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血液学转化和创新大会丨姜尔烈教授:聚焦造血干细胞移植前预处理优化与GVHD防治新进展
医脉通编辑整理,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2025血液学转化和创新大会暨第十届上海淋巴细胞疾病学术研讨会于2025年6月27日-6月29日在上海隆重召开。此次盛会汇聚了国内外顶尖学者与临床专家,通过高规格的特邀报告、大会报告、青年论坛及专题论坛等丰富形式,深度聚焦血液领域基础研究、临床转化、新疗法探索、专业培训及科学普及等核心议题展开深入探讨,打造了集前沿性、创新性与实践性于一体的高端学术生态,通过多维度协同创新加速血液学领域突破,切实推动科研成果向临床治疗转化,以期为患者带来更优质诊疗选择。与会期间,医脉通特邀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姜尔烈教授接受采访,分享造血干细胞移植前预处理方案的优化和移植后移植物抗宿主病
(GVHD)的防治进展。
医脉通:
移植前预处理是造血干细胞移植非常重要的一环,可否请您简单谈谈移植前预处理方案的发展现状?
姜尔烈教授:
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复发和移植相关死亡是影响患者预后的两个关键因素,二者均与预处理方案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密切相关。因此,在预处理方案的优化过程中,提升其疗效和安全性是两个至关重要的研究方向。
预处理方案疗效的提升即降低移植后复发率,预处理方案的强度越强,复化率越低,但过强的预处理方案会显著增加治疗相关毒性,影响患者安全性。因此,未来的发展方向应着重于探索新型治疗策略,如免疫治疗和新型靶向药物的应用。这些新型治疗手段有望替代传统预处理方案中的烷化剂等细胞毒药物,在保证治疗安全性的同时,提高对白血病细胞的清除效率。预处理方案的未来发展将主要依托于新型药物和先进技术的应用。通过整合免疫治疗、靶向治疗等创新手段,我们有望在保证治疗安全性的同时,显著提高预处理方案的疗效,从而改善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的整体预后。
医脉通:
allo-HSCT患者在接受移植后可导致GVHD,严重者可危及生命。可否请您简单谈谈目前有关allo-HSCT后GVHD的防治现状?
姜尔烈教授: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急性GVHD的防治是临床关注的重点,其关键在于预防和治疗两个层面。
在预防方面,目前的研究主要聚焦于两个方向:其一是优化经典预防方案,通过引入新型药物提升预防疗效。近年来,一些新药的出现,如JAK抑制剂及抗体类药物,为经典预防方案提供了更高效的防护策略。其二是基于精准医学的高危患者预测。我们团队通过整合数字科学技术,构建了动态预测重度急性GVHD的数学模型,实现了对移植后高危患者的有效识别。针对这些高危人群,我们在经典预防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预防措施。这种基于动态预测的分层预防策略,旨在实现对高危患者的精准干预,从而降低重度急性GVHD的发生率。
在治疗方面,新型治疗药物的研发正在积极推进。间充质干细胞等新型治疗方法已进入临床研究阶段。多靶点免疫抑制剂等新型药物也展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这些创新药物为未来进一步降低急性GVHD发生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及提高生存率提供了新的希望。
姜尔烈 教授
医学博士 主任医师 博士生(后)导师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干细胞移植中心主任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白血病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造血干细胞应用学组副组长
中国抗癌协会造血干细胞移植与细胞治疗学组副组长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造血干细胞移植专委会主任委员
中国血液病专科联盟白血病自体移植协作组组长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工作组副组长
中华骨髓库专家委员会委员
天津市抗癌协会常务理事
天津市血液与再生医学学会副理事长
中华血液学杂志、白血病&淋巴瘤等杂志编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