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EHA中国之声 | 鲍立教授团队揭示骨髓瘤缓解期骨病管理策略
2025年欧洲血液学年会(EHA)已于6月12-15日在意大利米兰召开。全球多发性骨髓瘤(MM)的发病率约为1.8/10万(男性2.1/10万,女性1.5/10万)[2]。MM骨病(MBD)是MM的特征性临床表现之一,初诊MM患者中高达80-90%存在溶骨性损害[3]。MBD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获益,因此,MBD的防治在MM全程管理中十分重要。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积水潭医院血液科鲍立教授团队在大会上发表题为“地舒单抗
在多发性骨髓瘤中的应用:对骨密度动态变化和无进展生存期的长期影响”(摘要号:PF761)的壁报研究。医脉通血液肿瘤科邀请鲍立教授解读并点评这一成果,以飨读者。
研究设计
一项多中心前瞻性队列研究,纳入来自2023年6月1日至2024年12月31日中国多中心新诊断多发性骨髓瘤(NDMM)患者(均达到≥非常好的部分缓解[VGPR]状态并开始一线维持治疗),评估地舒单抗对骨密度(BMD)动态和无进展生存期(PFS)的长期影响。评估包括每3个月血清骨转换标志物(PINP、B-CTX)和每6个月腰椎定量CT(QCT)BMD测量。
研究结果
-基线
共纳入226例患者,地舒单抗120mg皮下注射,每28天一次,直至疾病进展或不可接受毒性。中位年龄67岁(范围36-81岁);ISS分期I/II/III比例为65/66/95;高风险细胞遗传学如del(17p)、t(4;14)占47.9%(101/211)。诱导方案包括基于免疫调节剂(IMiD)、蛋白酶体抑制剂(PI)或联合方案(如IMiD+DARA)。BMD分层(n=107):正常占23.4%,骨质减少占45.8%,骨质疏松占30.8%。
-疗效
生存结局:中位随访22.5个月(范围15-36个月),仅发生6例疾病进展事件;PFS未达到需进一步随访确认。
BMD动态:序列QCT评估(n=46,>2次扫描)显示,6个月时52.2%(24/46)患者BMD改善,47.8%(22/46)下降;PINP/CTX比率在6个月达峰后于12个月略下降。
-安全性
治疗相关不良事件以骨骼事件为主,下颌骨坏死(ONJ)发生率为3.5%(8/226),发生于地舒单抗治疗24个周期后(范围9-36周期)。未报告显著血液学或心血管事件。
结论
研究结果表明,在达到≥VGPR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中,血液学反应与骨恢复之间存在不一致性。地舒单抗仅在52.2%的患者中在6个月内诱导骨密度改善,且在此时间框架之外骨转换标志物反应逐渐减弱。虽然颌骨坏死的发生率与既往报告一致,但仍需延长随访时间以确定长期骨骼获益并优化风险缓解策略。
鲍立 教授点评
多发性骨髓瘤骨病的核心病理机制是RANKL介导的破骨细胞过度活化导致的持续性骨代谢失衡。临床研究显示,80%-90%患者在病程中出现骨病变,且骨损伤具有持续性特征——我院团队最新研究发现,即使达到≥VGPR血液学缓解的患者中,仍有约70%存在骨量减少或骨质疏松(EHA 2025 PF761)[3-4]。随着治疗线数增加,骨相关事件(SRE)发生率显著升高(三线治疗3个月内SRE发生率高达150.29/100人年),而骨折发生率更显著高于实体瘤(P<0.001)[5-6]。值得注意的是,骨健康直接关联生存结局:瑞典登记研究证实骨折患者死亡风险增加1.8倍(HR 1.8),脊柱SRE患者中位OS显著缩短(P<0.05)[6-7]。因此,临床中,一旦确诊为症状性骨髓瘤,就应及时启动骨靶向药物治疗。随机对照研究证明,早期使用骨靶向药物可降低后续椎体骨折风险40%(29.8% vs 49.6%),真实世界研究显示确诊60天内治疗使2年无SRE率提高18.1%,这为指南推荐确诊即启动治疗提供了核心依据[3,5]。
骨靶向药物需持续治疗以应对骨髓瘤骨损伤的持续性。关键III期研究证实,地舒单抗不仅延长至首次SRE时间(15个月界标分析P=0.039),更显著改善PFS 10.7个月(46.1 vs 35.4个月,P=0.036),尤其在硼替佐米联合方案中获益显著(PFS:NR vs 35.7个月)[8]。持续治疗时长直接影响临床结局:唑来膦酸
治疗4年较2年显著降低骨事件发生率(21% vs 43%,P<0.001),支持指南推荐至少2年基础疗程[2,9]。安全性管理方面,低钙血症
可通过规范补充钙剂/VitD(500mg/400IU每日)防控,颌骨坏死在90%持续治疗患者中可维持稳定或愈合,为长期治疗提供保障[3]。
鲍立 教授
北京积水潭医院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积水潭医院血液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转化医学专业委员会 主任委员
北京围手术期医学研究会血液专业委员会 主任委员
北京慢性病防治与健康教育研究会血液病学专业委员会 主任委员
北京市科委医疗卫生领域专家库成员
《癌症发生与治疗(英文)》编辑委员会编辑
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北京分会委员
中国肿瘤学会多发性骨髓瘤专家委员会委员等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