调节活化T细胞核因子3的表达,诱导连环蛋白β1的转录,激活Wnt/β-catenin通路促使胶质瘤细胞对顺铂产生耐药。

 

2.4 circRNAs调节NF-κB信号通路

 

NF-κB是重要的抗凋亡信号通路。经放疗诱导激活后的NF-κB通路对肿瘤细胞具有双重作用:一方面诱导DSBs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另一方面产生有利于肿瘤细胞存活的物质,促进肿瘤生长。作为DSBs与BER过程的重要因子,PARP-1是NF-κB通路的依赖性激活剂,可调节NF-κB 的转录活性,影响细胞存活。

 

circ-ADAMTS6在GBM的低氧微环境中表达上调,促进GBM细胞增殖、抑制细胞凋亡;通过ANXA2参与到NF-κB通路中,从而影响GBM的致瘤性。circRNA_001372 可通过海绵状miR-148b-3p 作用于PI3K/Akt/NF-κB通路,从而影响神经细胞凋亡;下调其表达会增加神经细胞凋亡,而提高其表达能抑制丙泊酚诱导的神经毒性和神经炎症。

 

2.5 circRNAs调节p53表达

 

p53是细胞周期负性调节因子,可将细胞周期阻滞在G1/S期,使细胞进入S期前修复受损的DNA。p53通过调节多种细胞周期基因转录的过程来阻滞细胞周期,例如,可通过p53-p21-DREAM-E2F/CHR通路调节G1/S、G2/M检查点,参与DNA损伤修复过程。因此,p53对DNA损伤的应答失败可能会增加机体对致癌突变的易感性。

 

circRNAs可通过调节p53的表达,进而影响胶质瘤的DNA损伤修复过程。在p53野生型GBM中,Hsa_circ_0072309可通过抑制p53泛素化,使p53蛋白的稳定性增强,细胞周期停滞,使异常的DNA进入损伤修复过程,促进GBM细胞凋亡;此外,miR-100 可以介导Hsa_circ_0072309 调节p53 的表达。

 

下调Hsa_circ_0076248 可通过减少miR-181a 的吸附来促进p53和SIRT1的表达,从而阻滞细胞周期,调控DNA损伤修复进程,抑制胶质瘤细胞的生长,且可提高TMZ化疗敏感性,但更深入的具体机制尚不清楚。circRNAs还能通过与蛋白质结合在DNA损伤修复中发挥作用。研究发现,circ-CDR1as可直接与p53核心DNA结合域结合,限制p53和其负性调节因子MDM2的相互作用,抑制p53蛋白泛素化和降解;当DNA 损伤时,CDR1as 与p53 结合,保护p53功能,从而阻滞细胞周期;反之,当circ-CDR1as减少时,p53的表达减弱,促进胶质瘤的增殖侵袭。

 

2.6 circRNAs调节p21表达

 

p21是细胞周期素依赖性激酶抑制因子,可将细胞周期阻滞在G1和G2期,以调节相应刺激,并可通过调节NF-κB通路,参与基因转录、与增殖细胞核抗原相互作用等方式直接或间接参与DNA损伤修复过程。PAK是其活化激酶,PAK的过度表达会影响p21的表达水平,造成肿瘤的恶性进展。Zhang等研究发现,circ-PTPPRZ1在胶质瘤中表达升高,通过上调PAK1蛋白的表达活化p21,促进胶质瘤细胞的增殖和侵袭,同时抑制细胞凋亡;miR-1261可抑制circ-PTPPRZ1的表达,发挥出与circRNAs相反的作用。

 

有趣的是,circ-PTPPRZ1不同于其他circRNAs对miRNA的海绵作用,其对miR-1261的表达没有产生影响,这提示除了作为miRNA海绵外,circRNAs可能通过参与其他机制调控DNA损伤修复过程。

 

综上所述,circRNAs可以通过调控DNA损伤修复过程中的关键信号通路及相关因子,从而影响胶质瘤的发生、发展及治疗效果,可能为胶质瘤的治疗和预后提供新的有效策略。虽然现阶段DNA损伤修复途径已被证明与胶质瘤的放化疗抵抗有一定关系,且相关因子的靶向药物已用于临床,但关于circRNAs在胶质瘤中通过DNA损伤修复途径如何影响放化疗敏感性更深入的研究仍然有限,相关机制有待进一步明确。

 

来源:李佩恒,彭彪.环状RNA在胶质瘤DNA损伤修复中的研究现况[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24,29(10):629-632.DOI:10.13798/j.issn.1009-153X.2024.10.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