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SCO第九届血液肿瘤学术大会 | 赵东陆教授:ADC治疗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临床应用指南升级为专家共识
医脉通编辑整理,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2025年7月11日-13日,由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携手CSCO白血病专家委员会、淋巴瘤专家委员会及骨髓瘤专家委员会联合主办的“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第九届血液肿瘤学术大会”在哈尔滨圆满落幕,全国血液肿瘤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就血液肿瘤疾病的规范化诊疗进行了深入分享与探讨。
与会期间,医脉通特邀哈尔滨血液病肿瘤研究所赵东陆教授接受采访,详解ADC治疗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专家共识的核心更新内容。
医脉通:
本次会上,您介绍了《抗体药物偶联物治疗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专家共识(2025年版)》。相较于之前版本,在内容上有哪些重大更新与调整?这些变化主要是基于哪些研究成果?
赵东陆教授:
2025年,《抗体药物偶联物治疗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专家共识(2025年版)》已从原先的指导原则升级为专家共识。这一升级得益于近年来ADC药物在血液肿瘤各领域的显著进展——随着相关临床研究数据的持续披露,我们已将最新成果纳入共识,为临床实践提供更贴合现状的指导。
具体而言,在淋巴瘤领域,基于最新研究数据,我们纳入了POLARIX研究的临床结果,为诊疗决策提供更多依据;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领域,新增了CD30靶向药物联合来那度胺+利妥昔单抗方案的临床数据。对于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尤其是复发难治群体,尽管治疗选择日益丰富,但仍有部分患者面临疾病进展或难治性困境,纳入更多方案旨在为这类患者提供更广泛的治疗选择。
在经典霍奇金淋巴瘤领域,本次共识新增了HD21研究中的BrECADD方案。该方案与传统方案疗效相当,但显著降低了不良反应发生率,尤其减少了长期不良反应,为临床医生提供了更安全的治疗参考。
多发性骨髓瘤领域的更新同样值得关注:我们纳入了玛贝兰妥单抗(Belantamab Mafodotin,BM)相关的两项临床研究(DREAMM-7和DREAMM-8研究)的最新结果。数据显示,玛贝兰妥单抗联合治疗较对照组显著延长了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为复发难治性患者带来了更新的治疗选择。此外,随着药物临床应用的深入,不良反应管理愈发成熟。鉴于玛贝兰妥单抗即将获批,本次共识重点更新了其特殊眼部不良反应的管理建议,旨在帮助临床医生更好地平衡疗效与安全性,优化患者治疗体验。
医脉通:
当前,血液肿瘤领域的有哪些新兴治疗技术,其发展对肿瘤治疗有何意义,未来前景如何?
赵东陆教授:
近年来,血液肿瘤领域新药与新技术不断涌现,始终引领着肿瘤治疗的发展方向。众多新技术(如单克隆抗体、小分子靶向药物、双特异性抗体、ADC药物及CAR-T细胞疗法等)均率先在血液肿瘤领域应用,随后逐步推广至整个肿瘤领域,不仅推动了血液肿瘤自身的治疗进展,也为实体肿瘤治疗提供了重要借鉴。
未来,针对新靶点、新通路的小分子抑制剂,作用于新型靶点的ADC药物,以及T细胞疗法相关技术的研发将持续深入。可以预见,血液肿瘤领域将不断涌现更优质的新药,而这些新药之间的联合应用,以及与传统化疗、放疗等治疗手段的协同,有望进一步改善血液肿瘤患者的长期生存,助力更多患者实现治愈目标。
赵东陆 教授
哈尔滨血液病肿瘤研究所所长助理
血液科二病房(淋巴系统疾病)主任
CSCO淋巴瘤专家委员会副主委 秘书长
CSCO白血病专家委员会、骨髓瘤专家委员会委员
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淋巴细胞疾病学组副组长
国家卫生健康委能力建设和继续教育肿瘤学专家委员会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淋巴瘤整合康复专业委员会常委
中国抗癌协会血液肿瘤整合康复专业委员会常委
中国抗癌协会淋巴瘤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血液病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老年医学会血液学分会常委
中国医药学会 血液学分会 淋巴瘤学组委员
黑龙江省医学会讲巴瘤分委会委员
黑龙江省医学会血液内科委员会委员
黑龙江省医师协会淋巴瘤 骨髓瘤委会常委
黑龙江省医师协会血液内科专业委会委员
黑龙江省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业委员会常委
黑龙江省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淋巴瘤及免疫治疗专业委员会副主委
2014年-2015年作为访问学者在美国MD Anderson肿瘤中心进修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