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肝炎日|关注肝脏炎症控制,筑牢抗炎护肝防线
我国肝炎防治形势严峻,消除目标仍需聚力攻坚
流行病学数据显示,我国目前约有7500万例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病毒性肝炎仍构成重大公共卫生负担1。尽管近年来防控体系不断完善,抗病毒治疗持续推进,但距离2030年实现“消除病毒性肝炎的公共卫生危害”这一全球目标,仍存在不小差距,防治之路仍然任重道远2。2025年7月28日是第15个世界肝炎日,本年度的宣传主题为“社会共治 消除肝炎”,旨在动员全社会共同参与,有效控制病毒性肝炎流行,减少病毒性肝炎相关肝硬化
和肝癌的发生及其导致的死亡,朝着消除病毒性肝炎公共卫生危害的目标迈进。
作为慢性肝病进展的核心机制,持续性肝脏炎症在病毒被抑制甚至清除后仍可能存在,直接影响治疗效果和远期预后。值此契机,本文聚焦“抗炎保肝”在病毒性肝炎防治中的关键价值,旨在进一步推动临床对慢性炎症机制的关注与干预能力的提升,为构建更加系统、精准的肝炎全病程管理体系提供思路支撑。
慢性肝损伤的核心机制,持续性炎症需高度关注
肝脏炎症及其所致的肝纤维化/肝硬化是肝病进展的主要病理学基础,炎症细胞浸润是肝脏炎症的共同特征。长期反复的炎症启动会形成“瀑布效应”,进展为持续的炎症或发生坏死,此时肝脏病变与病毒复制已无直接关系。因此,单纯的抗病毒治疗往往难以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3。随着抗病毒治疗普及,部分患者虽进行抗病毒治疗,但肝功能波动、组织炎症与纤维化进展问题依然突出。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患者经抗病毒治疗被抑制后,仍常见丙氨酸
氨基转移酶(ALT)增高。ALT居高不下是慢性乙型肝炎(CHB)严重不良预后的重要危险因素,ALT轻度增高(15~44U/L)或反复波动亦为疾病进展的重要标志3。
近期,欧洲肝病研究学会更新了HBV感染管理临床实践指南(2025年版EASL指南)4,明确将ALT复常列为治疗目标的附加终点。此外,经肝活检研究证实,20%~30%的HBV患者血清转氨酶正常,其肝脏存在中度甚至重度炎症性坏死,呈明显的纤维化3。
可见除充分抗病毒治疗外,根据病情启动抗炎保肝治疗在HBV全程管理中的重要性3。
抗病毒≠抗炎,抗炎保肝治疗是肝炎临床干预的重要组成部分
病毒性肝炎可引起肝脏炎症改变和肝脏损伤。抗炎保肝治疗可及时有效地控制肝脏炎症反应,减少肝细胞破坏,延缓肝纤维化的发展进程。抗炎保肝能为抗病毒治疗提供良好的内环境,通过控制炎性因子和免疫性因子发挥抗炎作用,以及刺激单核-巨噬细胞系统、诱生y干扰素并增强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活性,发挥免疫调节功能。《肝脏炎症及其防治专家共识》5指出,抗炎保肝治疗是肝脏炎症综合治疗的一部分,对于存在肝脏炎症的患者,无论是否存在有效的病因疗法,均应考虑实施抗炎保肝治疗。常用的抗炎保肝药物包括抗炎药物、肝细胞膜修复保护剂、解毒类药物、抗氧化类药物、利胆类药物。
水飞蓟宾机制明确,多维保肝助力肝炎治疗
水飞蓟素是从水飞蓟种子中提取的一种新型黄酮类化合物,水飞蓟宾是其主要活性成分。基础和临床研究证实,水飞蓟宾具有保肝、抗炎、免疫调节、降血脂和抗氧化等作用(图1),因此被世界各国广泛应用于各种肝脏疾病的治疗中6。
➤多靶点机制,支持水飞蓟宾“抗炎+抗氧化+抗纤维化”作用
ღ修复肝细胞7:提高肝细胞膜的稳定性,促进肝脏细胞再生。
ღ抗炎8:抑制NF-κB激活,降低IL-6、TNF-α等炎性因子表达。
ღ抗氧化9:迅速清除羟基等反应性较强的自由基,减少或消除羟基等对抗氧化酶系的抑制作用,同时具有抑制脂质过氧化作用,降低丙二醛等膜质过氧化产物的含量。
ღ抗纤维化6,10:抑制肝星状细胞活化,降低TGF-β1/Smads等相关蛋白表达。
图1. 水飞蓟宾的作用机制
➤水飞蓟宾在病毒性肝炎应用中的疗效与安全性
多项研究证实水飞蓟宾用于病毒性肝炎治疗安全有效。其中一项纳入200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研究11,依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0例,观察组使用恩替卡韦
联合水飞蓟宾治疗,对照组使用恩替卡韦治疗,比较两组的肝功能和肝纤维化指标。该研究结果显示,水飞蓟宾胶囊
联合恩替卡韦相比单纯恩替卡韦治疗可以更有效地改善乙肝患者的肝功能(图2),缓解肝纤维化损伤(图3)。
图2. 与恩替卡韦单药相比,水飞蓟宾胶囊联合恩替卡韦有效改善乙肝患者的肝功能
图3. 与恩替卡韦单药相比,水飞蓟宾胶囊联合恩替卡韦有效缓解肝纤维化损伤
此外,一项细胞实验结果表明水飞蓟宾可以有效降低HBV感染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的HBV DNA和表面抗原(HBsAg)水平,且呈明显的剂量反应关系,即水飞蓟宾浓度越高培养液中的HBV DNA和HBsAg浓度下降越明显(图4)12。
图4. 水飞蓟宾有效降低细胞培养液中的HBV DNA和HBsAg浓度
水飞蓟宾胶囊经过多年的临床应用,未发现严重的不良反应,人群耐受性较强,结合药品说明书和文献报道,不良反应主要有偶发性高血压和腹部不适,停药后可自行消失。在安全性方面,一项纳入24项RCT研究,共2356例患者的Meta分析13结果显示,水飞蓟宾胶囊总体不良反应发生率约为7%,与对照组没有明显差异(图5)。
图5. 水飞蓟宾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且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
多指南推荐,水飞蓟素(宾)在肝炎中的应用价值显著
当前,多部临床指南/共识均对水飞蓟素(宾)在病毒性肝炎中的应用作出了明确推荐:
小结
今年肝炎日的主题呼吁全社会共同参与,以控制病毒性肝炎流行,减少其发展为慢性肝病的疾病负担。我国正处于病毒性肝炎综合防控的关键阶段。在肝炎的管理过程中,持续性肝脏炎症在肝病进展中扮演重要角色。以水飞蓟宾为代表的抗氧化类保肝药物具有明确机制与广泛的循证支持,为临床实践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干预路径。期待水飞蓟宾等药物的使用能够切实减轻患者负担、提升生活质量,推动我国肝病防治事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