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iaCord 2025 Meeting | 含ATG预处理方案的脐带血移植治疗MPS的效果
由亚洲脐带血库协会(ACORD)主办的2025年亚洲脐血会议(AsiaCord 2025 Meeting)于4月12日在日本东京盛大召开。该机构自2000年11月成立于曼谷以来,始终致力于推动亚洲各国脐带血库的协同合作与科研交流,以提升脐带血资源的临床应用质量。作为该协会的年度盛会,本届会议汇聚了来自中、日、韩、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的血液病学领域及造血干细胞移植
领域的权威专家、学者以及临床医护工作者,重点围绕脐带血采集技术、移植适应症扩展等前沿议题展开深入交流,分享最新临床研究成果。在此,选取了1则关于含抗胸腺细胞免疫球蛋白(ATG)预处理方案的脐带血移植(CBT)治疗黏多糖贮积症
(MPS)的研究,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首都儿童医学中心(原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冯顺乔教授(该研究第一作者)进行专业解读。此外,还特邀该院血液肿瘤科主任刘嵘教授对研究成果进行学术点评。
ATG预处理方案的单份CBT治疗MPS的临床疗效
研究目的
评估含ATG预处理方案的单份非亲缘脐带血移植(UCBT)治疗MPS的临床疗效。
研究方法
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在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血液科接受UCBT的41例MPS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含ATG的清髓性预处理方案,并按ATG剂量分为低剂量组(<3mg/kg)与高剂量组(≥3mg/kg)。
研究结果
41例患者中39例成功植入,中性粒细胞植入和血小板植入中位时间分别为18天、26天,42天累积植入率分别为97.6%、95.2%。
高剂量组巨细胞病毒(CMV)再激活率显著高于低剂量组(P<0.05)。
T检验显示移植后2、3个月时,低剂量ATG组调节性T细胞(Treg)水平显著高于高剂量组(P=0.045,0.027),而CD4+ T细胞、CD8+ T细胞、自然杀伤(NK)细胞及B细胞的恢复水平组间无显著差异。
患者1年总生存率(OS)达97.6%,所有受者尿糖胺聚糖水平在3-6个月内恢复正常且临床症状显著改善。
研究结论
含ATG预处理方案的单份UCBT治疗MPS的植入率与生存率均较高。低剂量ATG组移植早期Treg水平更高,且未增加植入失败或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风险,同时CMV再激活率更低[1]。
专家点评
刘嵘教授
MPS是由于溶酶体中降解黏多糖的水解酶活性缺乏或降低,导致黏多糖贮积在机体各种组织致多系统受累的一组疾病。目前MPS的主要治疗方法包括酶替代治疗(ERT)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其中allo-HSCT治疗MPS可使患者获得永久产酶能力,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欧洲血液和骨髓移植协会(EBMT)和国际血液和骨髓移植研究中心(CIBMTR)的数据显示,对于MPS患者,脐带血移植物获得完全植入(92% vs. 69%,P=0.039)和正常酶活性的比例(98% vs. 59%,P=0.007)优于其他移植物,提示脐带血是MPS患者allo-HSCT的优选来源[2]。
本研究旨在分析含ATG清髓预处理方案的单份UCBT治疗MPS的效果,并通过剂量分层(低剂量ATG组<3mg/kg vs. 高剂量组≥3mg/kg)评估了其对免疫细胞亚群动态及感染风险的影响,为优化预处理方案提供了依据。
结果显示,含ATG清髓预处理方案的UCBT治疗MPS有效且安全,1年总生存率高达97.6%,且所有受者尿糖胺聚糖水平在移植后3-6个月内迅速恢复正常,与临床症状的显著改善一致,进一步验证了脐带血作为移植物在MPS治疗中的核心地位。
值得注意的是,低剂量ATG组既可维持Treg介导的免疫耐受,又可避免高剂量导致的CMV再激活风险。且低剂量ATG组早期Treg水平升高与GVHD风险不相关。由此提示,低剂量ATG可在不影响GVHD控制的前提下,适度保留Treg功能,从而改善免疫稳态。
总而言之,本研究为MPS的脐带血移植优化提供了有价值的循证证据,强化了UCBT联合低剂量ATG预处理方案在此类疾病中的临床应用前景。
审批号MAT-CN-250837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