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约·皮科大咖说】CSD 2025 | 盛宇俊教授专访:银屑病生物制剂应用的挑战与精准治疗未来

来源: 2025.07.14
我要投稿

图片
图片

CSD 2025微专辑

扫描二维码

可查看更多内容


编者按

银屑病作为一种免疫介导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其诊疗进展始终牵动着学界与临床的关注。近年来,生物制剂与小分子靶向药的发展虽推动治疗目标从 “部分清除皮损” 迈向 “完全缓解”,却也在长期实践中暴露出继发性失效、矛盾性皮肤病等新挑战。在近期举办的中华医学会第三十次皮肤性病学术年会上,《医脉通皮肤科》特邀中日友好医院盛宇俊教授,为我们解析银屑病的治疗现状。



图片
医脉通皮肤科:近期,您在银屑病领域最关注的研究进展是什么?这些进展对于实现更精准的个体化治疗有哪些启示?


图片



盛宇俊教授

中日友好医院

目前我在银屑病领域最关注的是相关机制研究的进展。随着生物制剂和小分子靶向药在临床的广泛应用,银屑病患者的治疗效果取得了重大突破,使银屑病的治疗从PASI 50PASI 75 阶段进入到了PASI 90PASI 100的更高水平。然而,在使用生物制剂和小分子靶向药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一些问题,如疗效不佳、继发性失效以及出现矛盾性皮肤病等。


虽然在用药前,我们可以通过患者的病史和合并症对这些情况进行一定的预测,但预测的精准度还不够。因此我们仍然缺乏大量相关的标志物对特殊患者进行早期识别和预后评估。未来,我们需要更多地探索与药物疗效相关的标志物、与矛盾性皮肤病相关的标志物,以及继发性失效的原因,包括研究合并症发生的具体机制。这将有助于我们更精准地选择合适的系统治疗和综合治疗方案,对患者的远期预后非常有帮助。


银屑病作为一种慢性疾病,需要进行长期管理。在长期管理过程中,我们需要更深入地分析和研究,以揭示疾病的深层机制,这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对疾病进行长期防控,使患者获得更好的疾病修饰效果。


图片
医脉通皮肤科:生物制剂极大改变了银屑病的治疗格局。在您看来,生物制剂在当前临床应用中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什么?有何应对策略或优化建议?


图片

盛宇俊教授

中日友好医院

生物制剂在近几年确实显著改变了银屑病的治疗现状。自2019年IL-17a抑制剂上市以来,大多数银屑病患者的皮损能够达到几乎完全或完全清除的状态。到2025年,经过近6年的临床应用,我们发现了一些相关问题,如刚才提到的继发性失效问题、矛盾性皮肤病问题,以及生物制剂治疗后的长期维持问题,例如是按原剂量维持,还是逐渐延长用药间隔,甚至有些患者可能会选择停药,这些长期治疗相关的问题都值得我们进一步探索。

首先,就继发性失效而言,不同生物制剂和小分子靶向药的继发性失效发生比例不同。我们需要研究其具体机制,能否通过早期识别生物标志物或疾病特征来预测继发性失效,从而更精准地为患者选择不易失效的生物制剂,更精准地用药,也更符合患者长期管理的需求。

第二个挑战是后期如何科学减量和维持治疗。生物制剂是否需要在整个疾病周期中全程使用,目前我们还没有足够的数据。我们需要探索如何更合理地使用生物制剂,使患者在最小用药剂量的情况下,达到最佳且稳定的皮损控制效果。同时,我们不仅要控制皮损,还要关注患者的系统性共病。虽然有很多文献报道生物制剂的长期使用可以改善一些炎症因子,如与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风险相关的炎症因子,以及改善血管柔韧性等,但这些还停留在实验室研究水平。从患者总体情况来看,使用生物制剂后,有多少患者的血压得到控制、冠心病发病率下降,我们还需要更多的临床数据支持。因此,未来对于银屑病这个长期慢性疾病,虽然我们已经能够解决大多数患者的皮损问题,但这可能只是冰山一角,还有很多未知的领域需要我们不断探索。


图片
医脉通皮肤科:随着治疗目标不断提高,您认为当前临床实践在达标治疗和长期管理中最需要突破的瓶颈是什么?


图片


盛宇俊教授
中日友好医院

在达标治疗(Treat-to-target,T2T)的治疗理念指导下,我们需要对银屑病患者进行长期管理,而如何进行合理规范的管理,我们仍在探索中。例如,一些中重度斑块状银屑病患者在经过生物制剂治疗后,病情可能转化为轻度或达到临床治愈水平,此时如何进一步管理,是继续使用生物制剂,还是采用联合治疗方案,我们还有很多未知之处,需要进一步积累数据。因此,这需要全国皮肤科专家共同努力,参与到银屑病的长期管理中,共同探索如何更好地为患者提供全面的疾病管理,我认为这一点非常重要。

在国外,生物制剂上市时间更长,但对于其长期管理,同样也在不断探索中。在T2T达标治疗中,患者的依从性至关重要。患者的依从性不仅体现在按时用药上,还包括在生活细节方面,如日常皮肤护理和对银屑病风险因素的防护等。例如,吸烟和饮酒可能是银屑病的独立风险因素,在进行健康教育时,对于有吸烟和饮酒习惯的患者,我们应鼓励他们尽量避免或减少接触这些风险因素,以降低疾病复发和加重的可能性。

此外,我认为对患者的长期管理不仅包括治疗和生活指导,还应在情绪管理方面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支持。只有让患者的情绪得到有效疏导,心情得到疏导,患者才会更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更积极地面对生活,这对患者疾病预后也非常有帮助。



小 结



盛教授指出,生物制剂虽显著提升了银屑病疗效目标,但仍面临继发性失效、矛盾性皮肤病及长期管理(减量/停药)等挑战。未来关键在于:1)精准化:深入研究机制,寻找预测疗效、失效及共病的生物标志物,实现个体化用药;2)优化长期策略:探索科学减量维持方案,积累生物制剂对系统性共病(如心血管疾病)长期影响的临床证据;3)深化达标治疗(T2T):需全国协作完善长期管理规范,并高度重视患者依从性和情绪管理。他强调,真正的疾病管理需超越皮损清除,关注患者整体身心健康,实现稳定控制与生活质量提升,这需要医患共同努力持续探索。

审核专家:盛宇俊教授

专家简介


图片

- 盛宇俊  教授 -
中日友好医院


医学博士、副教授,副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
中日友好医院皮肤科副主任、教学主任
国家中西医结合医学中心事务委员会教育办公室副主任
中日友好医院国家皮肤与性传播疾病质控中心办公室主任
香港大学和伦敦国王学院访问学者
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青委会委员
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美容学组委员
中华预防医学会皮肤病与性病防控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华预防医学会皮肤病与性病防控专业委员会慢病管理学组副组长
北京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委员
北京医学会激光美容分会委员
中日友好医院第二批“菁英计划”骨干人才
BJD中文版青年编委
主要研究方向为免疫相关性皮肤病遗传学和医学美容,目前以第一/通讯作者在Nat Genet和Nat Commun等杂志发表SCI论文30余篇,累计IF>260;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省部级项目3项;获省部级科技奖一等奖2项。



图片

医脉通是专业的在线医生平台,“感知世界医学脉搏,助力中国临床决策”是平台的使命。医脉通旗下拥有「临床指南」「用药参考」「医学文献王」「医知源」「e研通」「e脉播」等系列产品,全面满足医学工作者临床决策、获取新知及提升科研效率等方面的需求。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