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智慧碰撞丨龚畅教授团队:深入分析HR+早期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基因突变谱,为患者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

来源:医脉通乳腺肿瘤 2025.03.26
我要投稿

2025年第19届圣加伦国际乳腺癌大会(SGBCC 2025)于2025年3月12日至15日在奥地利维也纳举行。作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有关早期乳腺癌诊断和治疗的国际性会议,有来自全球100多个国家的4000余名代表出席,共同推进乳腺癌领域的发展。值此会议之际,医脉通特邀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龚畅教授与陈嘉仪医师分享团队最新前瞻性研究成果,并进行精彩点评。


微信图片_20250326090836.jpg


研究背景


乳腺癌是全球女性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中激素受体阳性(H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低表达(HER2-low)的早期乳腺癌(EBC)占据较大比例。HER2-low乳腺癌在生物学上表现出显著的异质性,尽管其通常归类为Luminal亚型,但其对新辅助化疗(NAC)的敏感性较低,病例完全缓解(pCR)率仅为5%-18%。对于未能达到pCR(non-pCR)的患者,残留病灶的存在与较高的复发风险密切相关。因此深入理解该患者群体的基因突变谱,尤其是残留病灶的遗传特征,对于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和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方法


本研究是一项多中心、前瞻性队列研究,旨在系统性地探讨HR+/HER2-low早期乳腺癌患者在新辅助化疗后残留病灶的基因突变谱。研究纳入了231例non-pCR的HR+/HER2-low乳腺癌患者,使用Foundation One CDx™进行二代测序(NGS)分析,覆盖309个癌症相关基因的全外显子测序,以全面探索该群体的基因突变情况。研究的主要目标是构建non-pCR患者基因突变谱,并分析不同基因突变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


研究结果


研究发现,PIK3CA(40%)和TP53(33%)是最常见的突变基因,其中错义突变是最主要的突变类型。TP53突变是影响HR+/HER2-low乳腺癌患者无病生存期(DFS)的独立不良因素(HR=2.70, 95% CI=1.31-5.57, p=0.007)。PAM(PI3K/AKT/mTOR)、TP53和RAS(RAS/RAF/MEK/ERK)通路在患者中发生突变的概率分别为65%、49%和39%。PAM+TP53和PAM+RAS的共突变,在年龄大于50岁、病理分期为II-III期、HER2 2+、较低Miller-Payne分级、中高PEPI评分或新辅助治疗前后Ki-67反应良好的患者中较为常见。此外,淋巴结转移较少、肿瘤分期较小以及Ki-67表达水平较低的患者,其DFS较好。


研究结论


HR+/HER2-low乳腺癌具有显著的遗传异质性。通过NGS技术,临床医生可以全面了解患者的基因突变情况,从而为患者匹配合适的靶向药物,进一步实现精准治疗并改善预后。研究结果表明,TP53突变是影响患者预后的关键因素,而PAM和RAS通路的突变则与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密切相关。这些发现为HR+/HER2-low乳腺癌患者的个性化治疗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专家精彩点评



陈嘉仪医师:

本次会议我们带来的研究为激素受体阳性型早期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基因突变谱分析:前瞻性、多中心临床研究,主要关注HR+/HER2-low乳腺癌患者。


选择研究这一人群的原因在于该亚型在早期乳腺癌中的发病率较高,但对新辅助治疗的敏感性相对较低,pCR率低于其他乳腺癌亚型,研究non-pCR患者残留病灶对预测复发风险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同时,基于TP53作为乳腺癌独立的预后不良因素,我们希望通过这项研究为临床医生提供预测此类患者复发风险的思路,并建议使用针对性的靶向药物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龚畅教授:

这项前瞻性、多中心的队列研究揭示了新辅助耐药后HR+/HER2-low患者基因图谱中的PI3K-AKT-mTOR信号通路突变与TP53突变的联合存在。这两个突变的共现是导致这些患者耐药及预后不良的关键因素。这不仅为未来病人耐药方面的个体化治疗提供了精准靶向治疗的方向,同时结合今年St.Gallen会议的热点,如液体活检和ctDNA的动态监测,有望在未来为HR+/HER2-low新辅助治疗耐药的患者提供更好的个体化精准治疗方案。此外,研究还发现PAM和RAS通路的突变与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密切相关,这为未来的靶向治疗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方向。


创新性与临床意义


1. 精准医学的推进:本研究通过NGS技术,全面揭示了HR+/HER2-low乳腺癌患者在新辅助化疗后的基因突变谱,为精准医学提供了重要的分子基础。 


2. 预后标志物的发现:TP53突变被证实为独立的预后不良因素,这一发现为临床医生提供了新的预后评估工具。


3. 靶向治疗的潜在方向:PAM和RAS通路的突变与患者的临床特征密切相关,提示这些通路可能是未来靶向治疗的重要方向。


未来展望


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探索这些基因突变的功能机制,并针对性的使用靶向药物,以改善患者的预后。此外,结合液体活检技术(如ctDNA检测)可能有助于实时监测患者的基因突变动态,为个体化治疗提供更精准的依据。


微信图片_2025032609134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