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BOC/BOA | 秦叔逵教授:从跟跑并跑到领跑,我国肝癌诊疗里程碑式突破回顾
2025年7月4日至5日,六朝古都南京迎来了一场肿瘤学界的盛事——由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与北京市希思科临床肿瘤学研究基金会共同主办的“2025年中国临床肿瘤学年度进展研讨会(BOC)暨Best of ASCO 2025 China”胜利启幕。值此会议契机,医脉通特邀CSCO创始人之一和现任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秦叔逵教授接受采访,简要回顾近年来中国肝癌诊疗研究的进展以及后续需要面对的挑战。
医脉通:本届BOC/BOA大会不仅对ASCO年会中的重磅突破进行总结,同时也对我国临床肿瘤学进展进行了年度回顾,在您看来,我国肝癌领域近年来取得了哪些重要进步?
秦叔逵教授:
原发性肝癌(主要是肝细胞癌
)是全球常见的恶性肿瘤,在我国更是高发,且呈现出显著的地域聚集性,其流行病学特征和生物学行为等与欧美及日本存在着高度异质性。在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我国通过实施“改水、防霉、种疫苗”为核心的一级预防策略,特别是乙肝疫苗的普遍接种,已经有效地控制了肝癌的发病状况,逐渐呈现出下降趋势。
在肝癌领域,以吴孟超、汤钊猷和黄志强院士为代表的前辈大师们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经过樊嘉、董家鸿、陈孝平和滕皋军院士、沈锋、周俭和蔡建强教授等一批年富力强的专家学者持续推动,诊断、治疗和研究有了长足的发展。近年来,肝胆肿瘤的关键进展集中于诊疗模式的革新与临床研究的突破,多学科协作(MDT)模式的推行普及,促进外科手术、局部消融、介入治疗及系统治疗的全面进展,业已形成了综合诊疗体系。晚期肝癌的药物治疗也实现了跨越式大发展,从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血管靶向治疗和含奥沙利铂系统化疗,演进至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为核心的联合方案,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预后。
在科研方面,我国学者深度参加或者主导了多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多中心临床研究。比如,近年来在ASCO、ESMO和CSCO大会上报告的一系列重磅突破,包括 IMbrave 150、HIMALAYA、CheckMate-9DW、EMERALD-1和LEAP-012研究等,均有我国硏究者团队的积极参与,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同时,我国学者立足国情和中国患者特点,与民族医药企业精诚合作,开展了一系列创新研究。比如,通过CARES-310研究,证实阿帕替尼联合卡瑞利珠单抗
方案的中位总生存期(mOS)长达23.8个月,而3年生存率高达38%,突破了既往索拉非尼
单药治疗仅有6个多月的生存瓶颈。此外,特瑞普利单抗
联合贝伐珠单抗
、信迪利单抗
联合贝伐珠单抗以及安罗替尼
联合派安普利单抗
等,同样取得了预期的阳性结果。
可以说,现阶段我们在肝癌领域,正在实现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领跑”的跨越。如今,在全球肝胆肿瘤领域的重要研究中,中国团队是不可或缺的。以上成就获得,既得益于国家卫健委、国家药监局及科技部等多部门的重视支持,也得益于吴孟超、汤钊猷和孙燕院士等前辈们的学术指导,特别是中青年专家学者团结一致,齐心协力,共同创新。未来,我们会持续深化合作机制,群策群力,进一步推动领域向更高水平发展。
医脉通:从ASCO年会和中国年度进展的对比来看,您认为当前我国肝癌诊疗的的主要优势和特色是什么?纵观肝癌诊疗全局,我们在哪些方面仍需加强?
秦叔逵教授:
在肝癌的整体临床诊疗和研究方面,目前我国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我国肝癌的病例数庞大,严重威胁人民健康和生命,但是为临床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与研究资源。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在肝癌诊疗领域,尤其是外科专业取得了显著的成就,汇聚了吴孟超、汤钊猷、黄志强、郑树森、樊嘉、董家鸿、王学浩、陈孝平、夏强和滕皋军院士、还有周俭、沈锋、蔡建强和刘连新教授等众多的顶尖专家,他们的卓越工作使得外科技术日臻完善;尤为可贵的是,这些专家学者不仅精于提高手术操作水平,更是高度重视、积极组织紧密结合临床的转化研究和临床研究,取得了许多令人赞叹的成果。比如,在局部治疗TACE联合全身治疗的探索上,滕皋军团队就开展了多项创新研究,引领学术动态,可敬可佩。
与此同时,医药界落实“健康中国”宏伟战略,我国的创新药物研发迅速。迄今为止,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已批准超过19种治疗方案或药物,可用于肝癌的一线和二线治疗,其数量位居全球各国之首,也远超欧美和日本之和,充分体现了国家对对肝癌防治事业的重视与支持,也反映了临床研究者与制药企业之间卓有成效的科技合作,因此改变了肝癌治疗的策略、格局和结局。
然而,机遇与挑战并存,肝癌诊疗研究的整体发展仍然面临着许多困难或者问题。比如,对于肝癌迄今还没有找到一个明确的驱动基因,也缺乏公认和成熟的分子分型,有关研究与诊疗效果相较于肺癌、乳腺癌
等瘤种还存在着明显的差距,中晚期患者的长期生存率较低,因此亟需下大力气进行改变。我们要向基础研究和转化研究专家认真学习,深度合作,共同探索肝癌诊疗的新靶点、新机制及新干预途径,由此方可期望突破当前的平台或瓶颈,寻求突破,全面提高诊疗研究水平。此外,尽管在全国范围内倡导MDT诊疗模式已经多年,可是许多医疗机构仍然沿袭过去按照治疗手段进行分科诊疗的传统体制,在现实中还存在利益壁垒,导致多学科协作往往流于形式,实际上还是各自为政。因此,未来需要从组织上进行优化,整合资源,真正落实。比如,江苏省人民医院去年就专门组建了肝癌中心,各专业医师齐聚一堂,共同致力,通过制度化去有效地推动了MDT协作的实践,值得学习借鉴。
另外,“防患于未然”的预防策略仍需继续坚持和推广。现阶段,在国家层面强力推行的乙肝疫苗接种等防控措施已大见成效,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肝癌呈现下降趋势。然而,由于不良生活方式,包括酗酒吸烟等,使得酒精性肝病
及非酒精性肝病(脂肪性肝病等)引发的肝癌发病率正在上升。有鉴于此,国家卫健委已将体重控制与减重纳入了2025年度重点工作,全国都在积极响应,有望减轻代谢相关性肝病负担,逐步降低非病毒相关肝癌的发病率。
综上所述,近年来,我国肝癌诊疗在临床诊断、外科手术、局部治疗(包括肝动脉介入、消融及精确放疗)和药物系统治疗等方面的进步显著,凸显优势,需要继续坚持,发扬光大。未来需要着力深化基础研究与转化研究,切实推动MDT协作模式,并且持续强化多种预防措施,通过基础与临床的贯通、多学科的紧密协同以及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不断创新,再创佳绩。同时,也期待像医脉通等高水平专业媒体平台继续大力支持和全面合作,与CSCO一起积极传播肝癌防治科学知识,共同致力于建设“健康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