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突破丨我国自主研发的IL-1β抑制剂伏欣奇拜单抗写入《中国高尿酸血症与痛风诊疗指南(2024)》
前言:《中国高尿酸血症与痛风诊疗指南(2024)》是我国高尿酸血症与痛风领域权威性的临床实践指导文件。本指南由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牵头,组织内分泌病学、风湿病学、肾脏病学、心血管病学、消化病学、方法学等多学科专家,基于GRADE系统方法学,通过系统评价最新循证医学证据,结合我国流行病学特征和医疗资源可及性而制定。2025年7月,该指南正式发表于国际风湿病学领域权威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heumatic Diseases,为临床医生规范诊疗提供了有力工具。1
对于痛风反复发作(Recurrent Gout)常规治疗无效的患者,指南建议使用IL-1抑制剂(证据等级B,推荐强度2级)。特别值得关注的是,我国自主研发的IL-1β抑制剂伏欣奇拜单抗(Firsekibart)的III期临床研究证据纳入推荐依据,这标志着我国在生物靶向治疗领域的重大科研突破,也为临床实践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
图1 伏欣奇拜单抗临床研究成果被写入《中国高尿酸血症与痛风诊疗指南(2024)》
一、伏欣奇拜单抗:开创痛风长效抗炎治疗新时代
伏欣奇拜单抗(Firsekibart)是中国首款且唯一获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适应症的1类新药,该药物是全球首款采用IgG4/λ亚型的全人源抗IL-1β单抗,具有高度选择性阻断IL-1β信号通路的创新机制。药代动力学研究显示,伏欣奇拜单抗半衰期达25.5~30.8天,可实现“一年两针”的长效给药方案,为痛风患者提供前所未有的治疗便利。凭借其独特的药物特性与卓越的临床数据,伏欣奇拜单抗正在重塑痛风治疗格局。
研究数据充分展现了伏欣奇拜单抗的多重优势:
在镇痛效果方面,给药后6-72小时内即显示出与复方倍他米松相当的快速止痛效果;
在疾病控制方面,单次给药后6个月内降低87%的首次复发风险;
在安全性方面,与传统药物相比耐受性更佳,未报告药物相关的严重不良反应。这些特性使其成为对传统治疗(NSAIDs、秋水仙碱和糖皮质激素
)无效或不耐受患者的革命性选择。
二、指南更新:伏欣奇拜单抗获权威推荐
《中国高尿酸血症与痛风诊疗指南(2024)》作为我国该领域权威性的临床实践指导文件,此次更新首次将伏欣奇拜单抗III期临床研究证据纳入推荐依据。指南基于GRADE系统对证据质量进行严格评估后,明确建议:“对于痛风反复发作(Recurrent Gout)常规治疗无效的患者,指南建议使用IL-1抑制剂(证据等级B,推荐强度2级)”。这一推荐标志着我国痛风治疗进入了靶向精准抗炎的新纪元。
由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邹和建教授、薛愉教授团队领衔开展的伏欣奇拜单抗III期临床研究,是一项多中心、随机、双盲、双模拟、阳性对照的注册研究。该研究纳入了313例符合2015年ACR痛风诊断标准的患者,所有受试者均对NSAIDs和/或秋水仙碱存在禁忌、不耐受或疗效不佳,且过去1年内痛风发作≥2次。研究采用严格的分层随机化方法,按基线VAS疼痛评分(50≤VAS<70mm和70≤VAS≤100mm)分层后,以1:1比例分配至伏欣奇拜单抗200mg皮下注射组或复方倍他米松7mg肌肉注射组。该研究发现,在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的治疗中,伏欣奇拜单抗在疼痛缓解方面非劣于复方倍他米松,并可更好抑制痛风复发,同时展现了良好的安全性。相关成果2025年6月发表于国际顶级期刊The Innovation(图2)。2
图2 伏欣奇拜单抗III期临床研究发表于国际顶级期刊The Innovation
疗效对比:超越传统治疗的临床优势
指南引用了伏欣奇拜单抗与糖皮质激素的头对头比较数据。两组用药后均实现了快速及强效的镇痛,但值得注意的是,给药后48小时起,伏欣奇拜单抗组VAS评分下降幅度持续大于复方倍他米松组(图3)。在炎症改善方面,伏欣奇拜单抗组hsCRP水平在给药后7天及4周数值上更低,显示出更长效的全身抗炎作用。在预防复发方面,伏欣奇拜单抗展现出显著优越的复发预防效果。相较于复方倍他米松,伏欣奇拜单抗显著延缓了12周内痛风中位复发时间(未达到vs. 45天)。伏欣奇拜单抗12周内降低了90%复发风险(HR:0.10;95%CI:0.06, 0.17;p<0.0001),24周内降低了87%复发风险(HR:0.13;95% CI:0.08, 0.21;p<0.0001;图4)。
图3 伏欣奇拜单抗镇痛效果与复方倍他米松相当
图4 与复方倍他米松相比,伏欣奇拜单抗可更好减少痛风复发
安全性优势:显著降低治疗风险
III期临床研究期间,伏欣奇拜单抗组未发生任何药物相关的严重不良事件(SAE),而复方倍他米松组报告了3例治疗相关SAE。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复方倍他米松组有3例患者因不良事件导致治疗暂停或退出,而伏欣奇拜单抗组无此类情况发生。
在特殊人群安全性方面,伏欣奇拜单抗表现尤为突出。对于合并慢性肾脏病(CKD)的痛风患者,传统NSAIDs和秋水仙碱的使用常受限制,而糖皮质激素则可能加重代谢紊乱。而伏欣奇拜单抗不以原型经过肾脏代谢,对肾脏负担较小,因此对CKD患者安全性可能更好。
三、展望未来:痛风管理的新范式
伏欣奇拜单抗被纳入《中国高尿酸血症与痛风诊疗指南(2024)》,标志着我国痛风治疗从单纯症状控制向炎症精准、长效调控的战略转变。基于现有证据,该药物特别适用于三类临床情形:对传统治疗反应欠佳的难治性痛风患者(尤其是中重度疼痛、频繁发作者);存在传统药物绝对或相对禁忌症(如合并肝肾功能不全、糖尿病、胃肠道疾病等)的患者;以及追求更高生活质量的痛风患者群体。
随着伏欣奇拜单抗在国内上市,我国痛风治疗迎来全新选择。这一创新药物的临床应用,有望显著降低痛风反复发作导致的关节破坏和系统损害,从根本上改变痛风"反复发作、控制不佳"的疾病管理困境,最终实现"痛风可控可防"的慢性病管理目标,造福广大中国痛风患者群体。
参考文献:
[1]Mingshu Sun, et al. 2024 Update of Chinese Guidelines for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Hyperuricemia and Gout Part I: Recommendations for General Patients Int J Rheum Dis. 2025 Jul;28(7): e70375.
[2]Xue Yu, et al. Firsekibart versus compound betamethasone in acute gout patients unsuitable for standard therapy: A randomized phase 3 trial. The Innovation. 2025 June; 6(8):101015
[3]Hejian Zou, et al. Genakumab reduces the risk of acute gout flares during initiation of urate-lowering therapy: A phase 2, randomized, open-label, multi-centre, active-controlled clinical trial. 2025 EULAR, poster ID OP0299.
作者:牛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