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奥利司他”到“替尔泊肽”,基层医生务必掌握的5张减重处方,《国家基层肥胖症综合管理技术指南(2025)》重磅发布!

来源: 2025.07.16
我要投稿

何时启用减重药?5类减重药物又有哪些用药细节?《国家基层肥胖症综合管理技术指南(2025)》带来权威解答。


1.png


肥胖不仅是“外形问题”,更是滋生糖尿病高血压、癌症等疾病的“温床”。


2020年数据显示,我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率已突破50%,2030年可能升至65.3%,造成的医疗费用或达4180亿元。为遏制这一疾病大流行,2025年7月,由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基层糖尿病防治管理办公室组织制定的《国家基层肥胖症综合管理技术指南(2025)》于《中华内科杂志》发布,旨在指导和帮助基层医生开展肥胖症的诊断和评估,并对肥胖症患者进行规范化综合管理。


那么,起始减重药的条件是?


5类减重药物又有哪些用药细节呢?


何时起始减重药物?


➤肥胖症患者BMI≥28 kg/m^2不论是否有并发症,经过 3 个月的饮食和运动干预仍不能减重 5%,推荐减重药物治疗。


➤或BMI≥24 kg/m^2合并以下肥胖症相关并发症之一者,如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和脂肪肝;合并负重关节疼痛;肥胖症引起呼吸困难或有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等的患者可考虑药物辅助治疗。


T2DM合并肥胖症患者可选择更有利于体重控制的胰高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GLP-1RA)、胰高糖素样肽-1/葡萄糖依赖性促胰岛素多肽(GLP-1/GIP)双受体激动剂、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SGLT-2)抑制剂。二甲双胍、二肽基肽酶4(DPP-4)抑制剂和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可适当减轻或不增加体重。


建议肥胖症患者药物治疗3个月后评估疗效。


非糖尿病患者体重下降>5% 或糖尿病患者体重下降>3%视为有效,可继续药物治疗。


对于无效的非糖尿病肥胖症患者则建议转诊至上级医院。


奥利司他

机制:脂肪酶抑制剂


给药方式和推荐剂量:120 mg每日3次,餐时或餐后1 h服用


减重效果:12~24个月时去除安慰剂效应后体重降幅约3.1%。


副作用:


➤常见:腹胀、脂肪泻;


➤罕见:肝衰竭


禁忌证:


➤慢性吸收不良综合征,胆汁淤积症,继发性肥胖症(如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器官移植者以及服用环孢霉素者(奥利司他会干扰抗移植排异反应的药物);


➤对本品所含任何成分过敏者。


利拉鲁肽

机制:GLP-1 RA


给药方式和推荐剂量:起始剂量0.6 mg每日1次皮下注射;每周日剂量递增 0.6 mg,推荐日剂量逐渐增至 3.0 mg或最大耐受剂量并维持。


减重效果:12~24个月时去除安慰剂效应后体重降幅约4.7%。


副作用:


➤常见:呕吐、恶心、便秘


➤罕见/可能:胰腺炎


禁忌证:


➤具有甲状腺髓样癌的个人或家族史的患者,或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2型患者;


➤对本品所含任何成分过敏者。


贝那鲁肽

机制:GLP-1 RA


给药方式和推荐剂量:起始剂量为第1周每次0.06 mg,每日 3 次,餐前 5 min 皮下注射;根据患者对药物的耐受程度可第 2 周剂量增加至每次 0.10 mg,第3周增加至每次0.14mg,第4周增加至每次0.20mg并维持。


减重效果:12~24个月时去除安慰剂效应后体重降幅约3.6%。


副作用:


➤常见:呕吐:恶心、便秘;


➤罕见/可能:胰腺炎。


禁忌证:


➤具有甲状腺髓样癌的个人或家族 史的患者,或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2型患者;


➤对本品所含任何成分过敏者。


司美格鲁肽

机制:GLP-1 RA


给药方式和推荐剂量:起始剂量为0.25 mg每周1次,推荐每 4 周进行 1 次剂量递增,逐渐递增至0.5 mg、1.0 mg、1.7 mg 和 2.4 mg 每周 1 次;可根据治疗反应和耐受情况,选择 2.4 mg 每周 1 次(推荐)或1.7 mg每周1次作为维持剂量。


减重效果:12~24个月时去除安慰剂效应后体重降幅(%)约12.1%。


副作用:


➤常见:呕吐、恶心、便秘; 


➤罕见/可能:胰腺炎


禁忌证:


➤具有甲状腺髓样癌的个人或家族史的患者,或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2型患者;


➤对本品所含任何成分过敏者。


替尔泊肽

机制:GLP-1/GIP双受体激动剂


给药方式和推荐剂量:起始剂量 2.5 mg 每周 1 次,持续4周。每隔4周可增加2.5 mg,直至达到15 mg或最大耐受剂量并长期维持。


减重效果:根据不同剂量,12~24个月时去除安慰剂效应后体重降幅(%)可达到11.9%至17.8%;


副作用:


➤常见:恶心、呕吐、便秘;


➤罕见/可能:胰腺炎。


禁忌证:


➤具有甲状腺髓样癌的个人或家族史的患者,或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2型患者;


➤对本品所含任何成分过敏者。


2.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