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耀新生|韩冰教授:聚集AA治疗难点,罗特西普联合免疫抑制治疗助力开启NTD-NSAA治疗新格局

来源:医脉通 2025.08.02
我要投稿

再生障碍性贫血(AA)是一种骨髓造血衰竭综合征,可致患者全血细胞减少,在我国的年发病率为0.74/10万1。随着免疫抑制剂的广泛应用,AA患者整体预后已得到较大改善,但部分患者仍面临缓解率低、治疗选择有限等挑战。近年来,红细胞成熟剂罗特西普等创新药物迅速发展,为AA治疗带来了更多可能。


2025年6月12日-15日,第30届欧洲血液学会(EHA)年会盛大召开,公布多项血液疾病领域前沿研究成果,其中,北京协和医院韩冰教授团队有关罗特西普在AA治疗领域的研究进展惊艳亮相。本期,医脉通特邀韩冰教授接受采访,结合2025 EHA前沿进展及实践经验,剖析罗特西普治疗获益及AA未来发展之路,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1754112309196278.jpg

韩冰 教授

博士,北京协和医院血液内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协和医院血液科红细胞疾病组组长  

国际IPIG工作组核心成员 

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红细胞疾病组副主任委员

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罕见病学组PNH组长

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会血液学分会第二届委员会红细胞疾病学术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业委员会MDS和MPN工作组第二届委员会副组长

中国女医师协会MDS疾病组副组长

北京癌症防治学会红细胞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白求恩精神研究会检验医学分会细胞形态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检验分会红细胞疾病诊断副主任委员

中华医学会老年血液分会常委

世界中医药联盟常务理事

北京罕见病学会委员


医脉通:


AA作为一类骨髓造血衰竭综合征,可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甚至危及生命。能否请您结合实践经验,谈谈AA的治疗现状以及临床中尚未被满足的核心治疗需求?


韩冰教授:


AA是免疫系统攻击造血干细胞引起的一种血液系统疾病,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外周血细胞减少,演变为克隆性恶性疾病的风险为10%~20%2,及时有效治疗至关重要。随着临床对AA发病机制的不断探索和深入认识,各类治疗策略不断涌现,目前,免疫抑制剂是AA重要治疗方案1,3


然而,不容忽视的是,现有治疗手段在临床中存在明显局限,部分患者治疗结局仍不理想:


第一、非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NSAA)患者缓解率有限,治疗缺口明显:我国NSAA患者群体庞大,发病率是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患者的4倍3。然而,针对NSAA的传统治疗手段疗效有限,研究表明,免疫抑制剂单药治疗在新诊断NSAA患者中3个月总缓解率(ORR)仅为49%4。迫切需要寻求有效NSAA治疗策略以改善患者预后。


第二、老年AA患者治疗结局仍不理想:65~69岁老年人群是AA高发人群之一1。与年轻患者相比,老年患者在发病时疾病表现更为严重,贫血也往往会加重多种并发症,比如加重心力衰竭的症状。同时,由于合并症等因素影响,老年患者对免疫抑制剂的反应更差,转化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风险更高、生存率更低5。表明老年AA治疗策略亦亟需优化。


医脉通:


本次EHA年会中,多项有关AA治疗的探索成果重磅发布,其中,您带领团队开展的有关罗特西普联合环孢素(CsA)和CsA单药治疗新诊断非输血依赖型非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NTD-NSAA)的前瞻性随机试验更是为临床治疗带来了全新思路。能否请您介绍一下您锚定罗特西普作为AA治疗药物的原因以及本项研究的主要成果?


韩冰教授:


罗特西普作为一种红细胞成熟剂,可通过靶向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超家族信号通路,抑制配体介导的SMAD2/3信号通路过度激活,促进晚期红细胞的生成6。目前,罗特西普已在MDS和骨髓纤维化患者相关贫血中显示出出色疗效。基于此,我们提出假设:罗特西普能够纠正AA患者(尤其是那些伴有残留红系活性的NTD-NSAA)的无效造血现象。所以我团队将罗特西普用于NTD-NSAA患者治疗,并评估其临床获益。


本项前瞻性随机试验纳入了58例新诊断NTD-NSAA患者,其中,29例患者接受罗特西普联合CsA治疗,29例患者接受CsA单药治疗,中位随访时间为9个月。结果显示7


罗特西普联合CsA组患者ORR更高:第3个月时,罗特西普联合CsA组与CsA单药组ORR分别为69.0%和37.9%(P=0.018),第6个月时,分别为79.3%和51.7%(P=0.027),随访结束时,分别为72.4%和51.7%;


罗特西普联合CsA组患者达缓解时间更短:与CsA单药组相比,罗特西普联合CsA组患者达缓解时间更短(P=0.004);


罗特西普联合CsA治疗不良事件可接受:罗特西普联合CsA组最常见的不良事件为肌酐升高、牙龈增生、胃肠疾病、骨痛和关节痛,CsA单药组最常见的不良事件是牙龈增生、肌酐升高和胃肠疾病;


罗特西普联合CsA方案在≥60岁患者中获益更优:对年龄<60岁和≥60岁的患者进行事后亚组分析,结果显示,<60岁的患者中,不同治疗方案组患者ORR无显著差异;≥60岁的患者中,罗特西普联合CsA组患者第3个月和第6个月ORR均高于CsA单药组(P=0.032、P=0.046),且达缓解时间更短(P=0.030)。


医脉通:


结合最新前沿进展,能否请您谈谈罗特西普在AA领域的应用前景,同时,未来AA领域进一步探索方向有哪些?


韩冰教授:


近期,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黄晓军院士、孔圆教授团队一项前瞻性对照研究揭示了TGF-β信号通路在AA患者内皮祖细胞(EPCs)中的过度激活是导致造血支持和免疫调节功能缺陷的核心机制之一8。该研究显示,AA患者骨髓EPCs中TGF-β1、TGF-βRI的表达以及下游p-SMAD2/3的磷酸化水平升高,进而导致EPCs凋亡比例增加、管腔形成能力以及迁移能力降低,影响EPCs的数量及造血支持能力,同时,AA患者的EPCs与T细胞共培养后,促进了Th1、Th2、Th17等效应T细胞的分化,抑制了调节性T细胞(Treg)生成,导致免疫系统失衡,而抑制TGF-β通路可修复EPCs功能从而恢复其造血支持能力,并通过调节T细胞分化纠正免疫紊乱8


综合来看,罗特西普在AA治疗中展现出了独特优势:在机制层面,可实现恢复造血支持能力、重建免疫平衡的双重效果;在疗效层面,对NTD-NSAA患者具明显临床获益,相较CsA单药治疗可提高缓解率并缩短起效时间,且在≥60岁患者中更具缓解优势,表明罗特西普联合方案或为老年患者潜在治疗手段。


但需要注意的是,罗特西普在AA中的相关探索仍十分有限,未来,需要开展更大规模临床研究以进一步评估其疗效和安全性,同时,探索其与其他免疫抑制药物或新型免疫调节剂的联合治疗获益,优化临床应用策略。此外,针对罗特西普适用人群、用药时机、治疗持续时间、指导精准用药的生物标志物等探索亦十分必要。相信随着研究的持续深入和临床经验的不断积累,罗特西普能为AA患者带来更多治疗希望。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红细胞疾病(贫血)学组.中华血液学杂志.2022;43(11):881-888.
2.赵砚荣,等.中国当代医药.2019;26(35):29-33.
3.张乐乐,等.中华血液学杂志.2021;42(01):58-62.
4.Awan N M,et al.J Coll Physicians Surg Pak.2024 Sep;34(9):1056-1060.
5.Fattizzo B,et al.Am J Hematol.2025 Apr;100(4):584-591.
6.李富慧,等.国际输血及血液学杂志,2022,45(3):205-212.
7.Zhuxin Zhang,et al.2025EHA.S184.
8.Zhang XY,et al.Exp Mol Med.2025 Jun;57(6):1324-1338.