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诊断新突破:神经退行性疾病认知障碍专家共识深度解读

来源: 2025.07.30
我要投稿

近日,《神经退行性疾病认知障碍的精神影像诊断专家共识》正式发布,为神经退行性疾病相关认知障碍的诊断提供了重要的指导和参考。该共识由国内权威专家团队联合撰写,旨在推动精神影像学科的发展,提升阿尔茨海默病(AD)等神经退行性疾病诊断的同质化水平。


一、精神影像学:新兴交叉学科的崛起


精神影像学作为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融合了脑科学、医学影像学和神经精神病学。它通过多种医学影像技术,如高分辨率结构磁共振成像(MRI)的多个序列(包括3D-T1、T2、FLAIR、SWI、DWI等),结合图像后处理与定量分析方法,能够实现一次扫描获得多个定量诊断参数。这些参数可以涵盖全皮质萎缩、海马结构萎缩、脑室扩大等多种脑结构特征,为AD、额颞叶变性(FTLD)、血管性痴呆、抑郁障碍等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提供了有力支持。


二、AD的早期诊断:影像学的突破


阿尔茨海默病(AD)的早期诊断一直是医学界的难题。早期AD患者通常表现为情景记忆障碍,随着病情进展,逐渐出现语言、执行功能、视空间功能等全面退化。影像学检查显示,AD患者的脑结构特点为早期内侧颞叶海马萎缩伴皮质萎缩。海马内侧颞叶萎缩(MTA)评分是AD早期诊断的重要指标,不同年龄段的MTA界值有所不同。例如,50 - 64岁人群≥1.0分,65 - 74岁人群≥1.5分,75 - 84岁人群≥2.0分。颅脑冠状位MRI是显示海马和内嗅皮质萎缩的最佳方法,且MTA也是预测MCI向AD转变的重要指标。


此外,AD患者在认知症状出现之前,脑内即已出现病理改变。研究表明,AD患者的内侧和外侧颞叶退化程度最大,海马和皮质的萎缩率明显高于正常成年人。弥散加权成像(DWI)显示,AD患者存在后部区域、胼胝体和颞叶白质束的广泛萎缩。人工智能技术在AD影像分析中的应用,将进一步推动AD早期诊断和预测技术的发展。


三、DLB的影像学特征:独特的诊断线索


路易体痴呆(DLB)的核心临床特征包括波动性认知功能障碍、反复生动的视幻觉、帕金森综合征、快速动眼期睡眠行为障碍。与AD不同,DLB患者的皮质萎缩主要累及岛叶、扣带回、颞枕区和外侧眶额叶等区域,且其MTA并不明显,缺乏肉眼可识别的结构影像特征。


定量磁化率图显示,DLB患者脑中存在铁沉积增加,特别是在脑干、丘脑、苍白球、壳核和海马等区域。磁敏感加权成像(SWI)扫描中,“燕尾征”的缺失对明确DLB诊断有一定价值。这一特征为DLB的诊断提供了独特的影像学线索。


四、FTLD的影像学特征:亚型的精准识别


额颞叶变性(FTLD)是一组以选择性额叶和(或)颞叶萎缩为病理学特征的痴呆症候群,包括行为变异型额颞叶痴呆(bvFTD)、语义变异型原发性进行性失语(svPPA/SD)、进行性非流利变异型(nfvPPA)三种主要亚型。FTLD的发病年龄多在40 - 60岁之间,与AD和DLB的老年期发病特点不同。


FTLD的影像特征因亚型而异。bvFTD患者表现为额叶和颞叶萎缩;svPPA/SD患者表现为前下颞叶局灶性萎缩,呈不对称模式;nfvPPA患者则表现为不对称的侧脑室和前岛叶萎缩。这些特定脑区的萎缩可用于支持FTLD及其亚型的诊断,并与AD鉴别。


五、基于临床症候群的影像学鉴别诊断


在临床实践中,还需将神经退行性疾病认知障碍与其他疾病进行鉴别。例如,高龄老年人出现缓慢进展的记忆障碍需与边缘叶年龄相关TDP-43脑病(LATE)鉴别,LATE的海马结构萎缩更严重;早期以语言障碍为特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需与logopenic型原发性进行性失语(lvPPA)鉴别,lvPPA以左侧外侧裂后部或顶叶萎缩为主;视空间障碍常见于后皮质萎缩,部分为不典型AD的后皮质萎缩型亚型。


此外,老年期发病的焦虑抑郁需与AD伴发的焦虑抑郁鉴别,妄想等精神行为症状多见于AD;视幻觉是DLB的核心特征之一,脱抑制、冲动刻板性行为多见于FTLD。这些影像学特点有助于临床鉴别诊断。


六、分子影像学:病因学诊断的新工具


基于AD的ATN(Aβ/tau蛋白/神经变性)诊断框架,Aβ示踪剂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PET)阳性是AD生前病因学诊断的重要手段。Aβ-PET可用于AD临床前期、AD源性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和不典型AD的病因学鉴别诊断,但不适用于DLB和AD的鉴别诊断。


多巴胺转运蛋白(DAT)和多巴胺受体(D2受体)的靶向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摄影(SPECT)和PET研究发现,DLB患者的纹状体和皮质中显示出DAT和D2受体示踪剂结合减少,可用于DLB和AD的鉴别诊断。此外,氟代脱氧葡萄糖(FDG)PET葡萄糖代谢分布模式有助于AD、DLB、FTD及其亚型的鉴别诊断,不同类型的痴呆患者在FDG-PET上表现出不同的代谢低下区域。


七、专家共识的推荐意见


共识中提出了一系列推荐意见,包括:


1.MRI冠状位海马成像有助于典型AD诊断(Ⅱ级证据,B级推荐);对首次就诊的MCI患者进行头部MRI检查(Ⅱ级证据,A级推荐);MRI精神影像可弥补常规MRI的不足(Ⅱ级证据,B级推荐)。


2.没有特定结构萎缩特征用于支持DLB的诊断,SWI扫描中显示“燕尾征”缺失对明确DLB诊断有一定价值(Ⅱ级证据,B级推荐)。


3.额叶和(或)颞叶及其特定部位萎缩可用于支持FTLD及其亚型的诊断,并与AD鉴别(Ⅱ级证据,B级推荐)。


4.精神影像是痴呆病因诊断的常规检查(Ⅰ级证据,A级推荐);基于临床症候合理选择MRI指标有助于痴呆的鉴别诊断(Ⅱ级证据,B级推荐)。


5.Aβ - PET可用于AD临床前期、AD源性MCI和不典型AD的病因学鉴别诊断,并与FTLD、LATE进行鉴别,不推荐与DLB进行鉴别(Ⅱ级证据,B级推荐);DAT SPECT或PET有助于DLB和AD的鉴别诊断(Ⅰ级证据,A级推荐);FDG - PET葡萄糖代谢分布模式有助于AD、DLB、FTD及其亚型的鉴别诊断(Ⅱ级证据,B级推荐)。


本文小结


《神经退行性疾病认知障碍的精神影像诊断专家共识》的发布,为神经退行性疾病的诊断提供了科学、系统、规范的指导。精神影像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其在神经退行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前景广阔,有望为早期筛查、早期诊断和精准治疗提供有力支持。


参考文献:韦超,解恒革,等. (2025). 神经退行性疾病认知障碍的精神影像诊断专家共识.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27(7), 7-8. DOI:10.3969/j.issn.1009-0126.2025.07.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