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EHA︱张凤奎教授团队成果亮相国际,海曲泊帕联合方案惠及更多NSAA患者
再生障碍性贫血(AA)是一种以外周全血细胞减少和骨髓造血功能衰竭为主要表现的骨髓衰竭性疾病,依据病情严重程度可分为重型AA(SAA)和非重型AA(NSAA)。在我国,NSAA患者群体庞大,发病率为SAA的4倍之多1。NSAA起病缓慢且初始症状较轻,因此在诊断和治疗上易被忽视,临床和患者的关注度也相对较低。目前,鲜有针对NSAA的大宗临床研究,加之现有治疗方案疗效欠佳,多数患者面临进展为SAA的风险,亟需引起临床重视。鉴于此,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
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张凤奎教授团队聚焦NSAA患者的未尽之需,开展了海曲泊帕
联合环孢素A
(CsA)一线治疗NSAA的Ⅱ期研究,并在第30届欧洲血液学会(EHA)年会上公布成果,有望为NSAA治疗开辟新径。医脉通对此研究内容进行特别整理,助力解决NSAA患者治疗困境。
迁延病势待优解,联合破局启华章
NSAA是一种疾病进程异质性高且病程迁延的骨髓衰竭性疾病,中位病程可达38个月2。患者常伴随铁过载、肝肾功能损害、糖尿病或糖耐量异常、严重感染等并发症3。然而,由于医患双方对NSAA潜在严重性及早期积极干预重要性的认识不足,导致多数患者存在诊疗不及时、不充分的情况,进而延长病程,近半数患者甚至可能进展为SAA3。CsA是NSAA免疫抑制治疗的重要药物之一,但单独使用CsA或联合雄激素治疗时,患者常面临有效率较低及肝功能损害等问题3,4。因此,探索更高效、便捷的治疗策略成为研究热点话题。近年来,血小板生成素受体激动剂(TPO-RA)通过刺激残存造血干细胞增殖,促进三系血细胞生成,在SAA治疗领域展现出确切疗效。基于此,研究者们开始探索TPO-RA在NSAA患者中的应用,并初步观察到其积极疗效。
此外,循证医学的推荐更为临床实践提供了科学指引。英国血液病学协会(BSH)发布的《2024 BSH指南:成人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诊断和管理》明确指出5,对于NSAA患者,相较于CsA单药治疗,CsA联合治疗方案更有助于患者获益。为强化这一推荐的循证基础,张凤奎教授团队聚焦国产非肽类TPO-RA海曲泊帕,探索了其联合CsA作为NSAA患者一线治疗策略的临床疗效,以期进一步优化我国NSAA的治疗策略,提升血液学缓解率,降低疾病进展风险,最终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为临床实践提供更坚实的循证支撑。
循证严谨证疗效,剂量探索启新途
这项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Ⅱ期临床研究遵循严格的入组标准,共纳入83例14-75岁新诊断的NSAA患者。这些患者以2:2:1:1的比例随机接受海曲泊帕(10mg/d)+CsA、海曲泊帕(15mg/d)+CsA、安慰剂(10mg/d)+CsA或安慰剂(15mg/d)+CsA治疗,治疗持续时间为12周6。主要研究终点为12周的血液学CR率,次要研究终点为部分缓解(PR)率、总缓解(OR)率和安全性。该研究设计充分体现出科学性与严谨性,通过随机分组和双盲法,尽可能地减少偏倚对结果的影响,确保研究结果的客观性和准确性,为评估不同剂量海曲泊帕在NSAA治疗中的实际疗效提供了坚实基础。
研究结果显示6,经过12周的治疗,海曲泊帕10mg/d组的CR率达到11.5%(95%CI:2.4%,30.2%),15mg/d组的CR率为7.1%(95%CI:0.9%,23.5%),而安慰剂组为0%(95%CI:0.0%,11.9%)。同时,海曲泊帕10mg/d组达到CR的中位时间为54.5天(范围:28-85天),而15mg/d组为84.5天(范围:83-86天)。此外,海曲泊帕15mg/d和10mg/d组的PR率(46.4%;53.8%)和OR率(53.6%;65.4%)均高于安慰剂组(PR率:34.5%;OR率:34.5%);达到良好部分缓解(GPR)(17.9%;26.9%)和良好血液学缓解(GHR)(25.0%;38.5%)的患者比例同样优于安慰剂组(GPR:6.9%;GHR:6.9%)(图1)。在治疗期间,未出现导致治疗剂量减少或停药的不良事件,也未报告治疗相关的严重不良事件,表明海曲泊帕联合CsA治疗有效的同时,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从上述研究可以看出,不同剂量的海曲泊帕联合CsA均能使NSAA患者获得良好的血液学缓解,且安全性可控,为海曲泊帕在NSAA治疗中的应用提供了重要循证依据。治疗剂量和疗程的合理把控对于患者临床获益具有重要推动作用。相关研究显示7,海曲泊帕以15mg/d的剂量持续给药6个月,可进一步提高患者的治疗缓解率,表明足剂量、足疗程应用海曲泊帕对疗效提升至关重要。未来需进一步开展更大规模、更长随访周期的III期临床试验,以充分评估海曲泊帕的长期疗效与安全性,推动NSAA治疗策略的持续优化。
图1 海曲泊帕不同剂量组与安慰剂组疗效对比
专家点评
张凤奎教授:
患者的真实诉求始终是医学探索的核心起点。多数NSAA患者因自身和临床重视不足,疾病进程迁延,面临着向SAA进展的风险。传统CsA单药或联合雄激素治疗方案因缓解率有限、疾病进展风险较高等局限,使众多患者陷入“疗效与预后提升不足”的困境。尽管相关研究探索了TPO-RA与CsA联合治疗策略,但循证等级欠佳,仍需级别更高的循证证据支持。基于这一临床困境,本研究聚焦初治NSAA患者的一线治疗策略优化,试图在传统免疫抑制框架中寻求破局之道,以增强循证证据级别。研究数据表明,海曲泊帕联合CsA方案在改善NSAA患者血液学缓解方面疗效较好,且安全性可控,可有效延缓疾病进展,改善患者预后,为NSAA患者的临床治疗构建了更优路径。
作为民族创新药物,海曲泊帕的临床价值让我们看到,本土研发力量正在切实解决中国患者的治疗痛点,为其提供更贴合需求的“中国方案”。海曲泊帕的疗效性价比表现突出,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贫血症状,实现良好的血液学缓解。此外,海曲泊帕口服给药的便捷性有助于其成为NSAA患者高性价比的优选方案。当民族药物的创新力与患者的临床需求深度共振,当临床研究的科学性与治疗体验的人文性彼此交融,我们有理由期待,更多NSAA患者将在这种“有温度的医学进步”中重获新生,书写属于自己的生命新篇章。
张凤奎 教授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临床首席专家
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国家新药临床试验机构主任
中国老年医学会血液学分会副会长
中国老年医学会血液学分会红细胞疾病学术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 兼任《中华血液学杂志》副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